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

前言:电影《理智与情感》由华人导演李安拍摄,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影片获得了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摄影等6项提名。

电影根据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理性与情感》改编,描写的是十八世纪英国女性在当时社会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的不同爱情观。

诺兰庄园的庄园主去世后,由于遗产法规定家产只传男不传女,所以他的儿子约翰继承几乎所有的财产,而他的妻子和女儿们只能得到很少的生活费用。约翰有意把她们母女四人赶出诺兰庄园。她们母女四人不得不暂住在朋友提供的小屋里。

姐姐埃莉诺是一个稳重内敛的女孩。在父亲去世之后,她成了母女四人的主心骨。在搬出诺兰庄园之前,认识了爱德华。埃莉诺明明对爱德华十分倾心,却缄口不言,若不是最后的结尾处爱德华的婚姻出现转机并且来到小屋里找她,埃莉诺将永远失去她的真爱。

相反,妹妹玛丽安是一个单纯热情奔放的女孩。她大胆主动,遇见自身所爱便勇敢表达,表示能为真爱牺牲是一种无上的光荣。玛丽安却被爱情蒙蔽了眼睛,看不到所爱男人的真面目,错付负心汉,遭受巨大打击,差点失去性命。

整部影片以两姐妹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姐姐埃莉诺是理性的代表,妹妹玛丽安是感性的代表。两个女孩以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爱情,都避免不了在爱情里受到伤害。基于《理智与情感》,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我谈谈自己对女性成熟爱情观的三点看法。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1)

01 大姐埃莉诺:隐忍、克制、完全理智让她差点失去真爱

首先,在电影中埃莉诺时刻都表现出完全理智的性格,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在外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周到与镇静。

在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其他人都在掩面痛哭,而她却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她知道生活不会因为眼泪而对她们温柔一些,泪水与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即将要被赶出庄园,她积极的寻找合适的房子,还得安慰伤心的母亲和妹妹们,解散不能再雇佣的佣人。

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且微妙的乡绅社会中,埃莉诺也是一个能够充分驾驭各种复杂场面的成熟姑娘。即使面对尖酸刻薄的大嫂芬妮,埃莉诺依然能克制着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礼貌且得体与其交谈。

其次,埃莉诺面对感情也是极其克制和被动的,只要对方不主动,她永远只会选择隐藏自己的感情。

爱德华受邀来到庄园小住,在此期间和埃莉诺相遇,两人交谈甚欢,彼此倾心。但是当玛丽安深夜到埃莉诺房中质问她是否爱爱德华时,埃莉诺的用词也是十分的谨慎,只是说“我非常尊敬他,喜欢他”,并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心意。哪怕爱德华最后被支派到伦敦,埃莉诺也只是默默地任由他离开。

再次,埃莉诺隐忍的性格让她将自己的真爱拱手让人。如果不是后来露西因为金钱和地位背叛爱德华,而爱德华选择回头对埃莉诺表达爱意,埃莉诺将一生错过她的真爱。

在爱德华离开庄园回到伦敦后,埃莉诺日日思念着爱德华。后来因为热情邻居的邀请,有机会到伦敦小住一段时间。本以为自己可以见到心上人,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刚认识的朋友露西告诉她自己已经和爱德华私定终身五年之久。

尽管内心撕心裂肺,但埃莉诺仍然耐心的听情敌讲诉着他们两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就好像自己从未认识过爱德华一样。当爱德华决定遵守曾经的诺言和露西结婚时,埃莉诺主动帮助爱德华成为一个牧师,让他好能够顺利迎娶露西,而自己则默默的离开伦敦回到小屋继续自己生活。

一言以蔽之,埃莉诺不仅对生活上的事情很理智,对待爱情也是极其克制和隐忍。她从未想过为自己的爱情出一份力气或主动争取,总是等对方先表态先付出。而这些性格恰恰导致了她差点失去自己的真爱。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2)

02 二姐玛丽安:炙热的,被感性蒙住了眼睛的爱情注定要受伤

首先,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是一个热情似火,大胆奔放的女孩。她幻想着自己的爱情,甚至认为能为爱情牺牲是无上的光荣。

一家人被赶出诺兰庄园,住到小屋后,玛丽安在一次受伤中遇见了英俊潇洒的威洛比,便对他一见钟情。从此所有的目光都倾注在了心上人的身上。

她高声地在情人面前朗诵情诗,热情地和威洛比在草地上跳舞,肆意地和威洛比骑着马车在马路上呼啸而过。她不仅将她的爱意完完全全的表现在对方面前,还将她的爱情大胆地宣告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但是从未对威洛比的品行加以了解。

其次,玛丽安沉浸在爱情中就失去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当理智的埃莉诺提醒玛丽安要对感情稍加节制,别被威洛比欺骗时,玛丽安完全无法赞同姐姐的话语,甚至认为太过理智的情感不是爱情。

在威洛比因为不可告人的原因匆匆离开小屋之后,玛丽安每天魂不守舍,即使到邻居家做客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威洛比的思念之情。后来受邻居的邀请到达伦敦后,也是日日给同样在伦敦的威洛比写信,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问管家是否有寄给她的信送来。

日复一日,玛丽安却从未怀疑过威洛比为何不回信,甚至还为他找借口安慰自己。直到在一场舞会中发现,威洛比即将和一位富家女子结婚。

玛丽安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想到的不是对方的背叛,也不是自己的痴心错付,而是认为威洛比一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才不得不迎娶对方。尽管她伤心欲绝,但始终相信威洛比深爱着自己。

直到后来姐姐埃莉诺将事实告诉她:原来威洛比不过是个外表出众,行为却放荡自私的人。他曾和一名年轻的女子有染,在对方怀孕后又将其残忍抛弃。他是个为了自己的利益甘愿放弃爱情的人。玛丽安才渐渐的接受了威洛比的背叛,接受了自己被无情抛弃的事实。

然而尽管玛丽安逐渐接受了事实,却还是对威洛比念念不忘。她冒雨跑到山顶,只为看一眼威洛比的家,对着他的城堡念着她们曾经一起念过的情诗。玛丽安因此大病了一场,在当时医疗技术很落后的年代,玛丽安命悬一线,幸好最终在姐姐和医生的悉心照料下度过危险。

导演在拍摄玛丽安恋爱的镜头时,将爱情的浪漫表现得淋漓精致,这隐隐给玛丽安爱情结局埋下了伏笔,与后来玛丽安的伤心绝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盲目冲动的爱情往往容易受伤,最后以悲剧收场。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3)

03 基于《理智与情感》两姐妹的爱情态度,我想谈谈关于女性成熟爱情观的三点思考:

在影片中,两姐妹对待爱情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姐姐埃莉诺克制隐忍,妹妹玛丽安热情冲动,在影片的最后姐姐埃莉诺终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爱德华表白后喜极而泣,而妹妹也不再冲动趋于理智,接受了另一位追求者,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

我们每个女生在青春年少时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爱情,以不同的态度面对爱情往往决定了不同的爱情能否走向圆满的结局,但做为现代女性,应该拥有成熟的爱情观,学会正确面对和经营自己的爱情:

1、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珍惜爱情,但也要懂得不依赖爱情

不管是艺术文学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不少女生认为爱情至上,常幻想着「灰姑娘」式的爱情,凄美的爱情故事总是能煽动女孩的情绪,让其是爱情为全部,无法自拔。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爱情还有事业和家国。

大部分人熟知民国才女林徽因是因为她和徐志摩的爱情。

她爱徐志摩,但是当她遇见徐志摩的时候,徐志摩已经结婚生子。她拎得清幻想和现实,现实是她若和徐志摩苦苦纠缠,受伤的终究是她。所以她理智冷静的结束与徐志摩的感情,她清醒的认识到:

志摩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后来与梁思成结为伉俪,他们之间互相珍惜,共同进退。在他们结婚后,依然有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追求她并表达对她的爱意。

但是她珍惜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她足够冷静和清醒,和金岳霖来往时从未做过越矩的事情。梁思成曾经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择我?”,她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她的生活里有爱情,但是绝不止爱情,她也不是因为依赖爱情而被世人铭记,实际上她最大的成就是对中国建筑界的贡献,以著名女建筑师载入了中国的史册,她还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电影中的玛丽安失去爱情后大病一场,醒来后才明白即使威洛比最后娶了她也不会幸福,纵然有心爱的人在身边但身无分文,很快就会先考虑钱然后才是爱情。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在珍惜爱情的同时,也要懂得不要依赖爱情。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4)

2、完全的理智易错失幸福,遇见爱情就该大胆勇敢的追求

最近大火的综艺《做家务的男人》,很多人都羡慕张歆艺能够嫁给袁弘这么好的老公。但其实我更想说袁弘是张歆艺大胆勇敢追求得来的。

张歆艺的感情史异常坎坷,先是与年长16岁的演员王志飞有长达7年的感情,后与导演杨树鹏有婚史,每一次感情都让她站在了舆论之巅。

她说:“自己根本见不得光,见光就会哭,一度觉得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出现了问题,变得特别自闭不想见人。”,2015年和袁弘的恋情被曝光之后,也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让袁弘的粉丝十分不满,粉丝们纷纷认为张歆艺根本配不上袁弘。

张歆艺的父亲也对她说:“你是离过婚的女人了,不金贵了”。她自己也隐隐觉得配不上袁弘,便故意冷淡两人的关系。

但是后来她慢慢的打开自己的心房,直面自己内心的感情,大胆勇敢地追求这段不被看好的感情,即使后来遭受诸多非议,也依然坚守这自己的选择,守护真爱。

如果张歆艺当初考虑得太多畏首畏尾,哪里还会有如今这般令人羡慕的婚姻生活。许多事情你可以用公式计算,唯独爱情不行。纵使你想到了千百种可能,爱情它还是会有第一百零一种结果。既然爱,就要大胆追求。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5)

3、理智和情感共存,才能营造甜美爱情

完全的理智或者是完全的冲动都不是面对爱情时成熟的应对方式。如同埃莉诺和玛丽安一样都避免不了在爱情里受伤,到影片最后,两人才将理智和情感趋于平衡,明白了理智和情感共存才能营造美好的爱情。

1977年,李银河已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社做编辑,而王小波还是个街道工厂的工人,第一次见面,王小波突然问:“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

随即他们两人便开始通过书信交谈,李银河渐渐的被王小波的深情和幽默打动。

李银河总把王小波比作男版灰姑娘,这个灰姑娘虽然相貌不能貌似潘安,却满腹才华,心地善良又幽默风趣。而且一直勇敢主动的表达着自己对李银河的爱意。在每次给李银河的情书里,王小波都会呼喊李银河的名字「你好哇,李银河」。

试想一下,如果王小波一开始完全理性的思考,自己和李银河之间样貌、身份、地位之间的差距,那他根本不可能与李银河结为夫妻,更不会留下脍炙人口的情书。

他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顾家人的顾虑和反对,就是决定不生孩子到美国留学。后来李银河回忆说两人留学的这段时期,是最美好的回忆。

在王小波去世多年以后,李银河还是深爱着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重新出版了一次,

李银河在序言中写道:

今天去给他扫墓。他的生命就像刻着他名字的那块巍峨的巨石,默默无语。小波离去已经七年了。七年间,树叶绿了七次,又黄了七次。花儿开了七次,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匆匆过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开,永远的枯萎了。

可见两人之间的情感是成熟的,他们两人相爱着对方又彼此成就,才有了如今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

李安眼中的幸福是什么(24年后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6)

结语:

《理智与情感》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姐姐埃莉诺太过理智,为她不敢表露自己心意而感到惋惜,又为看到妹妹玛丽安为了爱情盲目冲动而感到气愤。但是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后来姐姐埃莉诺勇于表达感情,妹妹玛丽安渐渐理性,也慢慢理解了导演的意图。

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爱情都需要理智和情感两辆马车并驾齐驱,就如同舒婷的《致橡树》道尽了爱情该有的理智和情感。理智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和你一样是一颗独立参天的大树,情感是「我们分担」「我们共享」「终身相依」。我爱你,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