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平人物画欣赏(为什么要画这个小人儿)

短发略飘,裙裾轻摆,举步向前,一个女子的背影。一般需要三四笔,有时水分没掌控好,裙裾不够飘逸,就比较难收拾,一幅画得重新来过。山树之间,山水之间,老屋小桥之畔,我将小小的背影安排在空白处,是走向远处?还是驻足凝思?抑或不过一个背影而已,不思不想,不成为什么。

大概是2015年开始画这个小小背影的,在一张又一张宣纸上密集练习,各种姿态,背面、侧面,长发短发,长裙短裙,行走停足,添加手臂或者隐藏双手,林林总总,最后还是决定画现在的这个。其时在画一幅老屋小桥,就在左侧留白处添了这个背影,老屋旧墙和屋头的老树渲染一点青绿色调,于是在墨色的衣裙上添了一笔曙红,这幅画题为“时光流逝中总是留下一个背影”。发友圈分享,一众朋友点赞,自然视为鼓励,但好几位朋友表示确实真心喜欢,觉得这个小人儿很有味道。对了,“小人儿”这个称呼正是友人董姐名之,以后若有画了小人儿的拙作分享,几乎从不发朋友圈的她看到都会点赞,有时会写一句“又看到小人儿了”。曾特地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个小人儿呢?她说:“小人儿在画中似乎并不显眼,可就是感觉让画增色不少。有了小人儿飘逸的头发和服装,使静静的画中带着微风,增添了画的动感和活力。特别是小人儿以背影示人,更让人有种遐想,经不住要多看几眼。”我说当时画的时候,出发点是想传达现代人既孤独,又不能弃世之感。“能感受微微的孤独,可更能感受小人儿的宁静和独处时的美”,董姐回应。向亦喜独处,人到中年更甚,当然旧雨新知喝茶聊谈相处亦是欢,独处久了也不免孤单迟滞,不过内心之安适安谧非独处不可得,董姐之解读可谓深度共鸣并赋予了她自己的想象性感受。

蒋雪平人物画欣赏(为什么要画这个小人儿)(1)

时光流逝中总是留下一个背影

有位医生朋友也喜欢小人儿,有次问诊时顺便聊起,她说她感觉小人儿并不孤独,给人一种虽然背过身去,但裙裾飘飘,依然很有活力的感觉。她尤其喜欢那一抹飞出去的裙角,很有动感,也带来美感。

这两位朋友为同龄人,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我们彼此有着共同的知识和时代背景,也许也因此有很多感同。但也有前辈师友及不少70后80后甚至90后也颇喜欢这个小人儿,或许生活在当下变化迅捷节奏快速信息杂沓的环境中,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不少共感,或许我们在各种投入或被动地面对世界时,也期望转过身去,情愿留下一个时光里的背影吧。

也有朋友虽然喜欢小人儿,但总感觉小人儿有点悲伤,徒然一个背影,不由慨然一番。于我倒是另一种安慰,笔墨间描绘出的这个小人儿竟然带来如此感觉,还有什么比作品引发观看者的兴会和审美更让作者欣慰的呢。

有时我会在小人儿头上画只小蝴蝶,带一点点姿媚,好比女性内心的变化,其实画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添一笔会灵动些,于是就画了。有时也会变化这个小人儿的姿态,不是背影,换一个静坐冥想的侧影,此时安坐,冥想,或内心纷乱杂沓,也无妨,只是坐着。小写意的兰草杏花侧画之,于一棵树的树顶画之,面对一团纷乱的线条画之,有了这个冥想小人儿,画面中似乎多了几分安静的期待。坐在传统意象的兰草旁,也许期望传递现代人如何安顿内心的可能。也许就只是坐着罢了。纷扰的世间,安静地坐下来,片刻,许久,都好。

戊戌年间,翻出过去练习的一幅山水局部:纵向三列嶙峋山峰,上下浓淡云烟。突发奇想,就在山峰一侧、云烟中间添上这个小人儿,且环绕小人儿皴几笔极淡的烟岚,并浅绛轻染山峰,顿时感觉画面活了,小人儿不仅是我笔下所作,若行走山间,又似乎踏云而行,简直自在自如,山、云、人一体。

蒋雪平人物画欣赏(为什么要画这个小人儿)(2)

心象之二

中国传统绘画中,除了佛像画作,人物画不如山水花鸟那么繁盛,当然山水中也有人的,不过那人都是小小的,不会如西方绘画传统中所呈现的,人为主体,山乃背景,自然这源于华夏古人的哲学观和审美感,倘若于现实论,当亦确然,山峦林泉,人于其中何其渺小。

这么说来,是感性走向了理性,画的时候不过觉得如此有点意味,梳理下来,再回首,哦,到底小人儿终究是有寄托的。

当然,其实,吾等非绘画科班,无人体写生训练,自感画不好人,所以干脆简笔省略,画一个能画的背影。固然欠缺于师造化,修养心源却是心念所系。

还会继续画这个小人儿,画她自由地出入山水城市之间的身影。(龚静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