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的感知运动)

曾睿:

《我读感知论》随想录(47)

感知主体和感知对象

什么是感知主体?不用思索,我们就能得出,感知主体就是“我”。那感知对象是什么?“我”之外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感知对象。“我”是什么?为什么“我”自己也能被感知?“我”就是感知体,“我”不能被感知,被感知的只是“我”的肉体,只是“我”的存在地址。人的精神自我也能被感知,所以自我也不是“我”,真我无法被感知。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的感知运动)(1)

“我”是感知主体,那他人呢?他人是我的感知对象,他人也在我的感知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这么分,“我”是感知主体,世界是“我”的感知对象。“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是存在。这说明存在必须是要主体和对象一起才能形成,如果只有单独的主体或只有单独的对象,那存在都不会存在。这让把存在设置为孤立存在的唯物者无法理解,因为唯物者不知道存在是一种怎么样的方式。

存在就是在感知,唯物主义认为存在不需要方式,这也就是唯物者不能理解感知理论的重要原因。唯心主义的存在就有方式,哲学大师贝特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可以作为所有唯心理论的原则。感知主义和唯心主义虽然只相隔一个字,但就是这一个字的不同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感知主义定义存在的前提是要有感知体和被感知体运动形成,这里感知体就是感知主体,被感知体就是感知对象。这也就是说,存在的条件是感知主体和感知对象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感知主体又可以定为生命,感知对象又可以定为物质。被感知的是物质,在感知的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是“在感知”,“被感知”是存在的表象。我们认为“存在是被感知”,这就误解了存在,存在是运动的,运动产生存在,存在本身就是生命与物质的交互运动。

什么才能叫做感知体?感知体不是由一种普通的物质组成,它是由一种特殊的物质组成。这种物质具有生命意识,生命意识就是感知意识。感知体的本质就是“在感知”,如果不在感知,就是死亡。高级生物的休眠不能算“不在感知”,只是感知体的某些功能暂时处于待机状态,一有警觉就会开启。而且虽然在休眠,但是身体里的很多器官仍然都在运作,比如心脏,心脏就无时无刻不在运作。什么是被感知体?被感知体就是物质,感知个体死亡后就会变成普通的物质。本来被感知的只能是物质,但自从我们有了精神意识以来,可以将存在抽象化,也就是原来具象的存在被我们抽象成语言符号,抽象存在导致我们感知不理性,但同时也给了我们觉悟的可能。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的感知运动)(2)

其实,我们要是能理解感知存在,便会发现存在本来的美好。除了感知主体“我”以外,一切感知对象都是“我”的感知资源。这和生存资源有本质的不同,生存资源是靠竞争获取的,感知资源是本来就有的。而且将世界的资源仅仅用于生存,这无疑是将资源浪费。物质被划分为利我生命的和不利我生命的,人也被划分为利我生命的和不利我生命的。不利我生命的很明显占大部分。但是,如果将物质的用途不用在生命上,而是用在感知上,那物质的作用将要比现在多了好多倍不止。会出现绝对不利我生命的物质,但是不会出现绝对不利我感知的物质。因为绝对不利我感知的物质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我的感知中,而且感知能保证生命,生命不能保证感知。我们颠倒了主次关系,把生命置于感知前,让感知去服务于生命,弄得我们生活在痛苦中。我们又何尝知道,如果把这个关系调转一下,让生命去服务于感知,那生活将会和现在截然不同。如果是生命的我,感知和物质都是用来供我生存的;如果是感知的我,生命和物质都是用来供我感知的。

感知本身涵盖的不仅是生命,生命和物质都是感知的载体,意识和精神也都是感知的信息流。这也就是说,感知包含了生命、物质、精神、意识,感知包含了一切存在。这并不是将感知泛化,存在压根就离不开感知。只要是感知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一切存在都以感知运动为核心,感知运动是不变的,事物存在都是可变的映像。如果以感知为中心存在,人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精神痛苦了,精神也在感知中,感知愉悦就包含精神愉悦。但是,人只会上不会下,感知被人视为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存在,人对它的研究根本就不感兴趣,人要研究的是那不解的黑洞,是那宇宙爆炸的奇点。人的脑筋转不过这个弯来,最基础和最普遍的也是最高级和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好高骛远的态度使人无法找到存在的至真本理。

感知主体的“我”源于非感知,非感知无法被“我”感知,非感知在感知存在中表现为不存在,当然这并不是说它真的不存在,不存在也是相对于“我”而言的。正如前面所说,“绝对地感知运动,相对的事实存在”。除了感知运动在绝对运行以外,存在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也是感知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存在和不存在都是感知运动的正反两面。这个地方确实有些难度,要我们接受不是事实的事实,不是感知的感知。但事实不管怎么变,我们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行,存在就是在感知,在感知的一切即合理,合什么理?合感知存在之理。我们也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辩证统一,既区别又联系,用在感知里面,区别是相对的,联系也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感知运动。

这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如果都是相对的,那好和坏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吗?没有,好和坏本质上都是人的感知,都是相对于人感知而言的。每个人的好坏标准不尽相同,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没有相对就没有好坏。感知运动这个本源找出来了,这里我们真的可以说,以往所有的二元对立都可以统一在里面,没有丝毫矛盾可言。就连感知与非感知都是相对于感知运动而言的,非感知不是绝对的非感知,只是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非感知。理论上证伪感知存在要绝对的非感知,但非感知在感知里不可能绝对。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绝对的感知运动)(3)

一个绝对存在的感知运动,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于它而言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进入了精神感知存在中。(接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