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驾驶深度分析(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研究)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于特)
1、 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1.1 智能驾驶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及车辆操控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和补充,是现代汽车 主动安全重要的技术之一。 此外智能驾驶汽车在遇到事故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反应,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率。 目前主流汽车厂商都已经导入了L2级的辅助驾驶产品,未来L1/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将有望持续提高。
1.2 智能驾驶涵盖多学科内容,包括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
智能驾驶包括多种功能,其产业链涵盖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环节,需要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 网、交通管理等多行业的合作与转型升级,产业链庞大且复杂,主要包括: 感知硬件厂商:开发和供应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包括视觉系统、雷达系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 雷达)等; 汽车电子供应商,能够提供底层执行器件或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企业,如转向(EPS)、制 动及域控制器等功能产品的厂商; 芯片及软件算法厂商:提供智能驾驶芯片及相关视觉感知及决策算法的公司。
1.3 智能驾驶根据不同的等级,配置和单车价值量有较大的差别
根据安波福数据,随着智能驾驶系统的不断升级,单车价值量也不断提升: L0及L1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功能相对基础,可带来275-325美元的单车价值量提升; L2级智能驾驶系统由多个传感器、控制器及功能组合而成,可带来450-550美元的单车价值提升; L2 级别需要配备更多的传感器,涉及到高速驾驶辅助,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感知决策规划,可带来750- 1200美元的单车价值量提升;而L3级智能驾驶可以实现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的完全脱离,目前看一般会配置激光雷达,其单车价值量会 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达4000-5000美元,远高于L2级。
1.4 基本所有新势力车厂都在对智能驾驶进行高强度的投入
新造车势力对于智能驾驶为尽其所可能的全力投入,其感知及决策规划控制算法也多为自研。
1.5 传统车厂也不甘落后,也在不断的推出具备ADAS功能的车型
我们认为传统造车企业其对利润方面有所关注,因此在智能驾驶方面多为与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如比亚迪与 Momenta合作、北汽与华为合作等。
2 智能驾驶带动前装千亿市场空间,并有望撬动商业模式变革2.1 前装智能驾驶行业高速发展,2021年 ADAS标配突破800万套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我国前装ADAS标配新车上险量为807.89万辆,渗透率30.78%,同比增 长29.51%,显示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L2标配新车上险量为395.62万辆,同比增长77.65%,其中L2 标配新车全年上险量为169.45万辆,我们认为未来L2及L2 的渗透率将有望继续提升。当前ADAS标准配置主要集中在合资车企车型上,但长城及吉利汽车的配置量已经进入前十。我们认为合资 车企车辆平均售价较高,而标准配置ADAS系统需要额外的成本,随着我国自主供应商的配套能力提升以及 自主品牌销售单价的增长,未来自主品牌的配载量有望继续增加。1VxR方案目前是市场主流配置方案,其2021年全年配置量超过550万套。
2.2 ADAS配置车型有望继续下探,自主车企开启规模量产落地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15万元及以下新车上险量达到 1120.11万辆,占全部新车比重超50%,同比保持小幅增长。而在ADAS(L0-L2)部分,这个价格区间的 前装搭载率仅为19.73%,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包括ACC、AEB、 LKA、TJA、TSR、LDW等。 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区间是自主品牌销售的主力价格区间,对成本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L2级及以下智能 驾驶的功能相对“标准化”,我们认为L2级智能驾驶未来仍主要依靠供应商供应,而其高性价比方案将是能 否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搭载TJA/HWA功能的厂商我国自主品牌厂商排名显著提升,展示出了国内厂商对于 功能更全面的智能驾驶投入力度较大,我们认为未来在此市场我厂商有望进入领先位置。
2.3 前装智能驾驶渗透率处于快速增长中,到2025市场规模近900亿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装机量数据,我们预测到2025年L1/L2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可达约 60%,而L2 /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稳步提升,到2025年达到约20%,L1-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到2025年 合计可达80%。 除去渗透率提升之外,智能驾驶系统向高阶升级还可带来单车零部件价值量的快速提升,是行业市场规模增 长的又一驱动力,因此虽然L2 /L3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相比L1/L2级较低,但两者总市场规模接近,且都保 持较快速的增长。 我们测算,前装L1-L3级智能驾驶行业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30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合计862亿元, CAGR可达 30%,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中。
2.4 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科技企业切入万亿运营市场
特斯拉是硬件预埋 软件收费模式的开创者:在Autopilot的2.0和3.0版本中,特斯拉延续了“硬件预埋—数 据收集—算法优化—软件升级收费”的商业模式,软件收费的模式也逐步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按照德 意志银行预测全球FSD激活率接近30%; 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就智能驾驶大力投入,其中蔚来和小鹏自动驾驶软件已实现商业 化。
3 智能驾驶行业多方共存,我国企业拥有较大发展潜力3.1 目前海外巨头市场份额高,产品以供应商供应为主
2020年,我国前视ADAS系统供应商海外零部件巨头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经纬恒润2020年以 17.8万辆的装车量位列第8位,是前十名供应商中唯一的本土企业。但在自主品牌中,经纬恒润以及我国的厂商的市占率大幅增多,我们认为在自主崛起的大趋势下我国厂商有 望凭借性价比及服务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
3.2 我国厂商近年来高速成长,能够看到其客户范围逐渐扩大
我们认为我国近年来智能驾驶供应商的能力有所提升,以经纬恒润、德赛西威为代表,能够看到其业务发展 进展较快,获取了较多的项目,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智能驾驶供应商还处在一级市场。
3.3 L2及以下方案供应商主导,但L2 级软件算法车厂有自研趋势
对于一些新的传统部件,我们认为主机厂出于对技术的掌握、对技术选择的灵活性、对成本更精确的把控以 及更快的研发进度会在初期自研,而后逐渐交由供应商来供应。 但在智能汽车行业大变局下,智能驾驶是车厂技术研发的核心点。随着硬件平台化,在软件标准API接口等 的支持下,智能驾驶技术软硬分离的趋势显现。我们认为,L2级及以下的智能驾驶方案相对标准,车厂对成本要求较高,未来供应商或为供应主力。而L2 级智能驾驶算法涉及到车厂未来向高阶智能驾驶升级及商业模式的变革,因此车厂有自研趋势。在软件算法 中感知及决策规划算法最为核心,其中又以视觉感知及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技术上最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 厂商在此领域还需要继续保持研发投入。
3.4 头部自主及新势力厂商都对智能驾驶自研展开布局
我们认为在新造车势力在智能驾驶自研方面投入较大,而传统自主品牌则稳步推进。
4 传感器及域控算力不断提升推动高阶智能驾驶落地,软件能力成为“胜负手”4.1 高算力AI芯片不断量产,国产厂商逐渐追赶
各家厂商都制定了较为明确的高算力自动驾驶AI芯片的技术路线图,未来将会不断的进入量产状态。芯片的 AI算力有望得到极大的提升。 以华为、地平线、零跑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不断地推出车规级AI计算芯片产品,在芯片算力、能效比方面逐渐 比肩进口芯片。在当前市场,Mobileye芯片已经实现1亿颗的EyeQ芯片出货,2021年其出货达2810万个,市场占有率远高 于其它厂商。我们认为Mobileye芯片及算法软硬一体化的设计能够提供给车厂及一级供应商以更优性价比的 解决方案,未来大概率仍会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4.2 转向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数据系统助力智能驾驶技术循环迭代
人工智能从上世纪 60 年代诞生至今,经历了基于规则、人工设计特征、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等范式的演进, 深度学习的优势在于尽可能地利用了大数据、大模型和大计算。目前,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 现实世界非常复杂,较难模拟全场景,因此需要将AI建立在真实物理世界之中,采集数据,并持续迭代演进, 打造数据闭环。目前能够看到地平线、毫末智行、宏景智驾等公司已经建立起数据系统助力算法迭代演进。
4.3 激光雷达开始量产,新势力众多车型开始配套
新势力造车企业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基本都在2022年开启交付。传统车企旗舰车型配置激光类的数量平均来看反而较新势力还要多,展示出传统车企对智能驾驶的投入决心。
5 投资分析5.1 我国智能驾驶产业链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大批自主厂商
目前智能驾驶产业链公司多集中在一级市场,我国企业已经实现多数部件的国产化,我们认为随着这些公司 的成长,未来其中的龙头公司则有望登录二级市场。
5.2 智能驾驶投资应关注系统供应能力,硬件有望成为“业务入口”
我们认为: 性价比高的智能驾驶方案市场接受度会比较高,在向A级车渗透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方案的成本。 就智能驾驶厂商来讲,要着重关注其系统化产品的供应能力。这其中不单单包括:域控制器、摄像头、毫米 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惯导IMU等硬件,还包括涉及到智能驾驶的软件算法开发能力。 维持未来硬件的竞争力需要保证产品的出货量以及生产质量控制,但更关键是在于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开发, 使得子系统最优化。主力整车厂未来大概率会对L2 级及以上软件算法进行自研,但对于硬件供应商的需求 还会保持,而优质的硬件能力有望成为与客户合作的“入口”。 只有供应商对各个产品子系统有了解,或拥有供应能力才能够满足车厂系统集成的要求,进而获取更大的业 务份额。
5.3 数据获取及算法迭代能力与智能驾驶落地成本及落地速度强相关
我们认为:涉及到软件算法,要重点关注厂商的数据获取能力以及AI算法迭代能力: 数据获取能力与厂商对于场景的掌控力息息相关,在乘用车领域,与整车厂的绑定较为紧密的厂商更有可能 保证数据的来源。与数据获取能力相关的还包括:系统硬件的大规模布置能力、数据的预处理及采集能力。 算法迭代能力主要重关注感知及行车决策规划算法的迭代能力,其核心在于数据获取后的处理、算法优化更 新迭代,其中完善的底层数据架构及仿真验证又对研发团队的能力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6 重点公司分析6.1 经纬恒润,布局全面的汽车电子综合厂商,业务高速发展
公司是综合型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主营业务围绕电子系统展开专注于为汽车、高端装备、 无人运输等领 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汽车电子产品提供前装电子配套产品,长期供应国内外知名整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 ,按产品类型分类 包括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底盘控制电子产品、新能源和动力系 统电子产品。
6.2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拓展至智能驾驶,业务进展显著
公司产品布局全面,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群,提供智能高效的整体出行方案,以 智能汽车为中心点,参与构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大生态圈。 公司全自动泊车、360度高清环视等ADAS产品持续获得国内主流车企的新项目订单,融合高低速场景的自 动驾驶辅助系统已获得项目定点,可实现L4级别功能的高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IPU04已获多个项目定点。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