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仙气的真人女孩盖脸头像(面人张捏面人本领强)
一团面,一揉、一搓,轮廓就出来了。再用拨子开脸,挑刀压出鼻眼、切出线条,整个过程不到50秒,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头像就出来了。“时间还要压缩。”张倍源舒了一口气,“这是个精致活,每一个动作都得讲究。”
动漫元素用到捏面人技法中
昨天下午,西安南郊的面塑店,33岁的张倍源正在紧张备战。作为莲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传承人,近日,他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场挑战赛,要求在1分钟内,用面捏一个人物头像。
面塑店是张倍源创业的一个项目。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面塑作品。开店两年,他捏过的面人超过1000件,最大的1.5米高,用了38斤面,最小的,则如一颗绿豆。
捏面人最早源于他对画画的喜欢。他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上小学时,他玩鞭炮,伤了右手,缝了46针。受此影响,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拿着笔画画,于是便尝试和大伯一起学捏面人。
1997年前后,日本动漫大量进入中国,新颖奇特的视觉体验,一下打动了他。2004年,张倍源前往日本,在九州产业大学学习动漫。这段留学经历,对张倍源的艺术观有了很大影响。
“简单、可爱,就是日本动漫给人的感觉。”对于创作,张倍源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追求简单的线条、明快的色彩。他说,在日本8年,一直在思考,怎样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用现代技法表现出来,“比如,把动漫元素运用到捏面人的技法中,让这种传统技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变得时尚起来。”
传统工艺在体验中复苏
回国后,张倍源曾向陕西、山西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学习过传统面塑的制作工艺。他认为,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过于含蓄,每一步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比如光是制作龙骨,就需要挑选原料、浸泡竹片、弯曲造型、加热定型等很多道工序。”
但是,就艺术分类来讲,面塑和动漫毕竟不同。对此,张倍源告诉记者,所谓“塑”,是一种从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国画讲‘一墨成画’,面塑讲‘一面成色’,色,就是神态,精气神,是魂,而西方动漫源于雕刻,注重人体和肌肉结构,三庭五眼,这两者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所以,面塑应该是立体的国画。”
开面塑店后,他拒绝出售面塑作品,而是选择上课带学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会用铁丝代替竹骨;为了使作品颜色更逼真,他用凡士林代替白油;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面塑,他公开面泥配方、刻刀制作工艺,在圈子里颇有名气,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面人张”。
“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他说,这两年来,很多人喜欢上了面塑,沉寂了许久的传统工艺,正在人们的一次次体验中复苏,“这是值得骄傲的事。”(记者 宋雨 实习生 杜豆 徐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