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十个描写勤奋学习的成语 每天一个成语知识小课堂

积累十个描写勤奋学习的成语 每天一个成语知识小课堂(1)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和晋国是盟国,郑裹公一边奋力抵抗楚国的兵力,一边派人向晋国求救。

楚、郑两军相持了三四个月。楚军终于在晋国援军尚未到达时攻陷了郑都荥阳(今属河南)。

郑裹公亲自来到楚军营地,拜见楚庄王,认罪请盟,还让他的弟弟去楚国做人质。楚庄王同意了郑国的条件,也答应了结盟,然后班师回国。

楚国撤军不久后,晋军就抵达了荣阳西北的敖山、部山之间。晋军的领军元帅是荀林父,声势很大。郑襄公怕晋军责备他弃晋从楚,十分忧虑。大夫皇戌请命道:“臣请出使到晋军去,劝他们追击楚军,将来谁胜了,我们就跟谁。”

皇戌到达晋营,见过晋军将帅。然后诚恳的解释说,郑之屈服于楚国,只因当时实无再战之力,为保国家安全只能出此下策 ,没有别的存心,请晋国上下谅解。

皇戌还说“楚国的军队打了胜仗之后便骄傲自大。这样的军队是不会再对他人有所防备的,如果晋国选择此时出兵楚国,那么郑国愿以微薄之力作为后盾一同出兵。这样我们两国的联合必能讲楚国打败。”荀林子听罢皇戌的话,没有做出回答,只是让他先去休息。待皇戌走后,荀林子开始和众将领商议刚刚皇戌所提之事。

年少气盛的中军副帅先觳(hú),斩钉截铁地说:“应该答立郑国的请求,打败楚国,收服郑国。”

下军副帅栾书反对道:“楚国是没那么容易打败的。自它攻克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之后,国君每天训诫他的子民,叫他们懂得生活的艰难,时刻留意祸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也时常提醒军队注意充实军备,防范敌人。”

栾书还说:“楚国以前的君主若敖、蚧冒,坐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采森林、荒地(“毕路蓝缕,以启山林’),用实际行动告诚臣民:民生在勤,勤就不会贫困。从这一点来说楚国便不是骄傲自大的国家。”

众将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荀林父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一时拿不定主义。以先毅为首的一批将领自作主张,不等号令,就率领自已的部队追击楚军。

晋军的先锋部队袭击驻扎在邲(今河南郑州)地的楚军。楚庄王本不愿和晋军作战,便下令撤退,只是在多数将领的请求下,才决定突然回师反击。晋的中军、下军措手不及,被楚军的反击打得溃不成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邲之战。自此,晋国的霸主地位被楚国取而代之。

“筚路蓝缕”这则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出的。原是指楚国的开国国君勤于创业,后来就用它来形容创业艰辛了。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荒地。现在用来形容创业艰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