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

百度词条百科,号称“专家贡献”、“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但是名不副实,夹带私货。这枚私货,就是西方伪史体系。搜索一下“石油”百科,便一目了然。

在此就拿百度词条百科为例,讲一讲西方伪史是怎么登堂入室、误人子弟。基本套路就是鹦鹉学舌、以讹传讹,而且很会夹带私货,在真话前后夹入西方伪史。

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1)

百度词条百科,第二句讲,“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前面一句便插入西方伪史,混淆视听、误人子弟,“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但在事实上,关于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没有半个字的信史资料,大家都是道听途说而来,西方伪史说什么,专家学者便鹦鹉学舌。没有任何信史资料和可靠的考古证据,可以说明“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这则臆想。

这条关于”石油“的词条百科,大部分关于科普和中国信史记载的内容,但是其中夹杂了西方伪史。或者说,西方伪史把它们臆想和编造的内容,夹杂在货真价实的干货里面,以此让自己听起来“权威、靠谱”。

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2)

这页词条百科继续写道,“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它粘结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可能按当时的习惯用沥青砌缝防水’。”

同样的问题,关于古埃及、古巴比伦,没有任何信史资料能证明以上臆想,编写词条百科的人只是听西方怎么说就信以为真,照单全收。这段充满臆想的描述,详细说到,“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古埃及人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你说假不假?还讲到故事会《耶经》里的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

这跟冒充考古学家、探险家,其实为文物贩子、文物偷盗者,按照虚构故事《荷马史诗》,挖出了特洛伊古城。这是造假。故事会《耶经》里的诺亚方舟,其实是抄袭彝族神话传说中的葫芦,改编出来的小说。西方考古,在现实中挖出造假的遗址,来证明《耶经》的可信性。殊不知《耶经》本身就是山寨的故事会,抄袭改编而来。

大家应该都很好奇,石油是怎么来的,反正我听到的说法是“动植物的尸体埋在地下很长很长时间,就变成了石油。”这个说法靠谱吗?是真的吗?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石油为何叫石油?古人是非常智慧的,不会瞎取名字。古人命名一样东西,是非常科学的,就是在讲这样东西的性质。石油,显然和石头有关。我们来看一看历代典籍。

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3)

当我说“历代典籍”时,也只有我们有这个荣幸与这份自豪,历朝历代大量文史典籍流传至今,历史非常悠久。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

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在《酉阳杂俎》中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成书于267年)、以及《水经注》都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宋朝沈括在书中读到过“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觉得很奇怪,“水”怎么可能燃烧呢?便决定做实地考察。在考察中,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弄清楚这种液体的性质和用途后,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4)

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写道:“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他试着用石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沈括,不仅发现和命名了石油,并且在1000多年前,就预言了“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石油,现在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物,石油美元也被发明出来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先见。

到了元朝,《元一统志》记述“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还说,“石油,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说明约800年前,陕北已经正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

从信史记载看,最迟在800年前,我国就已经规模化开采石油。然而,按照西方伪史的说法,“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再次,我们可以完全否定后者说法,哪怕它们被夹带到了词条百科、乃至教科书上。

石油一词的来源(从石油词条百科)(5)

笼子里,鹦鹉学舌

我们对比一下。关于“石油”,我国历朝历代都有详细的信史资料记载。而关于西方伪史中的“石油”内容,没有信史记载,全部是听说。西方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冒充考古学者、探险家、专家学者,在书上写什么,我们就全信了?

关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等信息,全部不是我们说的,我们的专家学者全部是听说而来,西方说什么,我们的专家学者就照单全收、鹦鹉学舌,写在教材和词条百科上。但是请问,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等没有半个字的信史资料、能够证明这些材料信息的文物全部来历不明,海底捞起来一块碑、山洞里挖出一块石头。换言之,西方考古没有可信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