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粟裕围堵杜聿明是第几集(如何看待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是中原野战军总司令,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两人的贡献最大,但是,两人对淮海战役的看法却有些不同。

刘伯承在建国后,很少提淮海战役,甚至在家里也从来不说,他的儿子刘太行很不理解,有一次就问父亲,为什么从来不对我们说淮海战役的事?

大决战粟裕围堵杜聿明是第几集(如何看待淮海战役)(1)

刘伯承沉默良久,说:“你知道你问我的这些问题,我想到的是什么吗?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多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我心里很不安,你要我怎么说嘛。我根本不愿意去想,就连看电影都不看打仗的。”

另外,刘帅还有一次对大家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正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刘伯承元帅的这些话,就充分诠释了这两句诗的含义,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名将们的辉煌战功时,请不要忘了,有多少年轻的生命消失了,又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悲剧!

大决战粟裕围堵杜聿明是第几集(如何看待淮海战役)(2)

那么,对这件事,粟裕是如何看待的呢?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曾经有人问过粟裕:“战争不可避免要死人,你如何平衡心理呢?”

粟裕回答说:“敌人死得少,我们就死得多。”

粟裕的这个回答,体现了他的一贯风格,简单直接,一语中的。

大决战粟裕围堵杜聿明是第几集(如何看待淮海战役)(3)

什么是胜利?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粟裕当然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谁都不希望死,但是到了战场上,容不得你讲仁慈,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只有尽快地消灭敌人,才能尽可能地少死人。

这就是战争的“仁慈”。

刘伯承与粟裕的观点,出发点不同,关注点也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位伟大的将军的品质。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