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场容易通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不是有嘴就能通过的吗)

我终于考过了教师资格证,网上网友说“教师资格证面试不是有嘴就能通过的吗”可是我却考了4次!并不是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目很难,而是一方面我踩了比较多的坑,很多方面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我很怕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会很紧张,有人注意我,我都讲不出来话!

下面我就依据我4次的现场考试经验,接着阐述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6.答辩(一定要看到最后哦!后面有重要的经验分享哦!)

答辩是指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之后进行的简短问答,采用考官提问,考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答辩时间大约5分钟,题目数量不定,多为1-2题。考官可能会从教学论、学科专业知识、自我认知三个方面随机提问,以了解考生对课程设计的思考、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

⑴教学论

教学论的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教学反思,借此内容了解考生对课程设计的思考。考生在回答时要将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结合。

下面我说一下,从这三个方面该如何回答:

教学理论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学方法导入方法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板书作用等教学理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可运用笔试中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回答。

答题思路是总体概括,到分条阐述。比如:考官问板书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先叙述:板书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能够起到总结知识点,提炼教学重难点内容等作用,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再分条阐述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有助于突出重难点,加深理解记忆。第三有助于突出调理性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然后你再按照你自己的板书再重点介绍一下。

教学设计与实施这类题目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在考试中教学设计类题目是考查的重点。比较频繁提问的问题就是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的教学难点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可能是你讲述的时候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或者是教学目标不突出才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你就要复述一下,你教案里面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类的题目是要求考生反思自己的授课过程,主要的提问方式有“请评价自己的讲试讲”或者“说一说自己是试讲部分的优点和不足。大概率是这两类的问题。

这类问题就要依据你临场发挥情况,如果你发挥得好无明显不足之处也可以不描述不足或者描述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比如,“时间有限”,“活动没有更多地呈现出来练习可以更充分”,“或者如果有试讲,模拟师生的双边互动可以更自然一些”。就是描述一些小不足,除非你发现自己有非常重大的错误,你可以提出来,如果没有特别大的错误,你就说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不足就可以了。

⑵学科专业知识类

学科专业知识类的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科常识等掌握情况的问题,内容往往与本节课知识紧密相连。这里有题目的答题输入分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明确知道答案是按照逻辑结构分条列点进行回答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况是考生对题目的答案不太清楚,可以分两步进行阐述首先说明自己很努力,但今天由于紧张忘记了相关知识点,请考官考官见谅。其次表明自己的学习态度,今后一定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比如,我考试的时候,我抽到的题目是《千以内的数比大小》她就问我“千以内的数你是怎么比较的?”

⑶自我认知类

自我认知类题目一般是从考生的价值观个人情况过往,经历优缺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考察个人情况与教师职业的匹配度。

考备考时考生需要对自己的过往和优缺点进行梳理,将自身亮点,与教师职业所需的职业品质充分契合答题时要介绍整体情况再分条阐述。

这类题目很大概率都问的是你现在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我考了四次,被问了三次。。。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考官也说就是随便问一下,跟你的考试结果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我觉得关系很大

我为什么觉得他关系很大呢?因为我前两次问的时候我都如实说了,我的工作是银行工作人员,而且他还问了我是不是正式工?我跟他说是正式员工,结果都是不合格的。后来我反思了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可能觉得我有正式工作,不一定那么迫切需要这个证书,所以会让给有需要的人(这是我个人猜测)。第四次考试再问我的时候,我就跟考官说我是待业,第四次试讲比前几次差了很多,老师还给我指出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一个知识点还讲错了,但是最后竟然合格了。所以我认为有没有正式工作,还是关系很大的!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工作人家就会觉得你不是那么需要这个证书,就会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关注我,下期继续分享!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场容易通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不是有嘴就能通过的吗)(1)

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场容易通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不是有嘴就能通过的吗)(2)

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场容易通过吗(教师资格证面试不是有嘴就能通过的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