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在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云南省绿春县在2013年被定为重庆大学的帮扶对象。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的传统古歌——哈尼哈巴则作为文化扶贫与保护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文化扶贫与声景遗产保护的背景下,从2020年开始,重庆大学X-scape Lab的罗俊副教授、谢辉教授对当地哈尼哈巴所构成的地域声景进行调研、录制与数据库的建立等工作。尝试通过声景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不同类型哈尼哈巴声景的演绎特征与影响声景变迁的因素,从而提出保护与重塑的措施,促进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1)

哈尼古歌《十月乐作》演绎场景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2)

哈尼族棕扇舞演绎场景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3)

哈尼族祝酒歌演绎场景

哈尼古歌——哈尼哈巴是哈尼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古老歌谣,主要有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风俗礼仪、祭祀颂词等体裁与内容,是哈尼族的婚丧嫁娶、祭祀、农耕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哈尼族的宗教文化与生活习俗特点,被称为哈尼族的无字百科全书。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4)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录制现场

目前X-scape Lab已完成对哈尼哈巴录制的一期建设、软件平台与上线工作。现已收集全景声素材4T、200多小时视频素材。后续将继续进行采集梳理研究,不断完善不同类型哈尼哈巴声景数据库的建立与录制,分析哈尼哈巴声景特征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基于云数字平台、VR、32声道声场还原等技术,向国内外展示哈尼哈巴不同演绎场景的神秘魅力。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帮扶云南绿春保护哈尼哈巴)(5)

项目现场合影

编辑:杨欣悦

来源:XcapeLab微信公众号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