宋朝爱国英雄文天祥之死(宋代宰相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
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
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宋代秦桧,千余年光阴流转,他依旧跪在岳飞墓前,受万万人指责咒骂。
或有人会说,秦桧真惨,几个世纪过去,人们仍然未忘他的卑鄙。其实,纵观华夏五千年,秦桧可称不上最惨叛国者,因为最惨那人,不只自己遭唾骂,而且子孙同样受牵连,六百余年,两个朝代的帝王都禁此人后代出仕为官。这个人便是宋代宰相留梦炎。
一、宋代宰相
留梦炎出生在一二一九年,那年正是南宋嘉定十二年,亦是蒙古太祖十三年,蒙古人的铁骑刚刚踏平西辽,朝着花剌子模而去。
从有关留梦炎的寥寥记载中可以窥见,此人少年好学,聪颖非常,是一位天天向上的好学子,心中仍存家国天下,颇为在意个人名节。那时的他日日努力读书,只为考取功名,实现心中抱负。
然而终究人心善变,一切变化出现在留梦炎如愿走入仕途那一刻。他是宋朝甲辰科状元,最初官拜宗正少卿,其后历经秘阁修撰、吏部右侍郎等官职,至宣奉大臣、端明殿大学士。
德祐元年,南宋恭帝赵㬎刚刚登上皇位不久,留梦炎即升任至同知枢密院和参知政事,又旋拜右相,兼任枢密使,总管宋朝廷各路军马,可谓是一步登天,跃居万万人之上的权贵。
彼时小皇帝赵㬎仅仅三四岁,朝政把持在谢太后手中,加上贾似道失势、陈宜中胆小弃官等事,朝野上下战战兢兢,心有不安。
而原本应当整顿局面、安抚官员的新任右相留梦炎却做出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举动,他在元军攻势迅猛,家国风雨飘摇,即将不保之际,竟临阵逃脱,缩在家中称病不肯出。
朝野上下哗然,谢太后无奈,只得亲自登门恳请留梦炎再次出仕,留梦炎才勉勉强强同意担任左相一职。不过可以猜测到,面对劣势局面的宋朝廷,留梦炎肯定早有放弃之心,读圣贤书长大的他,并不愿以身殉国,和宋朝廷共存亡。
所以,德祐二年元军攻至杭州时,一心保己命的留梦炎再次弃官逃跑,丢下万千军民,躲在衡州不理睬朝廷两次征召。
至当年九月,元兵攻至衡州大门外,留梦炎不出意外地大开城门,率兵将以南宋故相的身份向元人投降,背叛了宋朝廷。
当然,倘若留梦炎只是降元,恐怕也不会受世人唾骂六百余年,坏就坏在,留梦炎此人卑鄙无耻到竟然出卖牺牲了自己昔日同僚,丝毫不念旧情,令人甚是不齿胆寒。
二、元朝降将
留梦炎投降元朝后,果然如他所愿,保全了性命,并得到元帝忽必烈的奖赏,在元朝廷当了个小官。不久,一心为宋朝廷的文天祥被俘,忽必烈十分欣赏此人才华、敬重他的气节,所以想要招降文天祥。
可偏偏,文天祥是一个心怀家国大义之人,面对忽必烈的威逼利诱和严厉酷刑皆未动摇,由此令忽必烈非常头痛。
在此局面下,有降元宋臣感念曾经和文天祥同朝为官的情谊,出面劝说忽必烈放文天祥出家为道士。可就在忽必烈心动之际,偶然闻听此事的留梦炎却以一言阻止了忽必烈,葬送了文天祥的性命。
他对忽必烈说,您若是把文天祥放走了,他肯定会号召江南义士团结起来抵抗您,如此一来,岂不是留有后患?
此话一出,满心招揽文天祥的忽必烈立刻清醒,当即坚定斩草除根的念头,命人夺取了文天祥的性命。
文天祥死后,宋人震惊,皆纷纷咒骂留梦炎的卑鄙,甚至连带着忽必烈,也因此事对留梦炎心生隔阂,即便允他为官,亦未再重用于他。
便是两版《元史》书上,同样无属于留梦炎的传记,可见世人对他的痛恨和唾弃。
那留梦炎缘何一定要夺文天祥的性命?难道仅是由于他对元朝廷的忠心?其实不然,归根结底还是来自文天祥的一首诗。
此诗作于留梦炎投元之际,以"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来讽刺留梦炎的背叛,恐在留梦炎心中早已留下仇恨的种子,故而当他有能力致文天祥死地,自然会选择一报怨恨,毕竟留梦炎可非什么大义之人。
三、后世骂名
此后,因留梦炎的短见和狭小心胸,令他在漫长岁月里始终留有骂名。不只元人唾弃他,不肯把他写入元史书上,明清两代的皇帝和文人亦都十分厌恶留梦炎的为人,同样未在史册上留下他的名字。
又如前文所言,他的卑鄙作风严重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让那些只是出自他血脉的无辜之人,受祖宗牵连,不能在明清两代出仕为官,导致家境渐渐落魄,无比心酸。
譬如朱元璋、爱新觉罗弘历等帝王,纷纷直言要求,但凡两浙子弟参加科举前,都要提前写下一封保证书,道明自己不是留梦炎子孙,方能获取科举资格。
如此一来,留梦炎的大名在两浙学子中更是处于唾骂范围,甚至有两浙人公开表示两浙以有留梦炎此人为耻,留梦炎实属两浙之羞也。
所以说,做人呢,最重要的还是遵从道义,坚守家国,否则只会遗臭万年。就像林则徐所说,只要于家国有益,即便抛却个人生命,也一定要去做,怎能由于一时胆怯而逃避,如此岂非愧对国家昔日于你的庇护和教育?
我们虽然多数仅是平凡百姓,但蚁多可撼象,只要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必定能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全部危机,不是吗?
文/南宫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