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题材退潮(风再起时有望成为迟到的爆款现实题材)
文|肉狗 编辑|朴芳
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殊历史节点和“限古令”的双重影响,现实题材献礼剧成了2018Q4季度的主角。
只是这些献礼的现实“红剧”,不管从现实题材还是献礼剧的角度来看,很多都差了点味儿。调子起的高但内里精神空洞,情感味儿浓但故事性弱,不仅如此,狗血、悬浮、刻意献礼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正因如此,这些扎堆播出的现实“红剧”不仅没能让不景气的市场红火起来,反而还给现实“红剧”蒙上了尘,让不少观众望“礼”却步。
在这种背景下,现实“红剧”急需“正名之作”,观众也同样需要一部高质量的现实“红剧”,再次带起他们的观看欲望。而纵观即将播出的几部现实“红剧”,无论从故事剧情、细节把控,还是切入视角、演员阵容来看,《风再起时》都是最符合条件的。
考究细节,做时代里的“活”人物
为了踩准“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主题,现实“红剧”们不约而同的瞄上了“创业”,涉足的行业类别不一,但内里的模式却大都采取了“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只是从播出内容来看,却没几个玩得好,小人物的形象现实不足,大时代的感觉也被不同程度地弱化。
“以小见大“的模式确实比以往的宏大叙述,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但前提是时代感要强、人物形象要“活”,否则,观众入不了戏,一切都是白谈。
想要营造时代感,细节要抓,极具时代特点的重要事件更不能丢,这一点《风再起时》做得很好。
《风再起时》终极预告片
预告片和推广曲里,“二八大杠”的老式自行车、绿轴纺纱机、蓝衣白帽的工装等时代老物频频亮相,不仅如此,百万裁军、国企改革、中国入世、知识产权诉讼、反倾销诉讼、一带一路等改革开放四十年里的重要事件也都有展现。
这样考究地还原,不仅能避免“悬浮”,使故事最大程度的吻合历史,也能借助这种厚重的时代感,彰显大国情怀,激发观众的爱国热血和民族自豪感。
而想要人物“活”起来,一要角色够鲜明,二要演员够实力,这两点《风再起时》也同样都具备。
剧里,陆毅饰演的转业军人方邦彦,刚正不阿,且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梦想;朱雨辰饰演的康宁,胆大敢作却极爱投机取巧;徐洪浩饰演的何有邻,虽出身高干,但却务实随和,陆毅、朱雨辰、徐洪浩都是业内外公认的实力派演员,预告里三人虽短暂露脸,但却都将各自角色的特点露了出来,实力可见一斑。
而作为剧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袁泉饰演的何晓莺,也同样形象鲜明,袁泉在《我的前半生》里,把职场女强人“唐晶”塑造的活灵活现,这次再次出演同类角色,相信还会给带来不同的惊艳。
除了这些青年实力演员,韩童生、丁勇岱等老戏骨也在剧里齐聚斗戏,从预告和简介来看,“达康书记”吴刚虽变身成了省长,但还会持续宠爱GDP。
考究地还原、强强联合的演员阵容让《风再起时》有了时代里的“活”人物,而独特的故事视角和情感注入,则让它与其他现实“红剧”相比,更具吸引力。
“经济”打底
用人物发展与变革浪潮呼应
瞄上了“创业”的现实“红剧”,模式大都采取了“以小见大”,切入点也几乎都以行业为主,《创业时代》以手机软件研发切入,即将播出的《我们的四十年》《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也分别选择了电视行业和家族企业作为切入点。
但《风再起时》却把“经济”作为了故事的切入视角,不用行业折射时代,而是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打底”,说青年人的创业发展故事,这样的操作与前者相比,虽呈现难度大,但却更能凸显时代特性,让剧情叙述的创业奋斗史看上去更真实,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
方邦彦、何有邻、康宁、何晓莺……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成长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从领导永江厂改革、振兴国有品牌,到打赢对外经贸战,再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邦彦的奋斗历程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呼应;何有邻从退伍进入政府,到计委,再到商务厅,与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职能的转变呼应;何晓莺从高干子弟到独立女性,与时代女性自我价值观的成熟呼应。
以大时代为骨,以小人物为肉,在时代的发展转变里说人物的故事,又借助人物的故事推动时代变化的呈现,《风再起时》选择的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能使人物与时代紧密契合,让观众跟着人物感受时代的变化;也能通过人物的情绪表达,将坚持正道、励志拼搏、爱国严己等大情感传送到观众的心里。
此外,对当下现实“红剧”爱情味儿偏重的问题,《风再起时》也做了比较好的处理。一则,除了爱情,它还在故事里融入了亲情、友情,借多种情感并行降低了爱情的比重;二则,它将方邦彦与何晓莺的爱情,融进了两人各自的发展和整个改革浪潮里,让他们的关系既是夫妻也是伙伴。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爱情味儿偏重的问题,还能借助多重情感交织为故事增添看点,让情节变化更具节奏感。而除了这点,《风再起时》也对“献礼剧”的厚重感和年轻观众审美口味之间的平衡,做了独特的尝试。
紧扣“红心”,借抉择切中年轻口味
“献礼剧”往往与厚重感挂钩,也正因此,这类剧集通常不对年轻观众的口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作方们也做了不少尝试,启用流量、扩大爱情比重等都是常见的手法,今年的现实“红剧”里还有不少把故事彻底搬到了当下,用言情化的表达说时代正能量。
只是这样的做法虽能吸引年轻观众,但却容易彻底丢了“献礼剧”的厚重感,使剧集的精神内核空洞,如何有效的平衡,《风再起时》似乎给了正确的姿势。
从预告和推广曲可以看出,《风再起时》把责任、理想、事业、爱情,这四大与当下年轻群体相通的抉择都做了具化呈现,是坚守信念还是靠向欲望,是要梦想还是要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些剧中人物所面临的抉择,也是当下年轻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一句“这几年,我把理想这东西给丢了”,也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这种跨时代的呼应,不仅能拉近故事内容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让他们产生代入感,也能借剧中人物的抉择给年轻观众一个极具参考性的答案。
与此同时,《风再起时》也在时刻借助重要事件彰显大国情怀,借助人物的表现传递奉献、担当等大情感,如此一来,被抉择带入到剧情里的年轻观众,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故事传递的信仰力量和主流价值观。
观众需要现实剧,是希望能从剧里看到自己,给情感一个寄托;国家需要“献礼剧”,是希望能通过一个真实而充满希望的故事,感染民众,让他们铭记历史,相信未来。
至少从现在来看,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献礼剧,《风再起时》做到了这两点,而它考究的年代还原、独特的“经济”视角、强强联合的演员阵容,也使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具品质感和吸引力,正因如此,观众期待的呼声才会不绝于耳。
11月5号在湖南卫视播出后,《风再起时》能否真的成为迟到的爆款现实题材,为现实“红剧”“正名”,一起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