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精华篇 王简全解第九章
原创/作者:王简
【本章简义】
道之四要义:守中、致和、求简、持衡。
本章讲的是“守中持衡”,“善利善退”。
两个重点,一是“天之道”,二是“功遂身退”。
【王简本】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zhuī)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⑤,莫之能守⑥;富贵而骄,自遗其咎(jiù)⑦。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王简译】
长久维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不停捶打铁器,锐利难以保持。纵然金玉满屋,不能永远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只会自取祸害。既成丰功伟业,当取急流勇退。诱掖后进,生生不息,天理所在。
【王简注】
①持:保持、维持。盈:满。②已:动词,停止的意思。③揣(zhuī):捶打,敲打。④保:保持。⑤堂:殿堂、正房、正厅。⑥莫:副词,表示否定,不,不能。⑦咎(jiù):灾祸、祸害。⑧天:天道。道:道理,规则。
【王简校】
①王弼本:持而盈之,帛本:㨁而盈之,取王弼本。②王弼本:不如其已,帛本:不若其已,取王弼本。③王弼本:揣而锐之,帛本:(扌 短)而兑之。锐:王弼今本“棁”,古本注中“又锐之令利”,取王弼古本,取“锐”。④王弼:不可长保,帛本:不可长葆。取王弼本。⑤王弼本:金玉满堂,帛本:金玉盈室,取王弼本。
本章帛本古字、生僻字较多,与王弼本意思差异不大,故均取王弼本。
【王简解】
一、天之道
本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讲的是“守中持衡”、“善利善退”,实际上也是“争”与“不争”的适中和平衡。
此章的“天之道”的句式解释一下。
《老子》中的“道”一字四义,1、道路。2、道说。3、道体(宇宙体系)。4、道理(宇宙规则)。
道体有五道:道一天道一地道一王道一人道。
道理有五理:道理一天理一地理一王理一人理。
《老子》的“道”解为“道说、言说”的仅在第1章:“道可道,非恒道”的第二个“道”字,解为“道路”的仅在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其余的“道”不是解为“道体”(宇宙体系),就是“道理”(宇宙规则)。
道体即“道”,道理即“理”,“道”与“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儒家是分不清的,含糊其辞,早至《周易·系辞》(儒家等后学的解释,不等同易经原义)以及理学宗师朱熹,均是“道”与“理”不分。《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说:“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朱子语类》卷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
儒家认为,“器”是物之实体,把实体形态之上的视为“道”,把“道”以“形”为标准作了分割,“形而上”是“道”,“形而下”是“器”。到了朱子,更是以“理”代“道”,视“理”为天下第一性,宇宙的本原,“道”只是“理”形而上的体现。这是对老子之“道”的基本概念的全盘歪曲和否定。
“朱熹理学所提炼出来的理,是一个最高的思辨抽象物,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根本规律,是宇宙的本体。一个晶莹剔透的理概念的出现,表现出儒学的形上本体思维已达到佛学思辨的高度,表现儒佛道在本体论方面已融为一体。一般认为,这是程朱理学汲取佛教华严宗理事说的有益思维成果而达到的纯粹形上之维的高度。而陆王心学主要得益于禅宗的“自性即佛”的思维方式。”(一一王国良)
朱子认为“理”是“第一性”,宇宙的根本。“气”是“第二性”,万物的材料。朱子之理与老子之理没有区别,均指“宇宙规则”,“气”相当于老子之“万物”,“道”和“器”是万物“形”之后的“第三性”。这是朱子“理体系”对“理”、“气”、“道”、“器”四者关系的构建。
老子之“道”是宇宙体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宇宙万物皆是道,皆为宇宙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物一道一理,“道”说的是此一物的系统,“理”说的是此系统运行的规则。老子“道体系”的底层架构是,“自然”是“第一性”概念。“万物”、“道”、“理”是三个平级的“第二性”概念。“德”、“善”是两个平级的“第三性”概念。这六个概念构成了老子“道体系”的底层基石。
我们要清晰,朱子理学是以“理”为最高概念独立建构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对老子以“道”建构的“道学思想体系”的全面否定。两个思想体系相互对立,不能兼容。理学思想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原始哲学(思想)体系的底层否定,包括对原始道家、原始儒家的否定。是以原始道、儒、墨、法为基石构建的中国原始哲学,至先秦时期达到的中国哲学(思想)最高点的一次大倒退。
“道体系”严谨精密,简洁完整,“理体系”取代不了,又解释不了,“道”深入国人骨髓,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基石。偏偏朱子“理体系”又确立为官学“正统”,统治了中国思想界五六百年,佛学思想的入侵落地,玄学的玄解,共同促生了王阳明的心学,再加上近代的西学大举东进,更加热闹,一团浆糊,延续至今。
先秦之后的解老名家名著,说得不客气点,除了训诂、考据、注疏,到了会通阶段,基本上参考价值不大,更不要说创新层面。我并不认为近现代研老学家们常常引经据典,以先秦之后的解老名家的论述作为依据,释解《老子》章中文句是正确的做法,是学问高深的体现,恰恰是因为这些名家无不受到玄学、佛学、理学、心学、西哲的诱偏曲解,连老子“道体系”的底层架构都弄不清楚,“自然”、“万物”、“道”、“理”、“德”、“善”的基本概念都不明确,沿承至今仍是“道”、“理”不分,又如何能够解开《老子》,只能是漏洞百出,相互矛盾。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甚有远见,“天下莫能知”的根本原因在于“想多了”。一个简单的,“甚易知,甚易行”的思想,经过几个不匹配、不兼容的思想体系的过滤,杂解、混解之下的老子本意还能剩下多少?
二、老子道体系底层架构
回到主题,我们看一下老子“道体系”中的“道”与“理”结构:
道体有五道:道一天道一地道一王道一人道。
道理有五理:道理一天理一地理一王理一人理。
《老子》在论“道体”时,说“道”时用的是“道”,说“天道”时用的是“天”,“地道”没有单列,通常用“天地”概括了,如:“天地不仁”,说“王道”时用的是“圣人”、“侯王”等,说“人道”时用的是“人”、“民”。
《老子》文中只出现“天之道”和“人之道”(注:王弼本有“圣人之道”,不取,按帛本)。此处的“道”是“道理”的意思。
天之道:天道运行的规则。天:天道,宇宙系统(体系)。之:的。道:道理、理、规则。人之道:人道运行的规则。人:人道、人的系统(体系)。
解读《老子》,把“道”与“理”的本质区别搞清楚十分关键,因为老子是按照两个独立的脉络来构建整个思想体系:
一是“道体”体系,结构是“道一德”。“道”构成是“五道”:道、天、地、王、人。“德”构成是“十德”(老子论述了六个,仁、义、礼、智、信、忠,剩四个孝、悌、廉、耻宋“八德”补齐了)。四要义是“中、和、简、衡”,“守中、致和、求简、持衡”。
二是“道理”体系,结构是“理一善”。“理”构成是“五理”:道、天、地、王、人,“善”构成是“十善”:处善下、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浊善清、攻善胜。四要义是“法、势、术、器”(至韩非子构建完成)。
这就是中国原始哲学(思想)体系的完整架构。在“道一理一德一善”架构中解读《老子》,就会与老子同频,进入老子的“甚易知甚易行”的境界,不是最高境界,而是最低境界,低到最底层,大道至简,一切都显得条理清晰,脉络简洁,精密完整。
二、功成身遂
老子行文比较喜欢采用“类比”的方法,实际上是在“格物致理”,以“格物”、“格事”、“格象”的方式格出道理。经常前面做许多辅垫,然后最后一句话得出结论,本章亦是如此。老子为什么把“功遂身退”提到“天之道”的高度,如此重视,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天之道”。王简对“天之道”(天理)做了总结:
天之道:天道者,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各行其道,复归其根。(《道理经》,王简)
宇宙是一个永恒的体系,宇宙万物永生不灭,只是以不同的形态一一“物、象、精、信”,构成宇宙的大系统,人的一生虽短暂,构成人的一把原子、粒子却是永生长存的。人,只是一把原子在一段时间里形成的一个平衡稳定的系统。人生时,系统立,人亡时,系统破,这个系统就是“人道”。人生道起,人亡道破。万物皆然,故而“生生不息”。宇宙万物皆有自己各自的系统,“独立不改”,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宇宙万物沿着圆周运动,“周行不殆”,终究回到自己诞生的原点(状态),“复归其根”,一把原子来,又回归到一把原子,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永生不灭。
人终有一死,死后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不是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后代?这就是传承。我们继承于父母,传承于后代,这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生意义”,注入自己的能量,添砖加瓦,提升人类文明,促进人类进步,让人类世代繁衍,永生长存,永世不灭。积蓄人类的总能量,提升人类的总智慧。地球终亡,太阳终亡,人类或不亡,这需要我们的世代积累。
地球亡奔向火星,太阳亡奔向银河系,银河系亡奔向浩瀚宇宙。这才是老子告诉我们的人生终极道理。而不是制造可以毁灭自身的核武器、生化武器,核战阴云笼罩欧洲上空,新冠病毒(大概率是人造的)席卷世界各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掌管核武、生化重器,主导世界秩序的“侯王”们,都去读一下《老子》,领悟一下什么是“人生意义”,领悟一下如何“为王、治国、治世”。
人之道:人道者,生乐也。
人道运行的规则,就是生存繁衍,快乐生活。
王之道:王道者,使民生,使民乐也。
王道运行的规则,就是使百姓生存繁衍,快乐生活。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成丰功伟业,就要急流勇退。诱掖后进,生生不息,天理所在。
人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有争”,既要善利善争,又要善利善退。完成丰功伟业,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后,就要急流勇退,诱掖后进。生老病死,年老体弱,能减智弱,这是自然规律,宇宙规则。人不要强为、妄为,而要善于扶持他人。“无知无欲”、“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做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不追求能力和规则之外的欲望。当辅佐万物自然成长,不强作,不妄为。
老子不仅仅是在道德感化,提升人们的人生境界,可有可无,而是告诉我们这就是“天理”,是宇宙运行的必然规则,不尊道贵德,循理知善,只会自寻绝路,自取灭亡。
地之道:地道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守中致和,求简持衡。
功成身不退,很可能会陷入优胜汰劣,弱肉强食的更高级阶段:死生绝地,性命相拼。所以老子告诉我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花满则谢。人生之道,功遂身退,适可而止,善利善退,方保周全。
这也是老子将“功遂身退”上升到“天之道”的初衷,其哲理精妙深邃,为后人鉴。
原创/作者:王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