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心意

“心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两种涵义:(1)对人的情意;如送上些许薄礼,略表心意。(2)意思;我们语言不通,只好用手势来表达心意。第(1):对人的情意;这是从情感的方面进行的表达,既说明了针对的对象是我对他人,对对方产生的;又说明了是我内心的一种情感或者情意或者表示我内心的意思。第(2):意思指的就是我内心的意思或者想法。所以说,“心意”的意思主要就是指我内心的意思或者想法。“内心的意思和想法”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存在,是与我们的品性和人格一至的存在,是与我们的自我心心相印的存在,是我们内心真正的意思和想法,是心灵的代言人。同时,“内心的意思和想法”常常不是思维的过程,这不是思维过程本身;反而是思维过后的结果,是思维过后的一种结论;一种斟酌、推敲后的结果;是我们内心发出的某种认为或者判断或者需要或者目标。

在心理学中,思维的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想象的过程一样,都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学中的需要、目标、或者判断、评价却不是活动的过程,不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本身,而是心理活动过后的结果或者结论;是我们发出并能与他人接触、交往或发生作用、影响的一种结果;是能够产生言语和行动的效果。这是人们常常忽视了的。

当作者用“心意”一词来为“内心的意思和想法”这门学问命名时,把心意的概念作为心意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时;人们自然就会问:为什么是心意,而不是别的词?如:心理、心灵、需要、动机、意愿?我们知道:心理、心灵是不能用了,它已经被心理学、心灵哲学所取用,并且,心理一词是对精神现象最大范围的界定;心灵又如同灵魂,有着很强的神秘感,范围也很宽泛。需要、动机的内涵太少,范围太小,难以容纳我们内心的意思,意愿。只有“心意”才能真正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想法、意念;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我们内心的需求、欲望、意愿;表达我们内心的判断、认为、猜测。“心意”是“心”与“意”的接合;内心的想法不能没有“心”,心被人们习惯于称为思想的器官;“心意”也不能没有“意”,意指的是心思、心愿、愿望;心意就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思想,内心的心愿、愿望。心意的概念与人们平常所说的愿望、欲望、需要、动机,与人们所说的评价、判断、认为、估计的概念是不同的;不过,心意的概念表征了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质——即内心的意思和想法,心愿;或者说,心意一词统摄了或代称着人的各种意愿、意志、欲望、需要、动机、目标;代称着人的各种评价、判断、认为、估计、猜测。

“内心的意思和想法”这门学问是不同于心理学的,也是不同于心灵哲学及其它学科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许多交叉的部分。为了不被混淆和混沌,便于对“内心的意思和想法”的客观研究,作者把“内心的意思和想法”的学问命名为“心意学”,即“心意”相关的学问。心意学主要是研究我们内心的想法、意愿,它常与心理学中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性格等方面有关(侧重于“人格心理学”方面)。心意学与心灵哲学的内容虽然较为接近,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它们所站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心意是指我们内心的意愿、愿望、判断、认为,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想法,是内心的欲望或者心理信息;这是作者的出发点。作者对心意概念的界定是从心理层面,从主观信息这一侧面进行的,这完全不同于意向的概念是以“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从内心以外的对象这一角度来界定;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心意的概念是心意学里最基本的概念,最核心的概念,它是心意学的基石;我们要科学地把握心意学,对心意学进行科学地研究,我们首先得充分地理解心意的概念,理解心意的内涵,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同时,也为了让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心意的概念,以及作者自己便于阐述心意学本身,作者就先从心意概念的内涵谈起。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发出各种意愿、愿望、欲望、需要、动机;发出各种判断、认为、评价、猜测……它们都是我们的内心发出的,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需求和判断;这是它们的共同特质;而作者就是需要提取它们共同的这一特质来界定心意的概念。也就是说,作者就是用“心意”一词去统摄了上述各名词,让上述各名词都归属于“心意”的范畴之中,把心意界定为我们内心发出的想法,需求和判断;这最终为我们能够科学地,客观地,简洁地研究心意学提供便利。心意就是指人,生命物内心发出的意思、想法和心愿;内心发出的愿望、欲望、需求;内心发出的判断、评价、认为。而这些“内心的想法或意思”就是心理信息嘛,就是心理(或意识)成分中的心理信息嘛。说得简单扼要点:心意指的是人,生命物内心发出的心理信息,或指我们内心发出的心理信息。当然,更为准确点:心意是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因为作为我们人内部的唯一主体是自我,是自我发出了这心理信息;这是心意终极的概念。人是一种生命物,一种高度发达,高度进化了的生命物;动物也是一种生命物,它能发出意愿、欲望或判断;社会团体,动物团体都是一种生命物;生命物有着自己的内心,有着自己能动的自我或主观,能够发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愿望和判断。作为愿望、欲望、需求以及判断、评价、认为……都是生命物的一种真实的想法、心愿;一种心理的意思,涵义;一种内心的心理信息;心理信息是一种涵义,意思,一种内容实质。

心意是生命物内心发出的心理信息;从本质上说,心意是自我发出的心理信息。自我是我们内心的“我”,是无意识的“我”;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和着摸的。心理信息也是无意识;那么,心意就彻底成为了无意识,这很尴尬;因为我们使用的心意常常是意识的,能被我们觉知的。事实上,心意都有着相应的物质载体——如知觉或心觉。自我的物质载体就是我们人,是我们作为人的生物躯体;他是心理活动的发出者和监控者。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但它常常被知觉和心觉作为载体所运载,让我们能觉知和掌控;如此而来,心意也有了它的载体,也就是知觉和心觉;它们都是被自我或者我们人支配、调节和监控的。

“内心的想法和意思”——即心意,是心理活动,思维过程后的结论或结果,而它不是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本身。心意的发出是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表达的,这对我们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提供了便利。

从心意概念我们可以得知它包括以下四个小部分:(1)生命物或自我,(2)内心,(3)发出,(4)心理信息;它们缺一不可,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增添或删改。

(1)生命物

生命物就是具有自我的生物或生物群体、团体;或生命物指的是内心具有活的生命、能动作用的生物及团体;如人、高级动物、社会团体、动物团体。生命物不全是生物,如社会团体、动物团体。生物也不全都是生命物,如植物、微生物和低等级的动物(如变形虫等);它们没有活的生命,没有能动的内心——即没有主体的自我。生命物是指较高等级的生物和它们的群体、团体。

生命物具有活的生命,具有强力的自我,从而使生命物具有活的内心,能动作用,能够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意识。也就是说,生命物是作为一切心理、意识、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物质承担者。生命物是心意的发出者,是心意的主体;当然,自我也是心意的发出者或主体,只不过,生命物有了相应的物质载体——生物躯体而已。

(2)生命物有着活的内心,能动的作用,能发出真实的想法,心愿;发出真实的愿望、欲望、需要;发出真实的判断、评价、认为。生命物活的内心是在自我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能动作用。所谓能动作用指的是不借助外力,只依靠自己内在的生命独自完成各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生命活动。只有人、高级动物(如马、羊、牛等)才是生命物,存在能动的生命,存在活的内心和“能动作用”;他们有着自己的需求,欲望,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植物、微生物,低等级动物都不是生命物,它们没有能动的生命,没有活的内心和能动作用;它们除了躯体有着对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的需求外,一无所有。

活的内心或者能动的内心差不多是指自我,它是形成心理,意识及心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它才会存在活的内心,存在主观的能动作用。

(3)心意是生命物内心发出的,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发出的,是能动地发出。也就是说,人们在发出心意之前已经进行了加工,进行了思索,进行了权衡利弊、斟酌和推敲;心意不在是我们无意识地,随便地,想当然地发出,而是我们有意地,主动地发出;心意是一种结果;一种思维、思索后的结果或者结论。在此,要说明的是:发出不同于产生,发出是主动地发出,能动地产生,发出是在先前进行了加工后的产生;产生等同于形成,这之中可能没有进行加工而直接产生;如疼痛的形成,既便我们讨厌也毫无办法。

(4)心理信息指的是一种涵义、内容,一种意念、意境,它是心理活动的本质;它包括我们的想法、心愿,包括我们的愿望、欲望、需要,包括我们的判断、评价、认为。不过,心理信息的范围比心意的范围广泛得多,如我们读书时所能理解的文字的意思是心理信息而不是心意,只有当心理信息与心意地位(心理能量)相接合后才成为了心意。心理信息不同于感觉、心觉,不同于感受、体验,它是内容,涵义,是意思和想法。

心意是生命物内心发出的心理信息;生命物是心意的发出者,是心意的物质载体;内心的发出是心意的本质所在,它不是生理的,躯体的,不是想当然的;心理信息是心意的内容,目的,心理信息的出现最终确定了心意的目的,确定了心意的对象和心意的范围。

二、生命物

生命物是心意的发出者,是心意的物质载体,是发出心意的主体;何为生命物?它有什么特点?生命物首先是生物,是生物的个体或者由个体组合而成的团体,群体;其次,生命物是高级别的生物或者是高级别的生物组合而成的团体,群体。从本质上说:生命物指的是内部具有内心和能动作用——即具有自我的人和高级别的动物及他们组合而成的团体,群体;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生命物不全是生物,至少,人类社会不是生物;虽然他们的个体是生物,但他们组成的团体已经升华出来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团体,这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为了便于阐述生命物,作者从它的发展史谈起。

作者在研究心意的起步阶段,针对的心意对象主要是我们人类中的小孩子,他们是心意的发出者,执行者,是心意的物质载体。小孩子能够发出自己的各种愿望、需要、欲望、动机、目的……,发出自己的看法、判断、猜测……,这些都体现着他们当时的心态,思想;当这些心意得到满足或达成后将产生良好的情绪,心境;当这些心意受到干扰或者阻碍而目的未能达成后将产生不良的,难受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理就有一点儿地觉得:在小孩子的内心应该具有某种特定的“活的生命”,具有某种特定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出各种愿望,需要;当然,作者在当时并没有提出“生命物”这一概念,也不知道生命物的范围如何;不过,作者却发现了生命物的原始雏形:小孩子具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具有活的心态。后来,作者把生命物扩充到了成人和整个一般的人类,他们和小孩子一样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自我),能够发出各式各样的愿望、需要、欲望、目的、动机……;发出各种评价、判断、认为……。随后,动物也被请了进来,以及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狼孩、狮孩……都被确定为生命物;他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直到此时,作者才提出了生命物的概念;生命物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发出各式各样的心意。人是一种生命物,动物也是一种生命物;他们都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能发出各种心意。不过,动物不全都是生命物:在脊椎动物阶段以下的生物是不能成为生命物的,如变形虫、疟原虫;它们没有活的生命,没有活的内心,没有自我,既便它们是生物也毫无办法。植物也不是生命物,它无一丝丝活的生命,无自我;除了躯体的生理有着对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类的需要以外,一无所求。动物也只有发展到脊椎动物阶段以上的能形成条件反射层次的生物才具有活的生命,具有活的内心,具有能动作用,这时的动物才真正称得上是生命物;它们具有活的生命,其内心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能发出自己独有的需要、愿望、欲望;发出自己的判断、猜测、估计;如牛、马、狗、猴。

随着作者对生命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生命物的范畴逐渐扩大到社会领域。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团体、各大公司、企业和单位都能发出自己特有的愿望、需求;发出自己的目的、计划、方案;他们都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是一种新型的生命物,是由所属下的各成员共同有机地整合而形成的。有形的社会团体:如公司、企业是由各成员共同有机地整合;发出的意愿、意志主要是领导层决定的;无形的社会团体:如某个阶级、阶层是由各成员共同有机组合而成的,共同发出社会意愿、意志。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本质,特性;具有自己的社会愿望、需求;在“马列主义”看来,社会心意存在阶级性,存在阶级本质,都是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同样,相对独立的动物团体,群体也是一种新的生命物;它们的内部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它们的各成员共同协作的结果;动物团体能够发出共同的需求、愿望,通过发出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动物、社会团体、动物团体都是生命物,都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具有能动作用;他们除了躯体的生理有对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的需要以外,内心还存在安全的心意、爱的心意、尊重的心意、自我实现的心意;可以看出,生命物的概念是不同于生物的概念的。

(1)人

人是最高等级的动物,是最为发达,最为智慧的生命物;在这种生命物内部具有的生命力非常活跃,有着高度发达的主观能动性。人除了躯体的需求外,内心还存在生理的心意、安全的心意、爱的心意、尊重的心意、自我实现的心意、快乐的心意、自由的心意、方便的心意……。人是高度进化,发达的生命物;高度智慧,能动的生命物;高度自我,超我的生命物。

(2)动物

动物有着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和主观能动性;虽然不如人类的高度发达,但也不能扼杀它们的客观存在。动物的躯体同植物的躯体一样都有着对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维生素、蛋白质……的需求,这是生物能够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动物能够成为生命物是它的智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的结果;发展到脊椎动物阶段以上的层次,内部有着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和能动作用;它们有着生理的、安全的、爱的……较为低级的需要,心意;不过,这些需要,心意常常与感觉或者先天性心意直接挂钩;是具体的事物直接形成的物质需要,是物质的欲望、目的和动机;这完全区别于人存在学习、理解、尊重、自我实现的心意。在脊椎动物阶段以下的生物是没有活的生命,没有活的内心,是没有“能动作用”的;它们不是生命物,没有心理的需要。

(3)社会团体

人是一个高度进化,高度发达,高度智慧的生命物;人具有活的生命,有主观能动的内心,能发出各式各样的后天精神性心意。由这些具有相近,相似心理特点,需求,愿望的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共同有机组合而成的社会团体是一种新的生命物;他们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有主观能动性,能进行独特的,不同于单个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能发出各种公共目的、公共意志、公共评价,能形成各种习俗、风气、舆论……。社会团体发出的社会心意是相应的成员共同有机地发出的,它不同于单个的人发出的私人心意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团体发出的社会心意一旦确定就客观化,不在等同于各单个成员发出的此心意。

(4)动物团体

动物团体是由具有相近,相似的心理特点的多个或多种动物在一定时空内共同有机地组合而成;它具有整体而独特的活的生命和内心,完全区别于单个的动物。动物团体能发出共同有机的公共需求、愿望……,发出共同的判断、认为……,如在一些动物团体的内部形成较为简单的纪律、规章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有一群斑马,力壮勇健的主动担任警戒。当群体受到危害时,上前与对方拼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体的安危,生存……。地中海的有群鹦鹉,它们相互帮助,爱护,搭救同伙,使同伙脱险,保存群体。蚂蚁群、蜜蜂群、狼群……为了生存,共同抵御敌害,共同袭击对方。它们的目的、愿望、心意是各成员共同发出的。

生命物具有活的生命,活的内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发出各式各样的心意;生命物是心意发出者,是心意的物质载体;反之,心意的发出者是生命物。人、动物、社会团体、动物团体都是一种生命物,都是心意的发出者。生命物在心意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心理学,哲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哲学中,生命物是主体,主体也就是生命物;生命物为我们科学地分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作者简单地介绍生命物的,主要是生物的发展历程。

开天辟地以来,世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的产生,物质世界的形成,这为生命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首先,经过物理,化学的作用,无机物逐渐发展成为有机物;其次,有机物逐渐发展成为有生命的生物。生物的进化,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本能到能动的过程;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非生物阶段

世界的发展首先经过了非生物的阶段;它分为:a无机物阶段,b有机物阶段。

世界的发展是宇宙的循环,是宇宙膨胀和收缩的循环。当宇宙膨胀到某个极限点后,由于力的作用宇宙开始收缩;随着收缩的速度加快宇宙的密度越来越大,其中心点的温度(相对,或者有不同的中心点)越来越高,最终,宇宙大爆炸就开始了;此时,宇宙的空间迅速地膨胀,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宇宙中心推力的减弱或消失,宇宙的膨胀开始放慢脚步,直至某个静止的极限点后,由于力的作用,宇宙开始收缩;另一次循环又开始了(宇宙的膨胀和收缩是呈伸缩式的循环进行)。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光子、质子、中子、电子、正电子、中微子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无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无机物逐渐转化成为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又逐渐上升为大分子的有机物;最后,直至生命物质的形成——由于膜结构的形成把原始蛋白和核酸等组成的多分子体系从环境中隔离开来,生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既是独立的,同时又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它具有自我保存,自我调节的特性;相关的例子分别为:水、甘油、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

(2)感应性阶段

有机物的发展逐渐上升为具有感应性的生物。a:感应性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的,积极的反应能力。b:感应性是在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的;如向光性、温度向性、化学向性、机械向性;如植物:向阳花、含羞草、变形虫等

(3)无条件反射阶段

随着生物的进化,也现了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生物的反应不在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而是以信号刺激为前提的神经细胞功能的本能反射。不过,此时的生物还没有一个占优势的神经中枢;神经细胞呈散漫分布结成网状或具有初级的神经节作为调节枢纽。此时此地的生物是不能形成感觉和思维的;如水螅、水母。

(4)感觉阶段

随着动物的发展,神经细胞及神经系统也逐渐完善,形成了相应的初级感受器,初级神经中枢及初级效应器。神经中枢即为脑神经节,它是由几节神经节集合而成;神经中枢能形成相应的原始感觉,形成原始的本能内心,形成原始的先天性心意。此阶段的生物一般不能形成后天性心意,反应是无条件反射,它是由具有信号性的刺激引起;行为是本能行为,即物种典型,遗传,刻板定型的先天行为。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萌芽了生命物的后天心意——生理心意形成,它直接与先天性心意挂钩;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5)本能阶段

生物进一步进化,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方向发展,直至高级动物的出现,都属于本能阶段。生物在本能阶段的发展有几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作者暂略不谈。动物处于本能阶段,大脑已发展得相当完善,具有强烈的先天本能的内心和后天本能的内心;形成了先天性心意和后天的本能心意;有着完善的生理心意、安全心意、爱的心意,或单纯的尊重的心意(如狼首领的尊严的心意);不过,这些心意主要是与相应的先天性心意有关,与物质,与具体的事物有关。本能阶段是从传统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方面给予的界定:认为动物的行为是本能的,非主观能动性的(实际上,动物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能动性的对象主要是与物质有关,与具体的事物有关而已)。

(6)能动阶段

能动阶段是人处于的阶段,人具有强烈的能动内心,能动心意和能动作用;能进行创造,革新;能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着抽象的文字思维。能动阶段也是从传统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们的类型如下图:

心意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心意(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