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儿子被拐细节 电影失孤被拐儿童原型被找到

失孤原型儿子被拐细节 电影失孤被拐儿童原型被找到(1)

认亲现场郭家人重新团聚。

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失孤》中的被拐儿童原型郭新振已被找到。近日在山东聊城举行的认亲仪式上,离散24年后重聚的郭刚堂、郭新振一家人抱头痛哭。昨天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在今年“团圆”行动中,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攻坚,最终成功破案,两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交代了拐卖过程。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1997年9月21日,山东聊城郭刚堂夫妇时年2岁半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陌生女子抱走,下落不明。接到报警后,聊城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开展了大量侦查调查、走访摸排等工作,但一直没有发现郭新振的下落。在今年“团圆”行动中,公安部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攻坚。

现年51岁的郭刚堂在24年寻子历程中,尽管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和煎熬,但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和顽强向上的意志。他一边骑着摩托车辗转多地、跨越数十万公里寻找孩子,一边积极参与打拐志愿活动,将搜集到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通过他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先后找回被拐多年儿童100余名。2015年,以郭刚堂为原型,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据介绍,1997年9月郭新振被拐案发生后,山东聊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受当时条件所限,案件没能及时侦破,24年来,一代代刑侦民警坚持不懈、接续侦查。2000年DNA技术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时,警方及时采集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入库比对,随着技术发展,又多次补充完善他的DNA数据。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郭新振之前从未被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比中。今年6月,在公安部组织的集中比对会战期间,专家们克服儿童失踪被拐时体貌特征与长大后差别较大的障碍,突破技术壁垒,运用最新比对查找手段,成功在河南发现疑似郭新振的线索。根据公安部指令,河南警方采集相关人员DNA信息进行复核检验,确认该人即为郭刚堂夫妇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

山东聊城警方迅速派员赴河南、山西等地,围绕当年收养、拐卖情况循线追踪、缜密侦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河南省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山东专案组,围绕郭新振当年被拐案开展循线侦查。工作组从郭新振现在家庭入手,深入了解当年收养过程、送养人员,克服年代久远、线索模糊、人员信息不详等困难,抽丝剥茧、层层追查,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最终发现现年56岁的河南男子呼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专案组发现其当年女友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山西某地将唐某抓获。经审讯,唐某对1997年9月伙同呼某拐卖郭新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大量证据面前,呼某最终认罪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经查,1997年呼某、唐某两人相识并恋爱,同年9月在山东旅游期间为图财预谋拐卖男孩。当月21日,两人窜至山东聊城,唐某将在郭家门口独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 山东公安 供图

链接“团圆”行动找回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

公安部昨天在京通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推进“团圆”行动,扎实开展基础信息完善、涉拐信息收集、DNA数据比对、拐卖积案攻坚等,截至目前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372名,各地已组织认亲1200余场,在破积案、抓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等方面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扎实开展基础信息完善、涉拐信息收集、DNA数据比对、拐卖积案攻坚等工作,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有效发动下,“团圆”行动破积案、抓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5月11日至6月11日,公安部在山东济南组织开展了“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通过一个月比对会战发现的线索,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718名、抓获拐卖儿童逃犯8名,取得了显著战果。

其中,6月1日,公安部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全国3000多个“团圆”行动免费采血点地址、电话后,已有近万人主动接受免费采血,目前已帮助306个家庭实现团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林靖

流程编辑:郭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