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里的小姐姐(乘风破浪的新惠女)
原标题:“她们”为守住风情与乡愁,站在乡村振兴的海天之间——(引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乘风破浪里的小姐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乘风破浪里的小姐姐
原标题:“她们”为守住风情与乡愁,站在乡村振兴的海天之间——(引题)
乘风破浪的“新惠女”(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李亮
阅读提示
在福建惠安有一群返乡创业、守护惠女风情的女性,她们想要打破外界对惠女的刻板印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她们展现出惠女精神的另一面——“把苦难轻轻咬在嘴角,优雅地站在海天之间。”
5月12日,《工人日报》记者和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女家园文化传播基地负责人李丽英的对话,就从舒婷的一首诗开始。
“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这是舒婷笔下对惠安女的描写。在惠女李丽英看来,在乡村振兴中,曾经久居深闺的惠女们早已不再是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而成了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她力量”。
在乡村振兴中,看到“她们”的改变
在很多人眼里,李丽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姑娘。
她出生在小渔村,扛过砂石、卖过鱼虾、当过裁缝、玩过摄影、去过繁华的大城市。回到家乡后,对“封建头,民族肚,节约衫,浪费裤”的传统惠女服饰起了改良的念头。2013年李丽英回到家乡创办了惠安黄斗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小岞惠安女创作基地。
把传统服饰的棉麻布料换成高密度、不易褶皱、触感更好的现代西装面料;将传统的印花图纹工艺改用刺绣、印染方式实现,缩短成衣制作周期……有人说李丽英“忘本”,她却说这是“改良”。
“改良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让年轻人也能穿上惠女服,年轻的工人也能制作出惠女服。”李丽英告诉记者,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这些珍贵的惠女文化也在渐渐淡出惠女们的生活。
同样想要为传统惠女文化带来改变的还有80后惠安女曾梅霞。在石雕厂当过学徒、做过研磨工、干过企业管理的她,回到渔村经营起惠女主题民宿、组建了一支惠女模特队。这支年龄从20岁跨度到85岁的模特队,为民宿游客和摄影师们展示惠女下海、补网、绣花、扛石等劳动场景,供体验、拍摄和创作。
曾梅霞告诉记者:“惠女当模特与当地女性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但当她看到土生土长的惠女们也能在职业摄影师的镜头前抬起头、自信微笑的时候,她看到了乡村改变的可能。她说:“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看到女性的改变。”
“她创业”无关年龄
李丽英的家乡小岞位于泉州最东面,三面环海出入只有一条通道,地理位置偏远闭塞。曾经,这里的男性劳动力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飞”出去务工是普遍选择,女性则成了守在石头厝里的存在。
如今,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旅游经济的开发、文脉延续意识的觉醒,留守在半岛上的女性成了推动乡村振兴拔节生长的力量。这支由“她们”组成的队伍无分老幼。
李丽英的惠安女创作基地就长期与当地200多名“惠女”有着创业合作。从惠女服饰制作工坊到惠女家园民宿,再到惠女文创产品开发、惠女风情摄影写生主题旅游……今年65岁的老惠安女李金玉也在李丽英的带领下,加入了“惠女乡愁守护”计划。
不会普通话、只会闽南语的她却热衷“经商”,想着能靠着自己祖辈们传下来的崇武鱼卷制作技艺,在游客的人潮中捞“一桶金”。她笑着告诉记者:“爱拼才会赢!”
“不要争头抢前,失去做姑娘的本分!”李丽英告诉记者这是惠女们从小就被父辈们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教育。“经商”“创业”这些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与惠安女无关的词语,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被一个个归还到了惠女的手中。
在曾梅霞的客栈里,惠女服饰、渔网、蓑衣、犁是最醒目的装饰元素,而她的女儿童童穿着惠女服饰的卡通形象则被印在了饮料杯、餐巾纸、卡片、U盘、钥匙扣上,这些文创产品成了客栈里最为热销的“网红单品”,也成了当地文旅部门推广惠女文化的经典“IP形象”。
客栈里这些小惠女服饰、惠安女黄斗笠挎包等伴手礼,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女性加入曾梅霞的创客团队。这个由20多名当地青年女性组成的设计研发工作室致力于惠女文创产品的开发。打造Q版惠女、组建惠女文创团队都是曾梅霞守护惠女风情的尝试。她感叹:“女性因为乡村振兴有了创业的舞台,乡村振兴也因为女性生产力的解放,有了全新的‘她力量’。”
工作室成员邹芳是90后惠女,她笑着说:“以前觉得家乡封闭,女性在这里除了当主妇就没有出路。没想到现在我们也能用创意来演绎新版的惠女故事。”
坚韧才是“惠女精神”
受疫情影响,去年到李丽英的惠安女创作基地参观的游客比往年少了许多。有人劝她砍掉一些不赚钱、投资回报率低的惠女服饰项目,可李丽英却不忍心。看着基地陈列室里摆放着的上百件她从各处收集来的惠女服饰,她还是想把这个创业项目继续守下去。
同样想守护惠女文化的还有曾梅霞:“惠女服饰随着时代的变迁面临失传的危险,建议尽快采取措施,让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的惠女服饰得以复苏,代代传承下去。”曾梅霞认为:“在工地可以看到惠女挑起重石的身影,在海边也可以看到惠女弯腰讨海的背影,坚韧自古就是惠女的精神。虽然都知道有困难,但我们不会放弃!”
李丽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道:“我也深深地为自己骄傲过,骄傲自己这副肩膀能挑土挑沙、扛住风雨,更骄傲自己这颗心始终淳朴善良、坚忍不拔。”她说:“新惠女是在乡村振兴中乘风破浪,把苦难轻轻咬在嘴角,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