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砥砺奋进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面朝大海共护花开)
导 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的应该就是大连这样的城市。
位于黄渤海之滨的辽宁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工业城市,作为共和国诞生之初的佼佼者,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肩负着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任。
观云测天的气象事业,与这个城市共成长。风雨七十载, 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大连, 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穿越达沃斯论坛的“目光”
看气象现代化的风景
海风拂过大连最现代化的东港广场。7月1日至3日,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就在这里举行。
东港广场上的自动气象站。苏玉君 摄影
“今天天气晴好,上午风力稍大,下午减弱,气温为20℃至28℃,但紫外线较强,外出需注意防晒。”这是6月30日,大连市气象台预报员在微信工作群里为论坛筹委会及媒体工作人员语音播报的气象信息。
高质量的气象预报服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论坛筹委会的充分肯定。
“这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得益于智能网格化预报技术的发展。”大连市气象台台长李燕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创新,大连的“格点预报 ”业务投入运行,这种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72小时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的网格预报业务让精细化成为现实。基于网格预报,市气象局还开发了降雨落区预报、单站逐时降雨预报,以及城镇、旅游景点和港口预报等产品,大大提高了预报质量。
时光闪回到1996年,李燕刚参加工作时,当地气象预报还需要手绘天气图;如今,智能网格预报已普及,巨变就在这20年间酝酿勃发。
精细化的气象预报离不开观测数据。
“目前,大连已基本建成海陆空全方位立体气象监测网。”大连市气象装备保障中心主任童建平介绍,全市拥有225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气象观测网,站点平均间隔为5公里至7公里。
此外,由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探空雷达等组成的遥感监测网,全天候获取从高空到海洋的气象监测数据;43个距海岸线2公里之内的沿海气象站、39个能见度观测站、17个海岛气象站、7个强风观测站、5个船舶自动气象站和两个浮标站共同组成了海洋气象观测网。
“观测要先行,不能当救火队员。”童建平的这句话很有深意。
自动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观测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观测人员得会判断系统问题,做好风险防范。观测人员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操作员,要为这一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服务。
“现在新参加工作的人员,既有学雷达信号处理的,也有学计算机的,这让观测自动化探索有了人才基础。”童建平说。信息业务集约化是气象现代化的“标配”,在市局,“一池、两云、两平台、一终端”的信息化核心业务已经实现。气象大数据平台也初具规模,在整合了气象 地质灾害隐患点、AIS船舶、城市内涝点、水库河流、易燃易爆场所、环境监测等数据之后,全市已经形成气象防灾减灾GIS“一张图”。
从摩尔斯发报、9210工程,到今天的大数据、云资源……说起气象信息化发展,市气象信息中心主任黄丹萍如数家珍,很快梳理出一份大连气象信息化发展“谱系”。不过对于2008年参加工作的刘卫华来说,有些名词着实陌生。
刘卫华说:“从非自动传输的一些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去研究当前数据与信息应用等问题,是我目前要面对的信息化任务。”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在大连举办过七届,这样的盛会不仅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它所带来的理念、机遇、转型、创新……都正在让大连和大连气象事业发生巨大转变。
心有所向 御风而行
走向蔚蓝的海洋气象服务
黄渤海的分界处,老铁山灯塔的光芒穿越世纪,依旧在黑夜里为人们指引航程,今天它已更多地成为了文艺与浪漫的表达。而这一岬角处的山崖上,阵型排开百余米的地波雷达,正在实时监测着这片海域的风、浪、流等信息。
位于老铁山的地波雷达,监测风、浪、流。苏玉君 摄影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气象服务一直是大连气象事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在大连港客运码头,可容纳1600名旅客和200多辆货车的万吨级客货滚装船即将起航前往山东烟台。
从大连到烟台,陆地距离超过1500公里,而海上航线只有不到200公里,由此,烟大航线成了一条连接辽东半岛与山东及周边省份的“黄金水道”。气象部门围绕这样的“黄金水道”,针对11条航线、近60艘船舶提供专项气象服务。
大风、雾等天气对航运影响显著。据市局海洋气象服务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岩介绍,目前,他们利用“大数据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深度融合气象、海洋、船舶AIS、行业管理等数据,引入航行风险等级预报,变单纯气象信息服务为航行影响预报服务,实现动态航行风险综合管理。
精细化的航线影响预报为船舶提供了基于位置的精准服务和全航程跟踪气象服务,这也是目前国内客运航线动态跟踪气象服务的重要突破。
中国气象报记者在大连港矿石码头,向调度部门负责人张春亮采访了解气象服务需求。李倩 摄影
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华江表示,这样的动态跟踪服务打破了以往粗放式“一刀切”的停航铁律,使得航运公司可以更科学地安排调度,减少因天气原因停航造成的损失。除了海上航行以外,港口运营的气象保障同样不可或缺。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调度部门负责人韩基军说,如果作业时遭遇大风等恶劣天气,巨大的船体随着海浪颠簸会碰撞港口设备,造成设备损毁或船体受损,引发安全事故。为此,轮船必须驶离码头,回到锚地,而从码头到最近的锚地,除去拖拉船赶往码头的时间,还需要一个多小时。至于那些还未曾到达码头的轮船则需改变运营计划,或是滞留锚地,不管哪一种结果,时间损耗和经济损失都很大。
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作业至关重要。如今,市局正在为全市六大港区26个作业区域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并与大窑湾港区30家危化企业建立了“一对一”服务业务,切实减少灾害性天气对港口运营带来的损失。
大连港矿石码头上的自动气象站。苏玉君 摄影
近年来,大连气象部门为航母建造试航、星海湾大桥施工,长兴岛油品码头建设提供专项气象保障,相继开展海上新机场、大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服务。
大连海岸线绵长,不仅多“黄金水道”,还拥有广阔的海洋牧场。以前,市局的服务重点主要是出海作业的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比如与海洋渔业局合作向3000余艘渔船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
“但这次调研,我们获得了更多的需求信息。”刚刚从獐子岛返回的市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尹远渊表示。
在獐子岛,关于虾夷扇贝的养殖服务,育苗、底播、倒笼分苗……每个养殖环节中都有气象信息需求。如抽取海水时的风向水流、入海河流上游年降水量等都与企业的投入成本密切相关。耕海牧渔的产业需求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科研要求。
最近,市局与大连海洋大学合作,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细菌病防控研究提供气象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被需要的服务与研究,让自己感到工作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年轻的科研人员尹远渊说。
“车厘子”的另一种“自由”
特色农业服务的新未来
“6月底,大樱桃的采摘就基本结束了,现在村子里的人大都出去旅游了。”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老虎山村村民王海说。
依山傍海的七顶山街道以前属于穷乡僻壤,人们靠种植玉米和出海打鱼为生,风险大、收入低。后来,在政府帮扶下,当地开始发展水果种植。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大连特色果业大樱桃的主要种植基地,也是种植气候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目前,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3.9万元。王海说,他家所在的老虎山村家家都种植大樱桃,今年的樱桃又大丰收了,有的种植户收入超过了70万元。在“车厘子自由”一度成为生活品鉴时,这里外出旅游的村民或许可以看作实现了另一种自由。
樱桃好吃树难栽。
在七顶山街道党委工作了多年的袁廷安告诉记者,樱桃树很娇贵,既怕涝又怕旱,对于大樱桃种植,气象作用无法估量。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后一路北上,风雨影响东北,得益于精准的气象预报,当地樱桃种植没有造成损失。
“如果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没有气象部门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预警服务,没有人工增雨防雹等,乡亲们心里就没有底,也不敢这样大面积种植。”袁廷安说,带着一股底气。随着当地对温室和冷棚种植的投入不断加大,2016年,在老虎山村,人们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成了东北最大的大樱桃交易中心,对气象科技支撑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是气象服务不断追求的目标。
大连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推陈出新,成立了大连樱桃、油桃和苹果三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构建了“市级技术指导 特色中心产品支持 县级服务”的集约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并为樱桃、歇马杏、苹果等开展了气候品质评价。
金普新区气象台台长李鸿强表示,他们正在开展樱桃气象条件适宜种植区域研究,还构建了樱桃气象服务模型,依托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提高服务针对性、精准化。针对土地资源的限制、市场发展的饱和以及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七顶山种植户所担心的问题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也都是李鸿强等气象工作者要攻克的课题,大樱桃等特色农业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气象事业的未来。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
尾 声
受海洋和大陆的双重影响,大连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地区。
“气象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显著,气象部门预报预警与决策建议至关重要,是‘消息树’和‘发令枪’。”大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华表示,气象部门围绕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受到党委、政府认可和人民群众信赖,进而营造了更好的事业发展环境,助推了气象现代化步伐加快、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大气为本,连心为民。无论是退出一线工作、曾为大连气象事业创下这份基业的老气象人,还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年轻气象技术员,一样的初心,一样的使命,让他们在这个山海相连的地方,成为一代代奋斗者、追梦人,与这个面朝大海的城市,一起看花开,一起走进新时代。
武汉军运会开幕在即,气象服务进入“军运时间”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监制:冉瑞奎、叶海英
文章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苏玉君,通讯员尹文昱、李倩
图片来源:大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报社等
微信编辑:王亮
转载授权请010-58995835(叶老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