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中最惨的败仗(西征兵力武器都占优)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西征兵力武器都占优:1238年3月4日西蒂河战役,拔都率蒙古帝国军队击溃尤里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率领的俄罗斯联军。
西蒂河战役,是基辅罗斯抵抗蒙古人的最激烈的大战!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的第一次西征,蒙古人消灭了雄踞中东和中亚的花刺子模国,随后又继续杀入高加索地区后东返。
这是蒙古人第一次西征。
1223年,蒙古军队一支部队进行了一次小西征。
在哲别的指挥下,2万蒙古军队翻越高加索山脉。
蒙古人的兵力很少,一般认为他们是来试探北面敌人的虚实。
这支军队轻松消灭了今天地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南部、乌克兰的库曼汗国。
由此,基辅罗斯各国开始感到直接的威胁。
当时世界还没有俄罗斯的概念,只有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在10世纪时候建立,它是一系列部落的联盟,并不是帝国。
随着斯拉夫人逐步放弃游牧开始农耕,基辅罗斯的部落定居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农业为生的公国。
在当时南欧人的眼中,基辅罗斯是一群同突厥部落差不多的野蛮人,非常落后没开化。
唯一文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信仰基督教。
在哲别大军杀过来的时候,基辅罗斯分为50多个公国。
公国的实力都不强,一些小公国只能拿出二三千人的军队,大的公国也不过出动一二万军队。
由于对蒙古人的实力一无所知,4个强大的基辅罗斯公国,联合了钦察人(突厥)很多部落,一共出动8万大军。
在迦勒迦河,他们同2万蒙古骑兵决战,试图一举将他们歼灭。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基辅罗斯联军非常轻敌。
蒙古大军故意示弱向后退却,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公国的军队为了抢功,丢弃战友们先行渡河追击。
在卡尔卡河平原,这股军队突然遭到蒙古骑兵的迎头痛击。
当时基辅罗斯人无论战术还是武器,都没有蒙古人先进。
蒙古人的胜利,根本没有什么稀奇。
很多人误以为蒙古人的武器很落后,只是依靠残忍和野蛮获胜,这是很大的误解。
确实,在蒙古草原上部落间互相厮杀时,蒙古人的装备相对落后。
入侵金国以后,蒙古人得到了金国境内的富裕地盘和大量能工巧匠,装备有着巨大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看防御。
蒙古人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类,前者主要负责骑射、侦查、骚扰、袭击,必要时候也可以用于对敌人主力的全面冲锋;后者同欧洲后来的板甲骑兵一样(比如英格兰重骑兵),直接用于破阵的冲锋,将敌人阵营冲垮、击溃。
轻重骑兵的装备有很大区别,我们分别来看。
对于蒙古轻骑兵来说,他们普遍穿着可以防箭的轻便皮甲,部分战士也穿着铁甲。
大家不要小瞧皮甲,它并不是皮包那种软皮制成,而是非常坚硬的硬皮。
这种硬皮的强度是很高的,在稍远距离就可以挡住敌人的弓箭。在近距离肉搏的时候,皮甲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破甲武器的防御较差。皮甲的重量比铁甲要轻得多,便于轻骑兵提高机动性。
对于轻骑兵来说,因为主要是使用骑射作战,所以皮甲可以防箭就解决了百分之九十的问题。
蒙古的重骑兵,则穿有铁甲。
蒙古人最初很少装备铁甲,主要是他们没有掌握大量冶炼金属的技术。一些落后的蒙古部落在互相厮杀时,甚至还有骨制箭头,而不是金属箭头。
但入侵金国以后,蒙古人的铠甲有了本质的变化,铁甲也是寻常物了。铁甲虽然重量大,造价高,制作复杂,但有着皮甲无法企及的防御能力。
常见的蒙古铁甲主要是札甲和锁子甲。
札甲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片片挂在身上,像麻将席那种铠甲;锁子甲就是将无数铁环连在一起,制造的一种相对轻便的铠甲。锁子甲的防御力比札甲要低,但重量要轻的多。
这些铁甲都是非常强的。
以蒙古人装备的金宋札甲为例,其中的一些虽重量高达40公斤,但对人体防护面积达95%。由1000多片硬制甲片制造的铠甲,用40公斤的强弓在6米外用三棱箭头直射,也无法射穿,可见防御力之强。
相反,当时基辅罗斯还非常落后,衣甲都是每个公国手工制作,层次不齐。很多公国的士兵是临时征召的农民,压根就没有铠甲。而即便是那个时代最强悍的欧洲骑兵,也没有装备板甲这种东西,最多只是札甲甚至锁子甲。
厚重的欧洲板甲,是二百年后才诞生的。
就武器方面,蒙古人装备了大量的复合弓,射程远,威力大,在骑射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
这种双曲复合弓有效射程,直射距离可以高达150米,曲射距离可高达300米,射程远远超过欧洲的弓箭。
代价是,双曲复合弓的拉力非常惊人,有的强弓高达65公斤。
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蒙古人吹牛和夸大。今天正常来说,成年男性射箭运动的拉力,也不过是35公斤左右,几乎差了一倍。
直到后来,考古中发现了一些复合弓的实物,发现确实可能达到这么大的拉力。也就是说,蒙古人使用弓箭的拉力,是极为惊人的。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常年的训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用这种弓箭。
这种弓箭,在四五十米可以射穿任何欧洲重铠。
而蒙古战士几乎人人都可以射箭,形成强大的骑射军团。而弓箭手在欧洲属于技术兵种,是国家战略资源,人数不多。一个大国往往只能养数千弓箭手,因为他们从初期训练到成为优秀的射手,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都要靠国家出钱养着。
普通的欧洲农民不是牧民,他们不需要掌握弓箭。而弓箭这种东西,没有一二年的训练也不可能在实战中射中敌人,不能速成。
所以,当时蒙古人的12万大军中,至少有七八万是可以射箭的轻骑兵。
就这个数量已经可以横扫欧洲,更别说还有强悍的弓箭优势了。
在蒙古弓箭密集打击下,任何一支军队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崩溃。
至于近距离肉搏方面,蒙古人也是很强的。
他们的重骑兵也是使用长枪,近距离则有马刀、斧头、短棍(狼牙棍)甚至套索之类。
蒙古重骑兵有着良好的近距离格斗技巧,也是世界最顶尖的。
而蒙古人最为强悍的是:机动性方面的惊人优势。
可以说,蒙古人是那个时代机动性最强的骑兵团。
每个士兵至少有2到3匹马,多则5到6匹。蒙古马虽体型较小,但耐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是优秀的战马。
蒙古人行军的时候,用多匹马轮换骑行。作战时候还有专门的马匹,冲击力比较强。
蒙古军队从长江北岸到伏尔加保加尔边境,从鸭绿江西岸到伏尔加保加尔边境都是在2到3个月内就完成了。部队行军速度为每天90-95千米。攻占俄罗斯北部,蒙古人只用了2个月零5天,每天推进85-90公里;攻占俄罗斯南部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每天推进55-60公里。
就算在二战时期的现代化骑兵师,也是难以达到这种速度。
由于机动性的优势,蒙古骑兵可以掌握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更重要的是,蒙古骑兵身经百战,精通各种骑兵战术。
后来二战德军装甲部队使用的战术:两翼合围、分割歼灭、诱敌深入后伏击、长驱直入攻击敌人指挥中心,都是蒙古人当年玩剩下的。
双方正面对抗中,公国军队被蒙古弓箭大量杀伤。
在全线动摇的时候,公国军队又遭到骑兵的猛烈冲击,迅速瓦解。
此战,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公国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残部不顾一切逃命,渡过卡尔卡河后,竟然一把火将渡船全部烧毁,防止被蒙古人追上。
而基辅罗斯大军的主力都已经渡河,此举等于切断了友军的退路。
蒙古人随即调转主力,在平原上猛攻其他公国军队。
这些军队虽兵力优势,根本不是对手,伤亡惨重之下急忙向卡尔卡河退却。
到了河边却发现渡船都被摧毁,逃不走,打不过,最终被蒙古人全部杀光。
8万大军,只有5000人逃过河幸存!
被俘的九位罗斯王公,都被蒙古人用车轮活活压死。
不过,此次的蒙古人出动的兵力并不多,并没有占领这里的野心。
在随后萨马拉河之战中,见保加尔人兵力众多,蒙古人就放弃决战,向东返回。
通过这次和基辅罗斯的小西征,蒙古人对敌人的实力和战术已经非常了解。
1235年,蒙古人开始了正式的第二次西征,指挥官术赤次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孙不里等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
此次蒙古人出兵,高达12万。
而当时基辅罗斯最强的国家,一次只能拿出二三万军队。
而就同等数量军队的战斗力来说,蒙古人又有一定的优势。加上此次兵力众多,蒙古人可以形成局部绝对压倒性优势。
可见,蒙古西征大军稳操胜券,志在必得。
他们首先击败了上次的敌人保加尔人,没有费什么力气。
随后,直到蒙古骑兵厉害的钦察人,大部分选择投降,一部因抵抗被迅速消灭。
1237年12月,蒙古大军终于杀入了俄罗斯中部,直接同基辅罗斯各国直接作战。
基辅罗斯各国多选择抵抗,却又因内讧不能协同,被蒙古人各个击破,打的落花流水。
连还是小城莫斯科,都被蒙古人一把火烧毁。
当时基辅罗斯各国中,弗拉基米尔大公是基辅罗斯各王公的领袖,实力也是最强。他的首府弗拉基米尔,也是基辅罗斯最大的城市,比基辅还大。
在蒙古大军攻打该弗拉基米尔时,大公尤里二世完全不是对手,率领主力仓皇向北逃亡。
弗拉基米尔被占领以后,遭遇蒙古人的屠城和焚毁。
尤里二世倒也不是懦夫,立即召集其他基辅罗斯公国,一同和蒙古人决战。
可惜,当时公国大多被击溃或者投降,能够站出来的很少了。
在同公国其他主力回合以后,尤里二世率领全部主力南下,试图和蒙古人决一死战。
只是,这是送死的战役。
他的前锋3000骑兵,在西蒂河被蒙古人团团包围。
无奈之下,尤里二世率领全部主力2万多人,在1238年3月4日达到西蒂河,同蒙古人大战。
结果是,尤里二世的军队全部被蒙古人歼灭,尤里二世自己也被打死。尤里二世的死亡,意味着基辅罗斯实力最强的公国被消灭,残部自然更不足为患。
1240年秋蒙古大军攻陷基辅,消灭了8000守军,进行了持续数日的屠杀,基辅只剩下2000居民。
由此,基辅罗斯灭亡。可以说,当时的基辅罗斯不足以同蒙古人对抗,灭亡也是必然。
随后蒙古金帐汗国建立,统治了俄罗斯200多年。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