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历史名人简介(历史上的扶风四大家族)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姬昌“遵后稷,公文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日中不暇食以待之,士以此多归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便是目前文献中最早关于中华家风的记载,所以,周原不仅是中华文明之根,也是中华家风之源。扶风作为周王朝的肇兴之地,秦汉唐的京畿之地,从这里走出的文臣武将、名人墨客数不胜数,尤以东汉时期的“班马耿窦”四大家族最为声名显赫,他们的家风家训保证了家族的兴盛繁荣,浸润滋养了广大周原乃至关中地区的民风乡俗,也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班家

班家人做事,前赴后继,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专一持久的品质体现在修史工作上。

父亲班彪,是个历史学家,性格沉着稳重,才高而好述作。他发现,由于司马迁著的《史记》只记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之后的历史空缺而没有记载,不少非专业人士把历史事件收集到一起拼凑成书,但是大多粗野庸俗,不能够继承《史记》正典。于是班彪“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史记后传》成为《汉书》的前奏。班彪52岁去世,他的长子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巨作。

不料,班固修史工作刚开头,有人便给汉明帝告发,说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替哥哥鸣冤叫屈。汉明帝把收缴上来的书稿一审,发现写得非常好!明帝就下旨:“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继续写吧!”于是班固开释,从此专心写作。-写就是20多年。正当班固为《汉书》的全面完成做准备时,因受大将军窦宪失势事件牵连,班固在花甲之年又一次被逮捕入狱,他不堪忍受折磨,竟在狱中自尽。

班固的胞妹班昭才学超人,此时已经40多岁了,丈夫去世多年,一直寡居。她毅然接替哥哥续写汉史,一条简、一条简地读、改,再用她那秀丽的字体重新抄写在绢上。这样几年下来,班昭终于补完八表,基本补齐了哥哥计划的篇目。后来,班昭的门生、马援侄孙马续完成《天文志》,使《汉书》更加充实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班昭还有一篇《女诫》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女诫》是一篇写给班家女儿们的家训,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其中提倡妇女应享有和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夫妇之间应和顺而亲厚、女人应讲“四德”等观点,于当代处理家庭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马家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句 死在

掷地有声的话,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口中。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先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

下,后归顺刘秀。为东汉王朝的稳定,他数年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马援从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人,以多谋善断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

男 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 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孟翼听了很窘,马援

继续说:“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

自 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

强 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稍作停顿后,马援又慷慨激昂地说:

“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作先锋。好男儿就应该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怎么能躺在床上坐享那点微薄的功劳,最后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马援62岁那年,南方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第二年,马援因感染时疫,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史载,马援三子一女皆栋梁之材:长子马廖官至顺阳侯,次子马防官拜翟乡侯,三子马光官至许阳侯,小女马皇后为汉明帝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之一。其孙马遵、马钜、马康、马朗、马度等皆封侯晋爵。东汉关中大儒马融亦为马援孙。立志高远,以国为重;建功立业,勇当大任。这是马氏家族代代传承的精神风范,也是中国历代志士仁人倾心仰慕的原因所在!

耿家

扶风耿氏一门出武将,其中东汉开国名将耿弇,位列东汉光武帝敕封的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耿弇的父亲耿况,任边境太守,本身就是武将世家。耿弇自小随父居住,目睹父亲校场练兵,检阅骑射,所以特别喜爱军旅生活,练就了一身好本事。

光武帝初年,他协助刘秀攻张晔,伐延岑,收上谷,定渔阳,取涿郡平张步,败隗嚣,率兵平四十六郡,攻城三百未尝受挫,年纪轻轻就封侯并授边

大将军印绶。平定齐地后,光武帝刘秀将耿弇与西汉名将韩信比较,言其所立战功比韩信更难,可见耿弇功勋之卓著。耿弇弟耿国,被光武帝封为黄门侍郎,迁升射声校尉,后封为五官中郎将。他曾向光武帝建议:联呼韩邪单于而抵御鲜卑,抗匈奴,保证了边塞的安宁。耿国长子耿秉,体魄魁伟,腰阔八围,

博通经史子集,善演《司马兵法》,精通征战策略。永平十四年与窦固合击西域车师国,曾率精锐部骑径闯车师后王大营,后王抱耿秉马足而降。其性格勇猛刚烈,每每行军打仗,自披铠甲攻击在前,驻军休整不扎营寨,有敌来犯迅速列阵,士卒都乐于以死相搏。逝后被追封为桓侯。耿国次子耿夔,年少即气势不凡,勇于亮剑。永元三年,他为大将军左校尉,率八百锐骑攻匈奴单于都城,在金微山斩敌五千,平塞外五千里。永初三年南单于背汉,他率兵抗南单于,虽只拥兵两千,但击败三千敌兵,斩敌千余,俘敌多名,缴获物资千余车。耿国侄耿恭,为人慷慨大度,有将帅之才。永平十八年,耿恭与匈奴军大战于金蒲城,以军三百,拒敌两万。他抵敌累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取水,煮弩而食,万死而无一生望。就这样,仍杀敌寇数千,忠勇全节,古今罕见。

耿氏一门,从东汉建武至建安末年,官封大将军2人,将军9人,卿13人,列侯19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人。将门出虎。子,边疆搏军功。耿家人的无上荣耀,正是靠着对国家的无比忠勇一刀一枪搏来的!

窦家

“扶风窦家出皇后”,流传西府地区的这句话并非空谈,而是确有其事。

西汉汉惠帝时期,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的少女

窦漪房被选入宫成为家人子,扶风窦氏迎来了家族史上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孝文皇后窦漪房虽然不是出自扶风,但却是扶风窦氏始祖窦融的祖姑奶奶所以一般在说扶风窦家所出的皇后时,也会算上她。孝文窦皇后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大名,一方面是坚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另一方面是推行“无为而治,宽政待民”,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的实际开创者。

汉宣帝时期,窦太后的弟弟章武侯窦少君的后人来到了扶风郡为官,之后逐渐成为了大族。王莽新朝乱政,各地势力割据,窦少君的七世孙窦融选择了追随刘秀,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了大司空、安丰侯。可以说从窦融开始,扶风窦家的势力到达了壮盛,一时权倾朝野。东汉一朝十四帝活到成年娶妻的只有8位,却出了两位窦皇后--汉章帝的章德窦皇后和汉灵帝的桓思窦皇后。章德窦皇后执政五年,巩固了汉室王朝,把汉和帝养育成开创东汉“永元之隆”的盛世之君,助推东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数百年后的大唐盛世,扶风窦氏竟然又出了两位皇后。第一位太穆窦皇后,唐高祖李渊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生母。她多次在危难时帮助李渊,促其初定大业,典故“雀屏中选”“劝夫献马”生动演绎了这段轶事。第二位是昭成窦皇后,唐睿宗李旦德妃,唐玄宗李隆基生母。她温顺贤惠,史书称其“姿容婉顺,动循礼则”。

从西汉到大唐,数百年的时光里,扶风窦氏历经几次沉浮,历经三朝养出五位皇后,简直可以称得上“传奇”。这些身居高位的女子们,母仪天下,辅佐皇帝,教育子嗣,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个王朝的兴衰和一段汗青的前进,以巾帼之躯在历史长河中翻卷出无数闪耀于世的精彩浪花。

扶风历史名人简介(历史上的扶风四大家族)(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