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夏天爬龙池山(青木川的龙池山)

青木川的龙池山

作者 | 舟子

环绕在青木川古老小镇的高山不计其数,除了有名的龙池山、凤凰山、笔架山外,还有许多无名的高山,这些山峰像孔武的壮士,并肩比个,一个更比一个高大、强壮。

龙池山在这些山峰中是不是最高的,有待考证,但它的有名,是与青木川出产的传奇人物魏辅堂有关。据传说,魏氏庄园由新旧两座宅院并列组成,老宅院建于民国18年(1929),魏在这套院子里养育了五个女儿,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他请风水先生堪舆。风水先生说这里背靠凤凰山,怀抱龙池山,凤凰戏龙池,只生女不生男。再往右靠一点,背靠将军石,再造房子,必生男。于是魏辅唐又建了新宅院,随后便喜得二子。

龙池山在镇的西南方,是青木川镇拟开发的新景点,在开发之前,我们有幸目睹了它的真容。

一群人夏天爬龙池山(青木川的龙池山)(1)

八月下旬一个多云天,我们一行8人吃过早饭6点多就出发了。在队伍中我们除5个摄友外,还有三个向导兼背夫。最早去时,把此行想得简单又轻松,就是看看景点,再拍些照片。但到望得见龙池山的公路边一看,那高而远的山峰,似乎比我们登过得令人望而生畏的泰山还要高。心想这寻景不是好玩的,要比我们想象的艰幸许多。更糟糕的是,本来开凿的公路几乎可以通到山顶,离真正的山顶不过两、三公里。可因夏秋雨季大面积蹋方,车不能前行了。上山的10多公里路要靠脚一步一步量过去。

大多数旅行可能都是这样,一开始上山显得轻松、散淡,路上不断有新奇的事物吸引着我们,大家随手拍着照片,摆着有趣的故事,一路欢歌笑语。虽然山高路远,我的走得是一条开凿成形的公路,绕山坡、穿垭豁,蛇形盘旋而上,相对比较舒缓。

初秋的山野依然深绿似海,秋寒的锋刃只在草木的深处挥动,删落些枯草、黄叶。

从青金(青木川至金山寺)公路五公里处的岔路口进入峡谷,公路像条灰色的衣带在绿色山坡和沟壑左缠右绕,不断爬升。龙池山还在云雾缭绕的远方。

公路两边灌木、乔木、藤条、荆棘、野草密如织网,除了野物、牲畜能进去,除了拿锄镰农民能进去,一般人要进去很困难。不过路边山野景物、地貌显露无已,不时有小野花在独自陶醉地开放。一路上八月瓜、洋(野猕猴)桃、山(野)核桃、五味子、野板栗等野果随处可见。

八月瓜是秦巴山野常见的一种野果,果实椭圆形,常在攀附在树木上的藤条上,和当地的红皮小萝卜大小相当,一手可握。生长过程中果实皮为青色,待到快成熟时转紫,和红薯皮一样粉紫,紫红到一定程度就乍口,乍口的八月瓜就完全成熟了。八月瓜乍开后,内瓤暴露无已,浓郁的气味吸引野鸟前来啄食,不用吹灰之力,种子就可以被鸟儿带向远方繁衍子孙。八月瓜也只有自然乍口的才香甜芬芳,那种人工强行扒开口的,内瓤口感就要差许多;洋桃(野猕猴桃)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野果,一般有核桃大,圆或椭圆,毛糊糊的,品相和大个的家洋桃比差多了。但吃过野洋桃的人,一定会留恋它那种美妙的滋味,那种甜,那种酸,还有清润,都恰到好处,仿佛是一双精准、科学的手调配出来的;在山林的树枝上还能见到一种藤蔓植物,挂着一挂一挂的浆果,果实小拇指大小,一般成熟前淡红色,当色泽转乌,成乌黑色,说明果实成熟了。这种果实当地俗称“秤砣果”,学名“五味子”,兼具酸、甜、苦、涩、辣,与其说是野果,不如说是一种药,不是十分好吃,但吃了这种野果对身体大有益处;在我们前往龙池山头的路上,路边到处有从山坡上滚下来的青皮山核桃(野核桃),有成熟的,有没成熟的。不管家核桃、山核桃成熟前有许多果实都夭折了,真正能坚持到成熟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在生活困难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核桃只是家核桃的一种替代品。今天,山核桃成了人们把玩的珍品,其身价也不断飚升。人们不再取其仁而食,而是把它作为手中的把玩件。品相一般的一枚卖到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又大又好属上品的卖到成千上万的也不稀奇。因此,采摘、收购山核桃也是青木川小镇人不菲的一项收入;路上遇到的野板栗树也不少,小刺猬样的板栗果还是青色,可能要到十月中旬才转黄、成熟、炸开……

公路崎岖,雾岚缭绕,空中有山鹰盘旋。刚开辟的公路随着陡坡悬崖上左弯右转,越接近山顶,山势越险峻,树木越茂密粗大,古老苍翠,说老林,不准确,应该是原始森林,随便一棵树,都有桶粗,树龄也不下百年。走到公路尽头,向导说到山顶只有两、三公里,到后来实际我们走了不下五、六公里。这里有几处视野比较开阔,能看到山峰南北的山岭,能看到南边白龙湖。脚下的山岭树木密布,壮丽宏伟,像绿色的波涛沿绵到天边。听向导说,这山野中有上百亩的野杜鹃,在春天竞相开放时,花香飘荡,明丽醉人。还有成片的枫树林在秋天红似火海,气势磅礴,令人惊艳。

从公路尽头往山头走时,是在一个狭长的山脊上,山脊宽在十几米到二三十米之间,两边不是陡坡就是悬崖,林木茂密,下面一开始是齐人深野草,后来野草变成了木竹林。野草、竹林和上面遮蔽的高大树冠,形成上下两个层次,幽深而漂亮。我曾爬上过大巴山高高的山顶,山顶一般是密不透风的茅草和木竹林,没想到这秦岭边缘的山顶,除了野草、竹林,还混生着高大、粗壮的树木。

一群人夏天爬龙池山(青木川的龙池山)(2)

虽然我们一路没见到小兽。但在山脊的草丛中看到野猪寻食用嘴刚拱过的土,像犁头犁过的地一样,挨密密有一两里,据同伴估计至少是一二十头野猪所为。

沿着似路非路的羊肠小道在大树的野草和竹林中右弯右拐,忽高忽低,有的地方的要从竹子棚成的洞中穿过,有的地方要从藤架上翻过,只到走得汗流浃背,喘息不止,才绕到最高的山顶上。

我们上山时,老林里的鸟不是太多,偶尔听到几声鸣叫,不知在哪里,很快又消失了。到是蝉不少,有好几种,这从蝉的叫声中可以判断。在这偏远、茂密的深山老林,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蝉噪林逾静”的禅意。有一只(种)蝉,不知叫什么蝉,它“呤呤呤”地叫着,像月娃摇得铃铛,清脆响亮,“呤呤呤——呤呤——呤——”,忽急忽缓,忽稀忽密,似乎是通人性的小精灵,我们走到哪,它跟到哪,卖弄它的歌喉,亦或是天真、好奇,想我们看个明白。更可笑、神奇的是,你越用声音去逗它,它越来劲,叫得越响,应合得那么适宜、恰当。

终于上得了山顶,山顶有一高一低两个小坪,小路是从低的小坪上到高的小坪。这里有坍塌的砖、瓦、檩、椽,几乎被荒草淹没,听向导说这是两座小庙,上坪为祖师殿,下坪为娘娘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下四川白水的人自发修建的,当时香火很浓,后来因山高路远来得人少了,没人住,也没人维修,就自然坍塌了。在上坪里还有一块川陕界碑,也就是说,这山为陕西青木川和四川白水共有,一边为陕西,另一边为四川。

原想“无限风光在险峰”,到了山顶,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有君临天下的气概。站在这里,情不自禁就想哼首熟悉的台湾歌曲《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山顶本是照相取景的最佳的地方,没想山顶被草木、大树遮盖,只能依稀见些山水的片断,要拍大风景作品,根本不可能。实地与我们的想象完全是两码事,让我们很扫兴。

在山顶无法拍风景照,拍了一些庙宇的实地景观,就下山顶,去寻龙池,龙池山以龙池为名,不寻到它就白来了龙池山。下山顶不远,在山林里草木中忽左忽右,忽高忽低,跟着向导钻来钻去,辨别不了方向,几乎是两眼一摸黑,问向导,向导也未必明白,只是说山这边是陕西,山那边是四川。走得有百十米,但走得艰难,在竹林、草笼、藤条中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找到林木中的一片洼地,这是一个两三亩大的水塘,水也干涸,只在下山崖的出水口,临时人工用木头堵了一下,积了些乌黑的水,是木叶所沤。龙池下水口是崖壁悬崖,想必雨季水丰沛时,山林的水汇集到山塘里,草木葱郁,加上塘边几棵或倒下腐朽或耸立蓝天的大树,水木倒映,飞虹横空,是一幅不错的林间山塘图;塘水从出水口奔泄而下,形成白练似的瀑布,在山间抖动,更是一幅惊心动魄的风景画。塘中水基本干枯,泥是湿的,湿泥上散布了一些早落的黄叶,倒下的朽木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还有寄生的菌子,组合成不错的小景。龙池不只这一个,还有个小的,离大的不过十多米远,塘面有一亩左右,也是一个密林中自然形成的水洼,想必水丰盈时也是一个清丽的小潭。刘禹锡《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池山因水而池,因池而龙,虽潭不大,但因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山野灵气一直充盈不哀。

一群人夏天爬龙池山(青木川的龙池山)(3)

龙池山因树林葱郁,云雾缭绕,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非常高, 是“天然氧吧”。

美学家朱光潜说“如果自然要上升到美的程度,就一定要经过人情化和理想化。”龙池山如能开发成青木川的新景,就要“施以淡妆,适度包装”,攀登能采摘、品尝山珍美味,登顶能俯瞰山野春秋美景,还能享受“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一定会是个被游客青睐的去处。

从龙池山下到沟谷回到青金公路,要坐小面包离开前,我回望了下远方笼罩在苍茫暮色的龙池山,它已不像原来那么高大、苍莽,更像是位慈父坐拥在山野间。它在我们脚步的征服下,成了我们人生的一段心历路程。如果不到龙池山,你无法想象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走得虽是其中很有限、狭逼的一条路,看到了景色和景物不过它的千万分之一,但这座山却以它的沧桑、古老、荒野走进我们的梦中,走进我们的生命里。

我们是龙池山天空飞过的一只小鸟,看了一下,也许从此不会再来。

(图片为作者本人提供)

—END—


本文作者】舟子,本名周安,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陕西宁强县。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