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千年谋略奇书(谋略学奇书素书及其现实意义)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思想宝库,熠熠生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的神秘人物,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要开始讲的,就是《素书》及其现实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鬼谷子千年谋略奇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鬼谷子千年谋略奇书
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思想宝库,熠熠生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的神秘人物,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要开始讲的,就是《素书》及其现实意义。
《素书》的作者是谁?就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这里可能有人好奇了,哪五大隐士?黄石公、东园公、绮里季、甪(LU)里先生、夏黄公五人并称汉初五大隐士高人。那黄石公是谁?我只要说他的学生,就知道他是谁了。他的学生就是张良张子房,为刘邦夺取了天下的盖世功臣。学生都这么厉害,老师就自不明言了。
有传说黄石公传太公兵法给张良,也有说传奇门遁甲给他的,总之,传了很多东西给张良的。
在中华古老的神秘学术中,黄石公,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一个咽喉般的存在。尽管在黄石公之前的朝代里,出现过众多的道家大师道家学说,技术与理论,如果没有黄石公这代人的传承,就会失传的。黄石公除了《素书》外,还著有一篇经书叫《青囊经》,都是一些神秘学术。
《青囊经》是风水学的奠基石经书,我们在以后会讲的。我们今天就对这些大多数人平常不太常见的《素书》逐渐进行解读,重点在于它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还是秉承尊重原著顺序的原则,以方便读者朋友对我们古老的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碎片化的去掌握学习。
古代的文化,分为术和经。术,就是技术,有可操作性;经,就是理论。比如我们前期揭秘的奇门遁甲,就是术。今天的《素书》就是经。后面的《青囊经》就是既有术,也有经。
那为什么这本经书起名叫《素书》呢?应该说这部经书有一个其它的名字的,也许是原本就没有名字,后面的人给起的个名?最早还有称这本经书叫天书,因为没有正规的名字。这部经书,是写在白色的绢上的。要知道在秦汉时期,大多数书写是写在竹简上的,如果写在丝绢上,一个是比较珍贵,二个是比较重视里面的文字。素装,就是指白色衣裳。素色,就是指没有染过色的原始丝织物的白色。素书,就是根据写在没有染过色的白色丝织物上的文字来命名的。
实际上《素书》是另外有名字的,叫《钤(qian)经》,也叫《玉钤经》,只不过后人多以“白绢之书”(素书)称之。属于俗称而已。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这是《素书》开篇第一段,为避免平台说我抄摘之嫌,不可以大段大段全部录出,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有半段半段地来。
这个道、德、仁、义、礼五种规范,本身就是融为一体。就像现在的学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一样的,要全面发展。
道是什么?就是人所应该遵循的道路、路线、准则。使万物不知其所由。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世间万物处于这个“道”中而不知道“道”的存在。
这话真的说太对了。我们很多人,总是在异想天开,想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一些事。总想身外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意志去改造、去实现。殊不知客观规律是自然形成的,兴衰更替,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生老病死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任何人与事物都无法抗拒。黄石公所处的时代,秦始皇就一直想寻求长身不老之术,最终不得。
堪舆学中也是强调天道地道,堪,就是天道的意思,舆,就是地道的意思。奇门术中也在强调这个道。凡是道家学说中,都是强调道。
后世之人,一些打着修道招牌的“道士”就是乱七八糟的,污染了修道的名声。
道和佛一样,人人都可以修,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修的。
道,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所谓修道,就是去了解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去排除主观主义、利用自然规律。
而我们很多人处于这个“道”中而不自知,这就悲哀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做有违自然规律的事,还做少了吗?
因此,我们做一个事业,不能有违天道地道人伦道德。如果违反这些自然规律,最终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的。
我们处于现在的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不能唯利是图,坑害他人,不能坑别人祖宗十八代。你一个商业模式,害得别人妻离子散、几十年为奴,这就有违天道。要遭天谴。所谓天谴,就是自然规律的处罚。在人道的社会法律拿你没办法,道德对你没什么约束力,但自然规律对你是公平的,别洋洋得意。
虽说法不禁止皆可为,但法是道德的最低标准,而且法,是人制定的,制定法的人是谁呢? 难免制定法的人会在维护自己阶层利益的前提下,制定符合自己阶层利益的法。
因此,很多法被称为恶法。
法律具有时效性,而道,则是永恒的。在黄石公所处的秦末汉初时期,法治的概念都是雏形。比秦末更早的战国时期,商鞅就主张依法治国,但没多久就夭折了。秦始皇也制定了一些法律,但很多律法就不被社会所接受。这些律法与道德有冲突。
而今天的社会,讲究法不禁止皆可为,也是给一些人钻道德空子的机会。因为法律是滞后的,更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比法律要求更高的理念,去经营自己的事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
德是什么?德者,人之所得。有人解释为“得到”,错了。德,是品德,一种可以量化的行为。这里的“得”,是人有“道”之后,所得到的启发的“得”,是“道”的具体体现。
一个懂得了“道”,才能做出符合“道”的事,这种做事,就是德行。
道是里,德是表。所以经常是道德二字连在一起说的,比如某人很讲道德。
不懂道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懂得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并遵从自然规律去做事,不会刻意去把本来自然的东西人为自然化,这就是上等德行;而有的人把本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去按照自然规律人为自然化,这就是下等德行。西方人曾经理想化,人造了一个自然生态实验室,一切的按照人所理解的生态去布置设计,但最终是失败了,这个生态不能循环。
我们看到的一些见义勇为的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不假思索地去救人,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救人就是应该的,这就是道,就是植根于血脉的道,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赡养老人,救济穷人,他们认为这是固有的原则,不是我该做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天理就该做的。当一个人有了自己做事的准则后,就形成了一个风格。这个风格,也叫人格。“我以人格担保”,是常说的话。你是什么人格?怎么担保?道德品质高的,人格就高尚,道德品质地下的,有什么人格?都烂透了。
人格,也是一种形象。 在今天的社会,也是一种隐形财富。
看看今天有的人,就是有人相信他,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而有的人一辈子也很讲信誉,不欠账不赖账,不偷不抢不骗不诈,但为什么还是没人相信呢?
要知道,德分上下。你讲信誉是建立在怕社会人看不起你的基础上,这是下德,而不是建立在客观规律这个上德之“道”的基础上。
下面两个例子看看:
甲乙二人都是讲信誉有口皆碑的老板。
甲遇到危机后,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破产处理了公司,还清了外债。债是还清了,可自己公司没有了,永无翻身之日了。
乙遇到危机后,与客户沟通,请客户理解,给客户优厚的利率承诺来延缓自己公司,让公司生存下来再还债。
乙就遵从的自然规律,而甲为了所谓虚假的德而破产了。甲是做给别人看,乙是根据互利原则做事的。甲虽然有信誉,但胆子不够大;乙虽然延期债务,但能让几方都获更大利益,胆子更大一些。你说债权人更看好谁?
所以,德,是在了解自然规律、人性的基础上所自然而然的表现。
自古以来,历代圣人就在教化人们悟道、明事理,培养自己的德行。当你或者你的孩子。懂的道理多,其行为就会自然而然高尚起来的,以致于让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你或者你的孩子,拥有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就会被大多数人拥戴,成为一个友高尚人格的人。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这个仁,就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种心态。有人解释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仍然是不全面的,只是字面意思。仁慈,仁爱,恻隐之心,都是仁的表现。
而最早提出仁的孔子,却对仁是另一个说法,孔子认为的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遵从礼仪尊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要求比较高了。在现代社会基本没法做到。
而黄石公的说法就简单多了,依照仁慈、聪慧、恻隐几个方面去做,就算仁了。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不整人害人,要宽容别人,怜恤别人,就算仁了。没有要求克己复礼。
这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不欺凌弱小、不祸害百姓、不造有毒有害商品、宽容他人的错误、扶弱济贫,就以及算仁慈了。
看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唐山烧烤店,几个大男人殴打一个弱女子,是不是就遭报应了?大路不平旁人铲,有违天道,即使法律饶了他们,天道都会让他们灭亡。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是要讲究仁,你的事业才会做大,你的家庭才会兴旺发达。处处显得不包容、斤斤计较、算计过去算计过来,算来算去算自己。做商品总在克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最终除了法律让你倾家荡产外,天道也只能让你一时得利、最后化为乌有的。不要看有的人今天闹得欢,法律不给他拉清单,自然规律都会拉清单的。
自然规律(道),从不欺人。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没有什么东西是长生不老的。
越是极力挽救的东西,越是失败得一塌糊涂。你想去挽救它,让它看起来符合“德”,实际上这是下德,也是对这个东西最大的不仁,因为你强制性不让这个事物新陈代谢。就像很多公园里,给一些几百年的老树桩挂吊瓶一样,能维持多久?不过是自欺欺人吧了。老树桩也累,你人也累。太不仁慈了。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对于人们来说,是适宜的。所以,用“义”的名义去恩赏善良、惩罚罪恶,人们会接受。以义的思想指导人们去立功、去做一件事,都是适合的。
实际上黄石公也是看穿了人性的,这个“义”就像一篇“檄文”一样,推起猴子爬树。猴子本来不想爬树,是人推着它往树上爬。
以义的名义奖惩,以义的大道理去鼓舞士气建功立业。人,很信这一套。给人脸上涂点胭脂花粉,就飘了。
做一件事,没有名目没有由头,师出无名,战士也没有奋斗目标,看不到希望,谁努力奋勇向前杀敌啊?
看看后汉的刘关张,本来三个人身份就不怎么平等,但为了各取所需,以“义”的名义,义结金兰。
在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义”就是“保家卫国”,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东,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这些是最大的义。
现代社会最大的“义”是什么?就是强国富民,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这是大义。所以要深明大义。
普通老百姓最大的义是什么?就是遵纪守法,发展经济,科学研究,努力生产,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家人添乱,搞好自己的小家庭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其它的没有用。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礼是什么?礼就是规矩。是人们执行的生活指南,早起晚睡,这样,人的道德伦理就有秩序。我们既懂得了自然规律,也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也不干坏事,又有目标大义,但我们还得有规矩。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纪律。一种自我约束的纪律。没规矩不成方圆,没制度何以管理部属?人都有白天工作也晚睡觉的规律,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就得干,不可没有规矩。
孔子的礼就比较复杂了,规矩忒多!政治的制度、经济的制度,各个部门的规矩,以及贵族的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等所有方面。我从小就出生一个讲究这些封建礼教的家庭,非常严格的在执行。这是因为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小时候吃完饭,筷子必须轻轻放在桌子上,弄出响声或者乱摆放,就要挨揍。吃饭不得砸吧砸吧响,站要站相,坐要坐相。还人家东西要说“劳慰”(谢谢的意思)。长辈训斥,不得顶嘴。有文字的纸张不得擦屁股…….规矩不要太多太多。一个人长期这样禁锢,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会扼杀了少年的天真。幸好后来砸烂了孔家店,解放了思想。
我们今天是不是就不要这个“礼”了呢?旧社会的礼,有点做作,太过迂腐。实际上的礼,就是指礼节制度规矩。这个意义我们延伸一下,就是要制度保障。一个宏大的计划,没有制度保障不乱套了?
今天的社会,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离开制度啊?因此一个军队要打胜仗,必须有严格的制度。
制度一词是现代词,古代就叫“礼”,讲礼,就是讲规矩,讲规矩就是讲制度。礼,人之所履。既是人制定的礼法,也是人必须履行的礼法,所以现代社会特别讲究以制度管人。一些人不听招呼,不收手,继续贪污腐败,继续为非作歹,是一定要受到严惩的。一些公司唯利是图,不遵纪守法,同样会受到法律制裁。
黄石公强调的这些道、德、仁、义、礼,礼作为五个要素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初浅的理解礼,是礼仪、礼节,就大错特错了。在古文的语境下,礼就是现代人嘴里的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也是说的礼。你如果理解成送礼收礼的礼,我也不反对。毕竟送礼收礼属于礼节性的,也是礼的范围。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但要以此作为行贿受贿的遮羞布,恐怕不大妥当。
小结一下:道德仁义礼,作为素书的核心思想,除了用于管理之外,还能用于自我修身。这五点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对个体的人以及一个团体的最高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