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演艺人生(朱旭)

消息来源:铜川李行安发布

朱旭演艺人生(朱旭)(1)

祈雨

又是一年的春季。今年春天的雨水要比往年这个时间的雨水更为稀缺,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就没有下过一次饱墒雨,只是偶尔象征性的飘落那么几点儿。村里的老农仍然在不知厌倦的祈祷着老天爷:老儿家也该下场好雨了,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龙王爷老儿吆……

下海雨吆……

救万民吆……!

这是在我记忆中儿时村里爷爷们那一代人的祈雨调。村里供奉着一个龙王爷,很灵应的。虽然是个龙王,可他掌管的不光是时雨,哪家人生病或牲口得病都得去求他,就连村里那些外出做买卖的人也常回来布施。

村里的大喇叭又响了,能听出声音是村里庙会的会长在讲话:在家的人们都注意了,今天晚上要来写戏的,晚上都来我家商量今年唱戏的事,希望听到的转告给没有听到的……!不一会儿又重复了好几遍。

这个时季农村人的晚饭一般都吃的较迟一点,因为在农历三月的后半月也就算是农忙的开端了,都忙着去田里为春耕做准备:运送粪土、翻地、施肥……有少部分的就已经开始播种了。就算今年一直没有过一场痛快的及时雨,可那些靠田吃饭的农民们还是不知疲倦的整天在地里劳作,因为田地就是他们的希望,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写戏

会长家在村里的最东头儿,大约是晚上的8点来钟吧,村里的男人们也就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他家。老会长姓孟,也有七十来岁了,曾经高大的身躯不再那么挺拔,古铜色的脸上满似古树般的年轮,在公众场合时总是穿上他那套至少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中山装。我一进门就看到已经来了不少人,有炕上坐的,也有在炕下的凳子上坐的,像听故事一样的在听一个有大概有六十来岁的长者讲话。估计此人就是老会长所说的写戏人吧。

所谓写戏,其实就是庙会方和剧团方谈判唱戏的些后备保障,剧团所演出的哪些具体剧目及剧目数量,还有演出的经费等。经双方达成协议后并签约。我村每年唱一次戏,没有固定时间,一般都为春季唱,因为春季的戏价最便宜。唱戏普遍都是三天,第一天为起戏,第二天为正戏,第三天为完戏。

剧团所派的写戏人俗称“写头”,这次来村里的写头姓李,就是前几年来的那个。一般写头的人脉都颇广,也很会忽悠人,总能把村里那些老头儿忽悠的乐呵呵,最终以签约画上句号。在陕北,特别是榆林,一般就唱两种腔调的戏:分别为秦腔和晋剧,听写头说这次来咱们这里演出的是山西的一个晋剧团。经过双方很激烈的讨价还价后,最终以7000元人民币成交,定为农历的三月二十三起戏。老会长再三强调,正戏那天必须得唱一本叫《铡美案》的戏,因为这是龙王爷最喜欢看的戏,多少年一直都是老样子。

朱旭演艺人生(朱旭)(2)

起戏

清晨我依旧是七点多醒来,好像听到窗外有凄凄沥沥下雨的声音,为了证实,我光着身子很小心的揭开了窗帘的一角,窥视到了人们奢望已久的雨景:雨点很小,但很稠密,院子里到处是水洼,就连远处的山也几乎彻底的被雨雾笼罩,根本就看不清山整个的轮廓……。突然我想起了一件事,今天该是古历的三月二十三了吧,老会长那天交代过要我去镇上买东西了,对今天就是起戏的日子。

下午的一点多钟剧团就来村里了,演员们在村里几个年轻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搭建好了个临时戏台。最后老会长把演员们都派往各家闲置的窑洞去休息,每个演员都大包小包的带着行头。不知什么时候戏台的一侧贴上了一张戏报:晚上七点半开演晋剧《佘太君打殿》。

人们都早早就吃过了晚饭,不到6点钟就在戏台前聊天,等待着看戏。好多人都在热议着一个话题:咱的龙王爷真灵应,今天起戏,昨晚都下了一整夜的雨,真是太及时了!当大伙正说的来劲儿,突然三声礼炮巨响,紧接着戏台上便锣鼓喧天,在乐声的伴奏下慢慢的拉开了帷幕:杨秀英奉八千岁之命回朝搬兵……

朱旭演艺人生(朱旭)(3)

正戏

正在熟睡之中,突然间被闹钟给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顺手拉过炕边的衣服胡乱的穿在身上,又看了看旁边的手机,时间确定是早上6:03。因为在那次的会议上,决定我是本次唱戏活动的采购,所以一点都不容懈怠。

清澈的溪流在层层涟漪下涌动,河滩的柳树长出了新芽,在微风下洽洽作响。龙王庙那边的广场早已挂满了龙旗和彩旗,彰显了威严与喜庆!雨后的雾气还是迟迟不肯散去,整个小村庄婉茹在仙境一般……

邻戏台处有几个老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早已摆好了零吃和玩具滩儿,一个个在早早就撑起的太阳伞下微缩着身子,估计是有点受寒。我快步走在戏台一侧的戏报栏前,戏报是这样写的:9:00——11:00晋剧《嘉靖宫变》;13:00——15:00晋剧《铡美案》;19:00——22:00晋剧《龙头拐》。我也是不喜好看戏,上午去镇上买完东西送到庙会处便直线回家。

傍晚时分我正在小憩,骤然间一个电话吵醒了我。是村里一个儿时玩伴打来的,论辈分我管他叫叔,说刚从榆林回来,怎么也要我出去。我顺手拿过毛巾摖了把脸,估计也就是个不到九点钟的样子。还没走出院子便听到晋剧老旦那种圆润而悲凉的唱腔让人瞬间心生怜悯之意……。村里公路边上新装的路灯远远望去就仿佛是点缀在空中的宝石,及其夺目,马路中央时不时的还有经过的行人和汽车。

戏台前早已坐满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的在全神贯注的观戏,有的是相互低头私语,还有的目扫四方,像是在找人……

完戏

最后一天,该是完戏了。写戏时都谈好的,完戏总共唱两本,听我们院里住的那个青衣说,今天分别演的是《少国公》和《算粮登殿》。

朱旭演艺人生(朱旭)(4)

运营人员:李行安

作者:朱 旭

编辑: 文正 李行安

2019. 05. 10

注:转载请各自媒体平台运营人员标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