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活态传承让非遗技艺)
潮州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手把手教学,带领学生体验非遗。
在湘桥区韩文实验学校,学生认真制作潮州花灯。
银片固定在松香板上,一手拿锤子,一手拿錾子,边移边敲,錾刻出浅浅的纹样图案——这一金银錾刻的非遗体验场景,出现在近日潮州市湘桥区铁铺镇八角楼村举行的文化走基层群众活动上。
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湘桥区作为潮文化的发祥地,非遗文化是其重要优势。
打造“潮·乐玩”非遗体验文化品牌;开办首场古城非遗文创“大客厅”;非遗进校园、下乡村吸引年轻一代在学习体验中增长非遗文化知识,参与非遗保护……当前,湘桥区正以活态传承全力抓好文物非遗保护,加大发掘推广的力度,传承和发展好非遗项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
文/图:董志豪
非遗进校园传承深入基层
手持针线来回穿梭,一朵绣花逐渐在绸布上显出轮廓;手持剪刀,沿着彩纸上的轮廓纹路,小心翼翼地镂刻……在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的各年级课堂上,同学们跟着非遗老师的教学步骤,学习体验各式非遗技艺。
近期,“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暨“百师园非遗进校园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城南小学举办。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表示,依托于百师园平台,学校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年为单位进行专业授课,打造“一级一非遗”“一班一特色”多元走班课程。“通过与大师面对面、零距离学习,学生对于非遗的了解,从陌生转为喜欢,再到沉浸式热爱。如今,学生为自己能够掌握一项技艺感到骄傲。”苏东青说。
非遗传承,一方面依赖于整体环境和受众;另一方面依赖于核心传承人群,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承人。近年来,湘桥区大力推进非遗入基层的工作,培养和提升新生代传承人的传承力量。而这只是湘桥传承好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
“潮州处处沐东风,绿水青山百鸟喧……”在铁铺镇八角楼村,小朋友们在潮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许瑾英的带领下,伴着节拍齐声传唱潮州歌册《潮州八景新唱》。
湘桥区以“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为主题,打造乡村文化集市,同步展览非遗图片,推广全民阅读,组织潮州金银錾刻技艺、潮州麦秆剪贴画、潮州花灯、潮州抽纱(手勾花)、潮州歌册等非遗技艺展示,传播潮州文化。
在湘桥区韩文实验学校,各式潮州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面对面教学,带领学生体验非遗;湘桥区太平街道邀请一批非遗传承人教授孩子们潮州歌册、潮绣、剪纸等非遗技艺,推动非遗文化深入童心;在湘桥区官塘镇象山村的“感恩奋进 文化赋能 一起向未来”文艺活动中,非遗体验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我好喜欢制作花灯,下次还有机会的话,我还要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来学习。”“通过学习潮州讲古,我学习到许多潮州的方言俗语,对潮州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未来希望能深入学习潮州麦秆画,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对于湘桥区用心用情捧上的“非遗大餐”,孩子们反响热烈。
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通过蓬勃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非遗进社区等,湘桥区不仅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到潮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为吸纳新鲜力量加入传承人队伍,拓宽非遗传承的广度奠定坚实基础。
体验聚人气打造非遗精品
在湘桥区非遗文化中心,众多亲子家庭跟着潮州工夫茶艺区及代表性传承人林秀玲学习泡茶技艺;湘桥区文化馆内,一群小朋友聚精会神地盯着潮州金银錾刻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煜榆手上来回穿梭的银丝,如何逐渐绞成一根精巧的银绳……这些都是湘桥区文化馆“潮·乐玩”非遗体验活动上的一幕。
“潮·乐玩”非遗体验活动自2020年推出,已经连续举办潮州花灯、潮州歌谣、潮绣、潮州小吃、潮州剪纸等主题的非遗体验活动共24场次。如今,该活动已经成为湘桥非遗活化的一个文化品牌。
“一开始我们也是尝试想着如何吸引更多人来学习潮州非遗,只叫作非遗体验活动。”湘桥区文化馆馆长、湘桥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丁楚洁介绍,彼时,灵感初成,湘桥区文化馆便在非遗文化中心进行实践。“经过一两期活动开展,我们发现这样宣传潮州非遗的效果非常好,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家长,都有兴趣来参与。最后大家决定把这项活动叫作‘潮·乐玩’,好好办下去。”丁楚洁说。
如今,“潮·乐玩”非遗体验活动只要一开放报名,不到30分钟名额就会被抢光。“大家对于零距离接触非遗活动表现得十分踊跃,每次都会有很多人说希望下次能多开放一些名额。”丁楚洁说。
与此同时,一批形式多样的非遗品牌活动相继发展起来。“邀你学艺”文化艺术欢乐营已开设139个班别,深入至街道、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学习非遗技艺;“为你朗读”分享大会第五季将非遗文化融进其中,新增“为你读非遗”环节,在第一期活动中,邀请青年潮州工夫茶传承人与朗读者共同带来的潮州工夫茶主题表演;近期举办的古城非遗文创“大客厅”,湘桥区计划继续开展,推介潮州非遗产品,推动“非遗 旅游”“非遗 消费”的新兴业态发展……
在丰富非遗的加持下,潮州牌坊街获评省旅游休闲街区,潮州古城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湘桥区也以“传承潮州文化,展现城市魅力”为口号,推进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向更多人推介潮州这座“活着的古城”。
免抵押扶持缓解传承之忧
走进潮州古城,就如走进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在这里,可寻得各式非遗传承工作室,例如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的潮绣工作室;踏上广济桥,可观赏不同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在亭中进行技艺展示。
截至2022年6月,湘桥区共有28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其中国级10项、省级10项、市级2项、区级6项;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52人,其中国家级15人、省级50人、市级117人、区级86人。
湘桥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仍然面临着挑战。
在潮州歌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翁楚钿看来,潮州歌册的传唱缺乏一些标准,“起唱的音调往往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因此,哪怕同一首歌谣,传唱的人音调也会不一样。”
潮州麦秆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烨娃2012年起,便在潮州高级技工学校开班授徒,此后又在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课。然而300多名学生最终只有两名女学生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并且,这两名学生进入麦秆画行业,依然面临着家庭等方面极大的阻力。
“非遗保护人才紧缺,人员配备较少,仍是当前湘桥区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丁楚洁表示,对于潮州手拉壶、潮州工夫茶艺等技艺,能够吸引的传承人尚为可观,潮州歌册、潮州花灯、潮州金银錾刻等技艺则并不乐观。“有些人认为投入花费较大,会造成经济压力,所以选择放弃走这条路。”丁楚洁说。
为解决非遗传承者的后顾之忧,湘桥区想方设法,近期,湘桥区文旅体局与潮州农商银行凤城支行围绕推进“金融 文旅”深度融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对在文旅体局登记的文旅商家和非遗传承人及工艺大师,提供额度最高100万元的免抵押、还款灵活的信用贷款,解决短期的现金流困难。
此外,湘桥区建立非遗专家组库,完善辖区非遗工作队伍;编制《湘桥区非遗集粹》,出版发行《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正在编制的《潮州麦秆剪贴画》《陈三五娘传说》等书籍也完成初稿,全力做好潮州非遗的相关保护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