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一线的最美身影(只为更多人走出去)

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掌上咸宁报道

从库区好不容易考出去的大学生,又重新回到村里任教;面对身边一批又一批同事为进城奔走,她则选择继续在库区扎根教育,默默奉献。

1996年,全锦玲从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通山县大畈镇板桥小学,当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26年如一日,全锦玲坚守在库区教育一线。

“让更多的孩子从库区走出去,是我的梦想。”9月27日,全锦玲说,教育工作是她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幸福所在。

奋斗在一线的最美身影(只为更多人走出去)(1)

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

薄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通山县大畈镇板桥小学的校园,隐约可见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贪黑早起,她就是全锦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全锦玲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堂语文课上,脸色苍白的全锦玲站在讲台旁颤颤巍巍。45分钟里,全锦玲不愿意浪费每一分钟,积极与学生们互动,绘声绘色为学生们讲解课文以外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讲解引来孩子们一阵阵笑声。

下课时,高烧不退的全锦玲,因汗湿了衣服,温度也稍微下降了一点。办公室里,同事们劝她早点回去休息,但全锦玲仍坐在办公桌旁,将孩子们当天的作业批改完后,才扶着墙慢慢行走回到了家。

在工作中不请任何假是全锦玲多年来的习惯,加班加点也成了常态。全锦玲说:“学校老师少,孩子多。如果请假,这节课孩子们就要自习。孩子们不能因为我而落下一节课。”

教学中,全锦玲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她理想的课堂是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得省心,学生听得尽兴。

全锦玲家里,一张书桌上放着《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各类书籍。随手翻开其中一本,里面都是全锦玲用红色笔写的见解和收获。

在教学的前沿阵地,全锦玲努力实践改革,积极响应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除了阅读,全锦玲还喜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注重掌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常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担任20多年班主任工作,全锦玲撰写了多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受到同行教师的好评。

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为了这份独特的责任,全锦玲扎根农村,在母校一呆就是26年。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及教学条件匮乏,身边一批又一批同事为进城调动,她则继续选择在库区扎根,默默奉献。

不懈余力,关爱学生成长

作为教师,全锦玲兢兢业业,带着孩子们在文学的百花园尽情遨游,而在课堂以外,她和孩子们是一起笑谈天地今古的好友。

全锦玲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老师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全锦玲从心灵上给予抚慰,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等;遇到不讲卫生的孩子,全锦玲会像母亲一样帮他们洗脸、洗头;碰到调皮学生,她表现出的是宽容和耐心,悉心劝解。

每带一个班级,全锦玲不仅能很快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能和她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有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全锦玲,心里有了困惑第一个倾听者也是全锦玲。她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创造了一个个优秀的班集体。2019年小升初考试中她带的毕业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居全县首位,多年来,她所带的毕业班同样是在县内成绩斐然。

课堂上,全锦玲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不断完善、创造奇迹;批改作业时,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学生的激励与希望;备课时,想的是怎样启发他们敏捷准确地获取新知识;闭目休息时,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学生可爱的身影。

全锦玲对学生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在她看来,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饱含着爱,批评规劝也体现着爱。

在全锦玲的语文课堂上,有孩子们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也有皱眉凝眸的苦苦思索,有对文学大师、语文老师的顶礼膜拜,也有对书本、对权威、对老师的挑战和质疑……全锦玲关心和爱护着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不知疲惫,建设最美校园

宽敞明亮的教室,偌大的体育场,崭新的塑胶跑道,一群孩子正在体育场上着体育课……

“2017年以前的校园不是现在这样的。”从教26年,全锦玲担任板桥小学校长11年,带领一所农村初小,华丽转身为大畈镇办学最好的村级完小。

2017年秋,板桥小学恢复为完小,当时是学校最困难的时期,五大功能室需要配备齐全,设施设备需要改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学校的项目改建又只能利用寒暑假进行。

节假日当别人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时候,全锦玲却在协调项目改建事宜。

为了节约资金,全锦玲不但自己干起了“小工”,甚至连家人动员来帮忙,最终在省纪委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校硬件的提升,短短几年时间,板桥小学由当时全镇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跃升为全镇办学硬件最好的学校。

硬件上去了,如何抓软件?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快速提升,全锦玲激发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上的危机意识,凝聚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上的职业正气,释放学生在学习上的潜在动力。

全锦玲在教育教学上积极推行“师生结对教学法”,倡导落实“课堂学案教学”,对每一位老师的教案、笔记进行抽检。

全锦玲从细节入手,强化学校管理,端正教风,使教师面对现实,反思自己,提升自我,潜心育人,用心教书;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意识,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使校园充满好学之风。通过“班级激励机制”,提升学生自信,改变学生状态。

在学校里,全锦玲积极营造“肯吃苦、甘奉献、勇担当”的学校文化,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努力打造出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班子团队和教研团队。

近年来,通山县大畈镇板桥小学先后荣获先进单位、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更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口碑。

责编:刘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