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

三国名将毋丘俭为魏国讨灭了辽东的公孙渊,大破正在崛起的高句丽,收复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汉四郡,扩大和巩固了魏国的东北版图,解除了魏国的后顾之忧,但是提到毋丘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他在淮南发动叛乱,被司马师镇压,而在东北亚地区的功绩则很少被提起。毋丘俭的威名被掩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姓氏。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1)

毋丘俭,字仲恭

易被误读的毌丘氏

毋丘俭,我一直都读作wuqiujian,今天才发现应该读guanqiujian,复姓毋丘,名俭,而不是姓毋(wu),名丘俭。毋丘这个姓现在已经没有了,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3位,我有个同事就叫毋长江,所以才错误地认为毋丘俭也是姓毋。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2)

毋丘邑

丘在周朝时应该写作丘,guan和wu字的写法不同,但是有点像,所以后来人就把两个混为一个,逐渐演变成了同一个字。毋丘是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春秋时期属卫国,战国时期被齐国吞并了,属齐国。齐宣王攻打下毋丘之后,将它封地自己的弟弟田子都,子都的后人便以封邑作为姓氏,改姓毋丘,一直到东汉出了一位奇才毋丘俭。

扬威东北的毋丘俭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三国志·先主传》

毋丘俭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爷爷毋丘毅曾和刘备是同事,刘备怒鞭督邮之后俩人一块奉大将军何进的命令去徐州募兵。他的爸爸毋丘兴在曹丕时官至武威郡太守,在凉州非常有威望,是有名的边疆名吏。因此,毋丘俭从一出生就是非常受重视的,曹丕让他和太子曹叡一起读书,在少年时期就和曹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建立了基础。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3)

刘备怒鞭督邮弃官而去

毋丘俭当官以后升职很快,没多久就担任重要的荆州刺史,他看准曹叡想建立功业的心理,力谏曹叡举兵讨伐辽东的公孙渊。在当朝许多人都反对的情况下,曹叡批准了毋丘俭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幽州刺吏,总督幽州十郡兵马政务。公元237年,毋丘俭率领幽州的兵马正式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辽遂对峙数十日,加上连日暴雨,无法进军,最终无奈退军。第二年,曹叡又派司马懿从洛阳率领四万兵马增援毋丘俭,再次讨伐辽东,经过一年的激战斩杀公孙渊,彻底消灭了魏国东北的隐患。遗憾的是公元238年曹叡因病早逝,这也为毋丘俭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4)

毋丘俭和司马懿共同平定辽东

在镇守魏国北方边境的时期,毋丘俭于公元244年、245年两次远征正在不断崛起的高句丽王朝,攻陷其都城丸都山城和陪都国内城,追杀高句丽王位宫直到外兴安岭的肃慎、扶余国,横扫整个东北亚地区。向南毋丘俭讨平整个朝鲜半岛地区,打垮了三韩联军(马韩、辰韩、弁韩,韩国的始祖),重新将汉武帝时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汉四郡纳入魏国的版图,建立了显赫的功勋。战后,毋丘俭还学习蜀国名将张飞,在高句丽的都城国内城勒铭纪功,记录了自己征伐高句丽的战功。1906年,这块纪功碑在吉林省集安市被发现,现在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5)

曹氏衰落,毋丘俭难逃悲剧人生

随后,毋丘俭被调往南方一线和吴国作战,先后担任镇南将军、镇东将军,负责豫州、扬州地区对吴国的防御和作战。诸葛恪第一次北伐在东兴之役中占了便宜,第二次北伐遇到了刚调过来的毋丘俭,结果大败而归,这也直接导致了诸葛恪在吴国的倒台。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6)

诸葛恪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诛,魏国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毋丘俭的好友夏侯玄、李丰等后来相继被司马师除掉,作为曹魏的铁杆支持者毋丘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公元255年,毋丘俭在淮南号召清君侧,发起反对司马氏的兵变,结果被司马师组织的重兵击败,毋丘俭及长子毋丘甸全家被杀。

毋丘俭出事以后,由于害怕被株连许多毋丘氏人改名毋或丘,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两个姓氏。到清朝时雍正皇帝下令要避孔子的讳,所以丘姓为了避讳改成了邱姓。毋丘俭是毋丘这个姓氏最有名的人物,毋丘姓的郡望正是毋丘俭的故乡山西闻喜县,姓氏宗祠通用对联“报吴侯而名子;定辽左以纪勋”,下联讲的就是毋丘俭的生平。遗憾的是,毋丘俭的悲剧人生也让这个姓氏最终走向了分解和消失。

赵国荣三十六计(灭公孙渊破高句丽)(7)

司马师废掉齐王曹芳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掌权,先斩草除根打掉了曹爽,后陆续调换边将,将边境领兵重臣都调换为自己的亲信,毋丘俭作为魏明帝曹叡的少年密友,曹氏政权的忠心支持者,镇守幽州多年的掌兵大将,也是司马师防范的重点人物,毋丘俭要么倒戈臣服于司马师,要么就会成为司马师清算的对象,他主动起兵讨伐司马师既是为了保卫曹魏,也是为了自己免于被清算。但是在多数将领和朝臣已经投靠司马氏的情况下,毋丘俭仅凭淮南的兵力想要逆袭是非常困难的,最终也就难一死。毋丘俭是曹魏的忠良,是晋朝的逆臣,在司马氏掌权的晋朝毋丘俭的功绩自然也会被悄悄隐去光芒。

延伸:

丸都山城,原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王国使用时间最久的都城。它始建于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用作当时高句丽的都城“国内城”的防卫城。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高句丽国王扩建尉那岩城,因其建于丸都山上更名丸都山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迁都于该城。曹魏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毋丘俭讨伐高句丽攻陷丸都山城并将其损毁,后又多次修复使用。现存丸都山城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从市区乘坐公交便前往可游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