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1)

前些年有部电视剧叫《天桥梦》,里面有首歌《冰糖葫芦》这样唱:“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其实这词儿写的不对,冰糖葫芦您都知道,是山里红外面沾糖,应该是甜里面裹着酸才对呀!当然这是句戏言,歌词嘛!当然是为了合辙押韵,唱着顺口儿,没必要“上纲上线”,扣上什么“犯了常识性错误”这类的帽子。不过呢,眼下这日子口儿,又到吃冰糖葫芦的好时候。冰糖葫芦并不能说是老北京的特有食品,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许多地区都有,应该算作中国汉族传统小吃,只不过在北京更为常见、也更出名。冰糖葫芦的品种很多,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发展到今天,那种类就更多了,什么草莓的、小西红柿的、甚至还有猕猴桃的等等,但是最为普遍的、也最为大众认知的,还是山里红的。北京人说话吃字吞音,说出来叫:山了红!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2)

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个角色叫小癞子,他说:“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芦儿数第一”,还说以后自己要是成了角儿,天天拿糖葫芦当饭吃。不过悲剧的是,小癞子在逃跑被抓回来之后,因为不想挨打,把糖葫芦都塞进嘴里然后上吊自杀了。当程蝶衣成名之后,上楼赴宴时,身后传来一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那一回头,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愫。还有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张无忌身受玄冥二老的寒冰掌,母亲给他买了一串糖葫芦,让他痛苦的时候就吃一颗,结果父母被人逼死,剩下的糖葫芦成了张无忌唯一的念想,珍藏了很多年。这两段情节,或许是关于冰糖葫芦最富悲情色彩的记忆,但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冰糖葫芦这一常见的小吃,是多么的深入人心。然而糖葫芦本身并不悲情,相反,它鲜红可爱、晶莹剔透的外观,以及酸中带甜的口感,是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是老少皆宜的小吃。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3)

很多相声段子都有学叫卖的桥段,模仿最多的就是卖冰糖葫芦的。常说老北京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吆喝出来不一样,说南城小门小户多,吆喝出来简单、短脆:冰糖葫芦,刚沾得!而北城深宅大院居多,吆喝卖糖葫芦得拉长音儿,喊:蜜蕊~冰糖葫芦~~!听起来悠悠扬扬,传的远。对于这一点呢,咱没亲身经历过,也许是岁数小没赶上;亦或是久居南城,没听过北城卖糖葫芦的怎么吆喝!但是对于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倒是印象深刻,可能是童年时期生活不富裕、物质也相对匮乏,小孩儿们都缺嘴的缘故吧?就如同小癞子一样,其实高大上的小吃不是没有,只是吃不着,也吃不起,甚至都没见过,穷人家孩子眼中,最好吃的也就是冰糖葫芦了。那时候常有扛着草把子走街串巷的,也有推着自行车、外面罩个玻璃柜的。至于吆喝声,有的确实简短、干脆:冰糖葫芦,甚至就三字儿,连冰字都省了。也有扯着脖子拉长音儿的:冰~糖~葫芦儿~来呦!听上去确实很悠扬,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绝对是冰天雪地的冬日,最为动听的声音。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4)

这些年,夏天偶尔也能看到卖糖葫芦的,有时候孩子看到想买,常常不让,因为在记忆中,冰糖葫芦只属于冬天。北京周边,出产山里红的地方不少,这种果实需要深秋才能成熟、下树,同时不易于长时间保存。即使发展到今天,由于山里红的生长周期长,价格又不高,因此很少有反季节种植山里红的,如果从当年秋冬,一直存储到来年夏天,即使它不坏,水分也会蒸发很多,极大影响口感;夏天温度又高,糖容易化,即便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销售,失去了冬日里冰凉、脆甜的口感,岂不是少了一分乐趣吗?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5)

冰糖葫芦在我国的历史可长了,据说起源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赵惇最宠爱一位姓黄的妃子,一次黄贵妃贵妃生病,久治不愈,太医们想尽了办法,可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贵妃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光宗一面责备御医无用,一面张榜求医。不几日,一位游方郎中揭榜进宫,一番望闻问切之后说:“贵妃之病不须贵重药材,只要用冰糖同山里红煎熬,每次饭前吃几颗,数日便好。”照此方法给黄贵妃服用,果然数日痊愈。后来此传至民间,有人把它串起来沾糖,待糖凝固之后食用,从此就有了冰糖葫芦。不过我倒是觉得老北京另一种小吃:炒红果,是不是也与这段传说有关呢?冰糖葫芦在清朝得到极大发展,民国时期最为盛行,食品店、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特别是庙会上,冰糖葫芦必不可少,而且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常见,但是制作有粗细、质量也有高低的区分,果实的品质如何、剔核不剔核、夹不夹馅儿、核剔的干净不干净、馅儿做的好吃不好吃、糖熬的火候如何......这些都会影响糖葫芦的质量。因为太过普遍,做法又简单,所以把满大街都有的糖葫芦做出特色、做成品牌的,那才叫实属难得呢!在老北京,把冰糖葫芦做成品牌产品的,要数“信远斋”、“九龙斋”、“不老泉”等几家老字号。一说到老北京的小吃文化,总爱借鉴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其中还真提到过老北京的冰糖葫芦,梁先生说:“冰糖葫芦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冰糖葫芦怎么做才没有那么酸(都说冰糖葫芦酸)(6)

眼下生活好了,商品也极大丰富了,可是每到冬天,念念不忘的还是冰糖葫芦,远远看见有那一串串鲜红可爱的糖葫芦,总是忍不住快步上前,买上一串解解馋。甜里裹着酸,酸中带着甜,不但冰凉爽口,而且健脾开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