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1)

导语:大家好!欢迎来听胡诌聊文化。理想和现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当一批怀揣理想的年轻人步入面对现实的中年时,这对孪生子就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坚持理想的人说不忘初心,接受现实的人说活着要紧,那么著名作家王小波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在《三十而立》这部中短篇小说中,王小波再一次用王二这个身份出现在书中。在这本小说中,王二是一个32岁的大学教师,王小波通过王二与朋友、领导、恋人、父母、师傅、同事等各具特色的人物经历的一些日常琐事,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选择题时,坚定又诗意的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抉择。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2)

王小波《三十而立》语录

以许由、小转铃、王二母亲为代表的理想派

随性的许由

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床边是乱堆的衣服裤子,“懒”——这是许由出现时给我的第一印象,但这个懒懒的人,却是跟王二混了30年的兄弟,用王二自己的话说,许由是一个像拉封丹寓言中出现的,可以为朋友奉献全部的家伙。

通读全篇以后,才发现许由是一个不拘小节、重情重义、轻视权威的人,他并不在意外界的许多看法,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按着本心来行事。他可以在显微镜中观察自己的“大头针”、也可以在与王二争吵过后仍然问王二在不在学校吃饭的人。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3)

春天里一棵小草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有一个需要王二和许由去带头陪护校职工老姚的差事,王二因为自己的原因同意去陪护老姚并把这个事情跟许由说了,许由当时看了王二半天,只说了一句:“王二,你别寒碜我啦。”可以想象,许由是不会去的,他是坚持自我的人,这种“正经”的差事是在侮辱他。

率真的小转铃

小转铃是王二的初恋小女友,这个人物我非常喜欢,在小说中,她是一个率真、自我、洒脱的妙人。她可以在离婚的时候一句话呛得再也没人来劝她(这句话妙的很,但是不方便写在这里),可以在去饭馆的时候当面指责王二的妻子二妞子,可以想象王二诗句中呈现的场景。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4)

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

小转铃在小说中对王二的影响很大,是小转铃引起了王二思想上的变化,在这之前,王二已经有变成一个“正经人”的趋势,小转铃用王二年轻时的推论将32岁的王二渡回了十年前,让王二开始思考“虚伪”与“存在”的问题。

豁达的王二母亲

作为母亲,王二母亲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颠覆了大众对母亲的印象。王二母亲并不要求王二一定要在学校学习,还公然宣称王二父亲是假正经,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开儿子的玩笑,斗智斗勇的想要探查王二的隐私,在某种程度上,一些玩笑甚至会被“正经人”认为存在道德问题。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5)

理想的雄鹰展翅翱翔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母亲,才会养育出有着独特思想的王二。在许由、小转铃和王二母亲的身上,处处体现着和小说中现实社会不协调的地方,他们不屑于外界的眼光,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内心准则,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现实的世界,他们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是理想的化身。

以校长、王二师傅、王二父亲为代表的现实派

虚伪的校长

在《三十而立》中,校长是一个百分百满足《虚伪论》的角色,用书中的话来形容就是:

人们可以往复杂的方向进化:在逻辑和功利之间构筑中间理论。通过学习和思想斗争,最后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无比真诚的说出皇帝万岁和皇帝必死,并且认为,这两点之间不存在矛盾。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6)

网络上流行的虚伪主题的彩色插画

校长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充分掌握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并熟练运用威逼利诱等技巧,游刃有余的行走在现实社会中。

妥协的王二师傅

王二的师傅叫刘二,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和王二是一起偷泔水的交情,那个时候的刘二,并不是一个“正经人”。他做过的最体面的事也就是“偷”泔水而已,这跟正经无关,是因为羞耻心的关系。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7)

有时候现实强硬的让人不得不低头

但是在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时,刘二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现实打磨好的正经人,他穿着格子西服,不尴不尬的和王二打招呼,刘二的身上体现的是人对于现实做出的妥协。

刻板的王二父亲

王二父亲的形象有着大多数中国父亲的形象,敲打儿子、严肃认真、恪守传统,在他眼里,王二是个不成气候的家伙,在王二小的时候,他信奉“棍棒教育”,在打不动王二以后,开始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就来规定王二的道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妈老埋怨我打你,你只要及上我的百分之一,我绝不动你一指头。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8)

王二从小就接受棍棒教育

校长和王二父亲是社会公认的“正经人”,并乐于成为“正经人”,这还不算,他们还把引导别人成为“正经人”当做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刘二则代表了向现实低头的人。

王二(王小波)的决定

在与这两派的接触过程中,从王二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上来看,他是偏向于理想一派的,但是他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打压,他为了成为一个好教师提前四十分钟来到学校,为了出国名额同意去陪护老姚,在与校长的交涉过程中,他有着被改造成正经人的趋势。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9)

王小波《三十而立》语录

值得庆幸的是,32岁的他依然保有诗人的纯真和性情,在许由、小转铃和母亲的影响下,在经历了陪护老姚那一夜,目睹了医院的惨状之后,他开始思考死亡与永恒,并作出了一个决定:

事实上,我要做个正经人,无非是挣死后塞入直肠的那块棉花。我根本用不着这么做,我也用不着那块棉花,就算它真这么必要,我可以趁着还有一口气,自己把它塞好,然后静待死亡。自己料理自己的事,是多么大的幸福。在许由那张臭烘烘的床上躺下时,我还在想:我真需要把这件享想明白,这要花很多时间,眼前没有功夫,也许要到我老了之后。总之,是在我死之前。

王小波以什么为毕生的人生追求(王小波三十而立解读)(10)

王小波

32岁的王二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理想,这个已经被现实磨平了一部分的中年人,在而立之年重新踏上征程,成为了思想上的巨人。

结语:有多少人年轻的时候幻想着鲜衣怒马指点江山,又有多少人在到了中年以后唯唯诺诺不得不于屋檐下低头。王小波用他的《三十而立》告诉我们,忠于理想是一辈子的事情,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愿我们遵从内心,忠于理想,愿我们至死是少年!

欢迎留言分享讨论!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分享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