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悬疑剧是对人性的剖析吗 深度分析剧情逻辑硬伤
刚看完《被光抓走的人》。这个电影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7.0分,超过6万人评价。本以为会是一个不错的电影,但看完之后无法达到我的预期,甚至这个评分的参考价值也值得商榷。接下来,我将聚焦故事性,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被光抓走的人》。
(一)这几点是《被光抓走的人》少有的闪光点《被光抓走的人》的电影简介是比较吸引人的——“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会的平静与法则被打破,我们该怎么办?”
有创作故事经验的朋友很清楚,灵感往往是从“如果……会怎么样”这样的一个简短问句开始的。随后,创作者会不断想象,挖掘“会怎么样”的各种可能性。这个简短问句放在电影简介中会很有悬念,让观众好奇“光代表什么?为什么人会被光抓走?谁会被光抓走?留下来的人要怎么办?”等。
我非常喜欢这个灵感,我觉得这个脑洞大有可为,这是电影的闪光点之一。如果按照《救猫咪》的故事题材划分,《被光抓走的人》本可以往“如愿以偿”型的魔法故事发展,也即将神秘的光视为魔法,并讲述主人公如何因这个魔法而得到教训的寓言式故事;也可以往“麻烦家伙”型的故事发展,将神秘的光视为一场灾难。但从最终效果来看,《被光抓走的人》给人一种「想象力匮乏」的印象,这点之后我会详细分析。
另一个闪光点则在于叙事手法。在《被光抓走的人》中,主人公不止一个。在最初神秘光降临的时候,电影采用了一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的叙事方法,将几个主人公巧妙的结合起来。
当离婚女李楠在民政局前接电话,看到了一场爱情婚姻的纠纷。这个时候,李楠是主视角。随后镜头一转,以爱情婚姻纠纷的一对小情侣为主视角,揭晓了这段纠纷的来龙去脉。这时,李楠则成了这一视角下的路人。
当小混混筷子作为主视角的时候,他看到一场车祸的时候,此时他身在车祸的局外。镜头再一转,主视角落在离婚女李楠身上,这时候她却亲身经历了那场车祸。此时,小混混筷子则成了路人。
这几段场景并非紧贴在一起,稍微有些错开。于是,当视角切换后把同一事件联系在一起后,就给人一种独特的观感和新意。这种多视角来叙述事件的手法,我曾经在动漫《永生之酒》等作品上看到过。虽然《被光抓走的人》只是简单的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手法,但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惜,在之后的故事中,这一叙事手法并没有进一步的运用。
(二)多条故事线还需打磨除了以上少有的闪光点外,《被光抓走的人》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惊喜。这个电影采用了多个故事线并行的结构,其中黄渤饰演的武文学、王珞丹饰演的李楠戏份较多,而其他故事线则相对略写。这是一种常见的详略分配。之所以不采用单一主角,是因为电影把重点放在“神秘的光”这一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于是通过多个主要角色来表现这点。
我认为这个设计并不是很成功。《被光抓走的人》想要利用“神秘的光”这一灾难事件,来探讨爱情主题。这并不是说不好,而是太过于空泛了。《被光抓走的人》努力想把“神秘的光”描述成媲美外星人入侵的大事件,但实际拍出来却仿佛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无法让人感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事件”是无法直接在电影中表现的。所谓的“大事件”,都是相对人物而言的。对前线的士兵而言,敌军攻陷己方据点是大事件;但对第三方国家的局外人而言,它只是一个新闻,不关他们什么事。所以,故事要想讲述“大事件”,首先必须先让观众移情到人物身上,让观众关心人物角色的遭遇命运。
其次,故事还需要通过不同维度的人物视角来反映“大事件”的影响力,从而将“事件之大”传达给观众。换言之,故事需要赋予人物角色多种身份,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大事件”背后的意义。光靠几个所谓的专家、新闻报道是不足以表现出这种效果的。可以参考《独立日》,这个电影通过四个主要人物来表现外星人入侵的影响,分别有总统、飞行员、工程师和醉汉。每个主要人物又衍生出不同的角色,于是电影有非常丰富的视角来展示外星人入侵的巨大影响。
而在《被光抓走的人》中,多个主要人物的身份基本都是中下层普通民众,甚至电影甚少赋予其社会地位的标签。同时,很多人对于“身边的人突然消失”这种事情非常漠然冷淡,以致于“神秘的光”无法表现出它应有的影响力,背景设定显得很空。如果深入挖掘某一人物,甚至可能效果会更好。
不仅如此,多个主要人物所衍生的故事线也基本没什么相关性。《被光抓走的人》想要讨论爱情主题,那么对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拿两对夫妻进行对比,他们都没有被光抓走,但是他们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然后再对比失去爱人的两个人,看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行动,以此反映不同人对爱情的不同观念。通过对比,这一话题就能呈现更多的辩证性和复杂性,电影意义也能更深刻。
然而,《被光抓走的人》各个爱情故事线之间几乎没什么关联,都是独立发展。对比武文学和李楠的不同经历,很难得出什么关于爱情主题的结论。武文学的婚姻问题在于两人没深入交流,李楠的婚姻问题则在于婚外情,他们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对比武文学和筷子,正常婚姻与同性恋放在一起又能让人得出什么结论?故事线之间没什么关联性,导致《被光抓走的人》的剧情非常散,主题不聚焦,如同没有拧成一捆的麻绳,一扯即断。
(三)矛盾冲突是什么?
如果去听一场音乐会,但演奏者没有奏响任何一个音符,你能忍受那种全场寂静吗?《被光抓走的人》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故事的“音符”正是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就如同无声的音乐会。试问,《被光抓走的人》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仔细分析每条故事线,不难发现有一个刻意为之的矛盾冲突贯穿始末——因神秘光消失的人都是真爱,留下的人都不是真爱。于是,多条故事线的人物就开始“作”,认为自己没被光带走是因为身边的人不爱她/他了。甚至,有条故事线的一对小情侣因此闹分手,小男生还直接跳楼了。
这并不是真正的矛盾冲突,而是编剧“没事找茬”。稍微有点逻辑,就能认识到“消失的是真爱,留下不是真爱”这一观点是荒唐的,臆想的。确实,消失的都是恋人关系,但这并不能推论出“消失的都是真爱”,恋人关系与真爱并不等同。这种偷换概念的结论引发了所有人的猜疑和后续矛盾冲突,这显得过于刻意,无中生有。换言之,《被光抓走的人》的矛盾冲突是臆想的。这导致电影故事毫无说服力,大多关于爱情的讨论和感悟都趋于“说教倾向”。
再看每条故事线本身存在的矛盾冲突,也是微不可见的。每条故事线基本没有过多铺垫,就直接降临了“神秘光”。看看《婚姻故事》,仅仅两个人的爱情婚姻就足以拍两个多小时,让观众深深了解男女主角。而《被光抓走的人》则拍得匆忙,在每条主要故事线中,这几个问题几乎是无法回答的——他/她是个怎样的人?他/她想要什么?什么阻碍了他/她取得自己想要的?没有矛盾冲突,这导致电影剧情非常平淡,如同流水账。
磨刀不误砍柴工!《被光抓走的人》的灵感是好的,叙事手法也很有潜力,但是一切都操之过急。真正的矛盾冲突还没找到,人物形象还没立起来,故事线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够紧密。《被光抓走的人》并不是一个好电影,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灵感本身的问题,创作者在设计故事的时候还不够用心。我只能道声,可惜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