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车身生锈(国产车抹不去的痛)

生锈,是自主品牌抹不去的伤痛上一个十年未做到位的工作,给行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卑劣印象,自主品牌需要用下一个十年时间来扭转这种恒定思维,纵然自主品牌当下多款主力车型已经克服了生锈问题,但想要扭转消费思维,还需要时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产车车身生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产车车身生锈(国产车抹不去的痛)

国产车车身生锈

生锈,是自主品牌抹不去的伤痛。

上一个十年未做到位的工作,给行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卑劣印象,自主品牌需要用下一个十年时间来扭转这种恒定思维,纵然自主品牌当下多款主力车型已经克服了生锈问题,但想要扭转消费思维,还需要时间。

生锈是每台车都会遇到的问题,自主品牌会有,合资品牌会有,进口产品同样也有难以忽视的生锈问题,这种极为考验细节的问题,自主品牌不可否认的上一个十年做出成绩不够理想。

“不瞒你说,我们内部这么多年一直针对生锈的问题做优化,做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技术落地,我们内部考核的数据,我们现在的主力车型防锈能力已经比5年前的车型强了很多,已经真正达到了日系车的标准”。

一位一线自主品牌工程师告诉我,他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他们对外销售的主力车型已经很好的保证产品寿命,虽然没有达到行业之最的标准,但绝对能够与目前大火的日系车相抗衡。

合资品牌不生锈吗?作为老本田车主告诉各位,我用到第三年的某款本田车型同样生锈,生锈部位较多,中控台下方横梁、转向柱、后座椅下支架、车门胶条内部钢体、车顶胶条除,三年本田同样有生锈。

每一台车都有生锈,生锈情况、严重程度由产品定价、品牌工艺、生产理念决定。

过去的自主品牌跟现在的自主品牌,早已是两个时代的品牌,用五年前的自主品牌生锈情况否认现在自主品牌优秀的表现力,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合理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不难理解,消费伤痛难以被磨灭的根本原因是,汽车仍然是这个时代、这个市场中的消费大件儿,更多消费者只能给予一次信任,多少工薪阶层五年存款10万预算购入的自主品牌,几年下来锈迹斑斑,想要让他们原谅曾经实力不济的自主品牌颇为困难。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想要改变消费观念,自主品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过去一个时期,自主品牌为何“防锈能力”这么差?

从根本上来说这属于认知上的缺陷,刚刚进入腾飞期的自主品牌忽略了最原始、最根本的“生锈问题”,一个工艺欠火候,一个用料挤压成本放大利润,一个认知不够强,未能从根源做好防锈工艺。

镀锌板少用,喷涂工艺未达到行业主流标准,再加上生产层面的懈怠,导致当年自主品牌多款热销车型出现生锈问题进而被消费者诟病。

压缩成本可以理解,所以国内生产销售的车型均如此,被消费者冠以神车的丰田、本田在看不见的地方同样会出现生锈问题,大众所谓的“激光焊接、空腔注蜡”工艺,真正的杜绝生锈了吗?

显然都没有,生锈问题难以被避免,关键是看锈在哪里,一不要锈在大梁上,二不要锈在影响美观的部位,相比之下其他部位的生锈就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比如说转向柱生锈、发动机舱部件生锈、中控台下方横梁生锈、座椅下轨道生锈,这些生锈即便是进口车也存在。

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 消费者的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如果车门生锈就绝对不能忍。

自主品牌当年犯下的更多问题就是车门生锈、喷涂工艺不达标引起的漆面生锈,看起来糟心的状态难以被忍受。

但今天,自主品牌生锈的程度还是难以被忍受吗?我的答案绝对是No。

随着工艺、认知的提升,企业本身对“生锈”极为疲厌,誓要攻克这一难题,在工艺上、在用料上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从目前使用角度分析,自主品牌并没有那么不堪。

只是消费认知难以短期改变,企业如何扭转消费认知非常重要,这需要时间,所以“生锈”这个话题,依然是消费者难以抹去的伤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