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夜市的状态(风物志十二月市)

王小红谈正月灯市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实习生 曾贝佳

“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这是陆游诗文中对宋朝成都十二月市之正月灯市的描写,后人可以从中一窥当时的繁盛景象。

元代成都人费著写的《岁华纪丽谱》里引用唐人《放灯旧记》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避战祸到了成都,把元宵灯会的习俗带到了成都。

当时,正逢元宵佳节,国师道士叶法善告诉唐玄宗,成都灯节也很繁盛。于是,叶法善引导唐玄宗梦游至富春坊,买剑南烧春畅饮。

“宋朝灯市在灯会的基础上发展。灯节期间,游人聚集,灵药名花工商珍奇无不备具。”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说。

灯市主要集中在大慈寺和昭觉寺

《岁华纪丽谱》中说:“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其敛散之迟速,惟太守意也。如繁杂绮罗街道,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

“由此可知,宋代成都放灯主要集中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从地点来看,宋代的灯市主要集中在大慈寺,还有昭觉寺。”王小红说。

宋朝夜市的状态(风物志十二月市)(1)

《灯会溯源图》,描绘唐代皇帝在青羊宫观灯的情景。

据史料记载,成都灯会最初只在正月十五日举办一夜,到唐玄宗时增加为3夜,北宋时增为5夜,南宋为6夜,明代进一步增加为10夜。

在成都文化公园支矶山上,有一面总长134米,平均高度8米的《灯会溯源图》浮雕墙。

整座浮雕墙分3个部分:唐代、宋代、明清时代。

其中,宋代部分,主要展示了商贾集市因照明辅以灯,促使各式彩灯不断出现,如方灯、圆灯、具有动感的鱼灯、兔灯等以及灯会盛况情景。

当时市区街坊华灯齐放,艳彩映天,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慈寺的冰灯等,精巧奇绝,引人入胜。

宋朝夜市的状态(风物志十二月市)(2)

南宋朱玉《灯戏图》。

此后,每年元宵节,成都各官府、大户人家、大小商铺等,都制作鳌灯,沿街挂3天。

“由于众多人参与这一活动,商机无限,自然而然形成了以燃灯、观灯为主题的商品交易集会。灯节期间,游人聚集,灵药名花工商珍奇无不备具。”王小红说。

灯市把观灯、文艺演出、商贸展销、体育竞技融为一体

曾任成都知府的田况曾在《上元灯夕》一诗中描写了宋代成都灯市的盛况。

他写道:“春宵宝灯然,锦里烟香浮。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意思就是说,灯市上人很多,盛况空前,熙熙攘攘。街市上火树银花,灯特别多,照亮了黑夜,看着像白昼一样。”王小红介绍说。

陆游也有一首诗《丁酉上元》专述成都灯市之盛,诗中描写道:“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又说:“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由此可见宋代成都正月灯市盛况之一斑。

宋朝夜市的状态(风物志十二月市)(3)

李嵩《观灯图》。

宋代,人们开始搭建大型“灯山”,点燃后,“金碧相射,锦绣光辉。”

成都上元节放灯3夜,官府搭建山棚,制作变幻新奇的灯笼,举行灯会,灯山可以和京师媲美。

《岁时广记》卷十《州郡灯》条载:“成都府灯山或过于阙前,上为飞桥山亭,太守以次,止三数人历诸亭榭,各数杯乃下。从僚属饮棚前,如京师棘盆处,缉木为垣,其中旋植花卉,旧日捕山禽杂兽满其中,后止图刻土木为之。蜀人性不兢,以次登垣,旋绕观览。”

“可见,成都的元宵节已成了狂欢节,元宵节时的成都已成不夜城。

灯会期间,知府带头游灯山,与僚属饮于灯山前,都人士女齐聚,都来观赏。”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魏华仙说。

宋朝夜市的状态(风物志十二月市)(4)

武侯祠大庙会。(资料图片)

灯会结束后,由通判主持宴请灯会期间负责治安的都监,称为“残灯会”。

它开始于张咏任职时,且初在十七日举行,南宋时已无固定日期。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教授何一民还曾提到,宋代成都的元宵灯会不仅吸引了成都府属城乡居民前来观赏,也吸引了成都以外各府县城乡居民前来观赏。

当时灯市的规模还可以从一个数字来推测:“成都元夕,每夜用油五千斤。”(庄季裕《鸡肋编》卷上)。

综合史料来看,当时的灯市已将观灯、文艺演出、商贸展销、体育竞技融为一体,独具特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