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人的前世今生(1968年全民养兔记)

  公元1968年未,矿区兴起养兔潮参与的人大都些十来岁的孩子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养兔人的前世今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兔人的前世今生(1968年全民养兔记)

养兔人的前世今生

  公元1968年未,矿区兴起养兔潮。

参与的人大都些十来岁的孩子们。

回想当时,主要养着兔子有人收购。供销社专门设立了收购点,一斤兔子6角钱,还给5寸布票。收购兔子有标准,至少3千克以上,也就是6市斤。

我们当时家住晋华宫矿工人村,四周全是野山坡,养兔拨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养兔子的人家很多,再说,当时都是平房,在自家窗根底下垒个兔窝,搭个鸡窝是常有的事。养鸡是正常的,自家养,自家产几个鸡蛋,过个时头八节时,宰了还有鸡肉可吃。养兔子不是为了自家吃,主要是为了卖钱,换布票。偶尔吃上一次兔子,那可得过大节时才吃。兔皮能卖钱,也能绷在棉帽上,冬天保暖。

养兔的多,品种也多,有青紫蓝,兔毛以青灰色为主,还有玉兔,浑身雪白,眼睛红得如宝石,还有土黄色的,如野兔一样,最为珍贵的叫黑油兔,身上黑油亮黑油亮的,没有一根杂毛。

我家喂的是青紫蓝,这种兔种最为便宜,一块钱能抓一对。最先从一对开始。抓上兔子就搭兔窝,然后,每天放学拨兔草。

兔草有米蒿,毛莠,狗尾巴,豆草,水稗子,蒲谷英,苦菜,还有一种叫不上名字,茎细叶窄,一簇簇的,开小黄花,茎脉如苦菜有白色的草奶,是兔子的最爱。如果拔草时,遇上几株这样的草,真还替兔子高兴呢。

有时还到大食堂,菜铺拾白菜叶子,与糠和剩饭混在一起,喂兔也喂鸡。

兔子差不多三个月左右就有六七斤大了,之后就与其他养兔人的兔子配种,两个月之后,兔子下娃子了,每次少说下五六个,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呢。

兔子多了,吃草量增加,象兔子最爱吃的奶草,苦菜,豆草是很难满足的,这就得用米蒿来代替,四五月的米蒿比较鲜嫩,喂兔子还行,再往后,米蒿老得象柴火棍子,兔子是不好好吃的。这时,就得用毛莠莠,狗尾巴,水稗子来补充。

通常情况是到东山大楼东侧的那条水沟去拔草。这里有职工食堂和单身楼长年排污,沟岔间的草肥美,一次能多拔些。

兔子长得很快,三四个月有六七斤,能够达到卖的标准。这时,就挑大个的到云冈供销社收购站去卖。收购站不是天天收,每个月有专门的时间。到收购时,我们弟兄几个用篮子挂上兔子,早早的去排队,一排就是几个小时。收兔子人称完兔子还用尺子量兔子身长,够标准直接付钱,发布票。不够标准就退回来,然后再拿回家,继续养着,等待着下次收购的机会。

过节时,打个兔子给餐桌增加道美味。就见爹把兔子后腿提起,用手背顺着兔子的大耳朵后猛地劈了下去,兔子脑袋一歪,就不动了。接着在兔子的后腿上用小刀划个口子,用嘴对着口子使劲地吹,边吹边敲,兔子慢慢地鼓起来。接着剝兔皮,剝下兔皮顺手粘在墙上。

兔子是不放血的。兔子肉是粉红色的,煮熟是白色的,是板丝状,做的时候,必须配上猪肉,不然兔子肉太干,不会有那油腻的香味。

兔皮干了后,爹比划着棉帽,前脸,耳帘,帽围,一一切剪好,缝在棉子上,扺御冬天的寒冷那时的冬天分外冷,不戴帽子的没有,很多人的帽子上狐皮,看上去很酷,还有标准的雷锋帽,这种帽的皮毛主要是剪羊毛和梳理的很柔软的黑油兔毛。象我们兄弟戴的这种青紫蓝兔皮帽档次最低,皮毛没有梳理,戴花头上还能听到那皮子“欻啦”的响声。不过有毛总比没毛的暖火多了,好在当时没有攀比,也没谁笑话,只是自己心里羡慕别人。

养兔子要属林子养得好了。他比我们大几岁,是孩子们的头,每天有好几个跟屁虫围着他。他养的是清一色的黑油种兔,每个都有十四五斤。他不往收购站卖,只卖种兔,一对就8块钱,相当于当时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他自己就像养宠物一样养着兔子,经常用笼子装着让人们欣赏。

三麻花每天跟在林子后,爱见的总是用手抚摸着,还主动拨些奶草喂兔子。想买对养,可惜沒钱。那天,把家里一幅画摘下来和林子换兔子。

林子从小喜欢画画儿,虽然不知道这画儿的价值,但在一个镜框里装着,就毫无犹豫地换给三麻花一对上好的兔子。

第二天,三麻花领着他妈找到林子妈,说林子哄了三麻花,要把画儿换回去。林子不干了,换是他自己来换的,啥叫哄,又没到你家去摘,是你自己拿来的。再说,林子也确实喜欢这幅画呢。

听说,这幅画是三麻花老爷的,他老爷为了躲避批斗,从北京到他们家,带了好多东西,包括这幅画。

三麻花不懂,也不知道这画的价值,只以为是普通的东西,又爱见兔子,就偷出来换了兔子。

见林子不给,三麻花每天抱着兔子蹲在林子家门前。最后,林子只好把画儿还了回去。

林子养兔子真的很有名气,总是有人上门求购。那天来了两个买兔的,说为价钱,半大的兔子30元一对。林子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来取兔子。谁知,早晨起来,兔子窝的门开了,大小兔子一个也不见了。林子一气之下,把兔窝拆了,发誓再也不着兔子了。

成也兔子,败也兔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