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1)

古希腊作为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曾经拥有一套充满智慧的政治制度。陶片放逐法,就是在希腊民主精神的指导下,设计出的一项优秀实践手段。一开始,陶片放逐法确实体现了希腊的民主精神,作为一种解决观点冲突的不流血手段,维护了城邦的利益,但随着这项机制被滥用,雅典人最终将其废弃,陶片放逐法在完成历史任务后,退出了希腊政治生活。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2)

古希腊

什么是陶片放逐法?

“放逐”(ostracism)源自“陶片”(ostrakon)一词。据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每年6月,约6000名希腊城邦选民组成的人民会议(ekklesia)以举手表决今年是否启动放逐程序,假如多数赞成,则两个月后再举行放逐投票。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3)

人民会议(ekklesia)开会的地方

到了约定日期,放逐程序启动,组织者在阿哥拉(Agora)城开辟投票场所,人们在陶片上写下放逐人的名字并投进票箱,由专人收集起来后,请执政官监督并清点。6000票为门槛,达不到6000票,则此次投票无效,如果超过6000票,则统计出得票最多的人,此人作为最不受欢迎人物将被逐出城邦,放逐期限5至10年。放逐期间不得擅自回乡,否则将被处决。然而,放逐并不等于带罪在身,流放者不会被没收资产,可以在另一个城邦舒适生活,只不过不能踏入希腊,放逐期限到了就可以重返家乡,重新参与政治生活,历史上也确实有被放逐后东山再起的顽强政客。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4)

写有姓名的陶片

根据德国考古学家斯蒂芬·布伦(Stefan Brenne)在雅典西南发现的9000多块陶片,我们发现放逐的人物五花八门,但主要针对位高权重的政客。事实上,陶片放逐法的创立,本就是防范僭主操控城邦,危害民主精神,诸如雅典海军创立者帝米斯托克力(Themistocles)、战功卓著的将军客蒙(Cimon)和科桑西普斯(Xanthippus),全都被放逐过,政治家迈加克勒斯(Megacles)甚至被放逐了两次。

这些在历史中如雷贯耳的名字,被放逐的理由也各式各样,比如帝米斯托克力被斥为“大地上的污染”(a pollution in the land);客蒙被指责与斯巴达关系密切,图谋不轨;科桑西普斯则被控犯下宗教罪行,必须逐出城邦;迈加克勒斯的名声最差,他被指责生活骄奢、爱慕虚荣、为人傲慢又贪财,最重要的一点,他对城邦不忠诚,这样的人被放逐也是必然的。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5)

写有帝米斯托克力名字的陶片

陶片放逐法,看似剥夺了一个人生活在城邦的权利,似乎并不文明,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政治智慧。人们有权放逐“罪大恶极”的人,既满足了城邦居民的发泄心理,又能促使政客们谨言慎行,而每次放逐一个罪魁祸首,又避免了大规模冲突。放逐程序启动前争论激烈,但投票一过,城邦气氛立刻恢复平静。所以,陶片放逐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体现了雅典的民主精神;第二,用不流血手段解决了冲突。

陶片放逐法体现了雅典的民主精神

陶片放逐法充分体现了雅典民主的精神。在两派、甚至多个派别因为政策观点的歧见,或权力斗争相持不下的时候,人民会议适时启动陶片放逐程序,无异于一次全体雅典人民的公决。

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全体雅典人以自己的理智来判断谁是谁非,并最终决定接受哪个观点。他们一旦决定放逐某个政客,就等于放弃了这个政客的观点,同时支持了其他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城邦日后的发展道路。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6)

帝米斯托克利

同时,雅典人放逐政客考虑的不是他们的官职有多高,功劳有多大,即“放逐不避亲仇”,哪怕像帝米斯托克利、客蒙这样的战争英雄,只要他们威胁城邦的公共利益,也会被无情放逐。这就迫使政客们不得不收敛起来,不能居功自傲,要想不被放逐,只能以城邦的公共利益为重。实际上,陶片放逐法就是全体雅典人整体意志的体现,全体雅典人掌握城邦权力,使雅典的民主精神成为了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

陶片放逐法是解决观点冲突的不流血手段

陶片放逐法作为解决不同派别观点冲突的手段,又是最温和、最富人情味的,体现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淳朴和高效。在没有发明陶片放逐法之前,或者没有实行陶片放逐法的希腊城邦,政治观点的歧见常常导致流血冲突甚至内战,而在实施陶片放逐法之后,只需要放逐某个代表性人物就把问题解决了。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7)

写有伯利克利、客蒙、阿里斯提德名字的陶片

对于被放逐的政客来说,流放也不是不可接受,所谓放逐,只不过剥夺了他5到10年参与政治的权利,另外就是临时改变居住地,除此之外,他的人身和财产权并没有受到侵害,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且放逐期满或城邦紧急征召,被放逐者就可以按期或提前恢复他身份和权利,继续为国效力。阿里斯提德、客蒙等人都在放逐期间被提前召回,临危受命继续担任雅典的将军,他们将功补过,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被放逐者离开雅典后,他的追随者也不会受到追究、清算和歧视,所以陶片放逐法避免了城邦内部的仇恨与对立,有利于维护雅典的统一和团结。

陶片放逐法的的缺点与终结

对雅典的政治生活来说,陶片放逐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度,然而任何制度都有缺点,也有其寿终正寝之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后,陶片放逐法渐渐背离了人们的初衷,开始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于公元前417年,当时雅典深陷战争泥潭,人们对城邦前景十分悲观,政客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趁势崛起,他与较温和的尼西阿斯(Nicias)针锋相对。为了解决观点的分歧,人民议会启动了放逐程序,城邦人民都以为他们二人有一个会被放逐,结果两人玩弄手段,合作将另一对手希帕波鲁斯(Hyperbolus)放逐。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记载,雅典人对放逐结果相当不满,因为希帕波鲁斯代表的是平民利益,他被两个玩弄权术的政客当成了牺牲品,很多人开始怀疑陶片放逐法的有效性。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8)

普鲁塔克(Plutarch)

据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Parallel Lives)记载,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代表他们利益的希帕波鲁斯被放逐,而是阿尔西比亚德斯和尼西阿斯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本来体现城邦民主精神的政治制度,最终退化成了政客打击异己的工具,他们失去了对陶片放逐法的信心。

除了政客的操弄,平民对于陶片放逐法的不尊重,也是导致这项制度最终被取消的一个原因。普鲁塔克就记录过一个著名案例:某个希腊人走入市集,要求别人替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Aristides)的名字,碰巧那人正是阿里斯提德。他边刻字边问缘由,那人回答:没有原因,纯粹是厌倦听到“正义者阿里斯提德”(Aristides the Just)这个称呼。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9)

写有名字的陶片

不管是政客的操弄,还是平民对放逐行为的不尊重,陶片放逐法的机制最终不可避免地被滥用了,它已不能体现城邦的意志,所以雅典人将其弃之不用,希帕波鲁斯也就成了雅典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放逐的人,陶片放逐法退出了希腊历史。

陶片放逐法的历史意义

英国希腊史专家乔治·格罗特曾高度评价陶片放逐法,他认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雅典民主制的其它各项制度都难以达到完善。这一评价道出了陶片放逐法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陶片放逐法,一开始确实能够体现城邦的意志和希腊民主制的优势,比如说,伯里克利在与政敌修昔底德周旋时,冒险启动了一次放逐程序,他豁出前途,想要看看他和修昔底德到底谁更不受欢迎,最终修昔底德远走他乡,伯利克利留在了雅典。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10)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是雅典历史上著名的民主政治家,素有威望和政声,即便是他在陶片放逐法面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其他政客就更不敢贸然启动放逐程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能看出,陶片放逐法威力十足,足以震慑雅典城内的各种派别和势力。因为这项制度掌握在雅典人民的手中,能够充分反映大多数人的要求和意志,所以在维护希腊民主制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陶片放逐法的特点及背景 什么是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11)

从人民议会举手表决是否启动放逐程序,到放逐决议必须满足6000票的门槛,再到认定被放逐人的追随者无罪,陶片放逐法的各个细节都体现出雅典的民主精神,虽然最终陶片放逐法的发展背离了城邦的初衷,它的存在使希腊民主精神遭到亵渎,这项制度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们还是得承认: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优秀设计,它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曾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

《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