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历史建筑瑰宝 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

李氏大宗祠,位于福建上杭稔田镇官田村,该祠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多银两,历时四年建成的,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历史建筑瑰宝 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1)


祠堂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住房104间。祠堂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

客家历史建筑瑰宝 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2)

另外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一字形排开,甚为壮观。大门楼牌坊上竖着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皇封"恩荣"(系清道光皇帝所赐)二字,其下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大门两旁石柱外侧刻有对联"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祠堂中厅两边的墙壁上写有宋朝宰相文天祥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作为家训,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忠孝仁义,字体刚劲有力,均畅宏泽。前坪宽展,坪外有一口池塘。

客家历史建筑瑰宝 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3)


"李氏大宗祠"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其建筑特色堪称一绝。其造型结构为前方后圆,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前低后高,融宫殿建筑和客家农舍式建筑为一体;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具有防风化、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银包"建筑;前、中、后三厅属柱梁式框架建筑,仅用十一对巨型石柱就把整个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和周易学的风水景观建筑特点,在这千亩平川的田野中间,形同建造在一张大网上的"蜘蛛",远山近水,山环水抱,具有名祠古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