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

最近这段时间,楼市回暖的消息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对于无房者而言,焦虑更是成吨输出。铁锤关注的不少博主,近期的发言也明显激进了很多,有人说“小阳春只是前菜”,有人说“我希望能喊醒一部分人”,更有人预测“明年的房价会比今年更贵”。

铁锤还是那句话,真相如何,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众所周知,人只有在最着急的时候,才会脸红脖子粗的高声呼喊。而且从过往经验来看,在前路未明的情况下,就冲动盲目进场,很大概率会先交学费——现在的市场压根没到房子靠抢,房价一天一变的疯狂时期。一句话,现在鼓噪冒进,正中别人的下怀。

过去这几天,楼市发生了两件大事,掀起了轩然大波。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件大事所引发的舆论走向,是完全相反的。虽然两件事都释放了非同寻常的信号,但铁锤觉得,很多人可能都理解错了。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1)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2)

先说第一件:2月15日,住建部宣布,查清了全国的房屋建筑数量,一共是6亿栋。于是就有人给出结论:我国的房子够全世界的人住了,房子白菜价时代将来临。

关于这件事,这两天网上讨论的比较多,而且说实话,这是值得上热搜的重大新闻,但结果所有的资讯类平台的热搜榜单都没有。反倒是“张雪峰吐槽还60万房贷利息57万”这样的新闻上了热搜,铁锤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来说说我对此事的看法。

首先,6亿栋是房屋建筑总和,根据参与过普查的人员的透露,普查是全口径,包括农房、平房、仓房、仓库、企业、厂房、公建,甚至公厕都算一栋。所以,全国的住房,尤其是商品房住宅的数量远低于6亿栋这个数字。

住房的数量到底有多少?除了住建部,现在谁也不知道。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所说的,这个数据是不可能公布的,因为公布后影响巨大,会涉及到以后的建房、卖地、房价、投资、人口流动、产业资源的转移等等层面,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3)

现在网上的数据都是在瞎猜,有人基于城乡总户数比例,估算出农村房屋建筑大概在2.4亿-2.5亿栋,得出结论,城镇房屋建筑数量大概在3亿-3.5亿之间。当然,这包括所有类型的建筑,小产权房、写字楼、厂房、公租房、工业厂房等等。按城市里的建筑有1/5是能住人的比例估算,城市里的住宅大概在6000万-7000万栋。城市里的住宅,50%以上是10-20层的高层住宅,而且很多是两梯四户,所以这么算下来,城镇住房早就能够满足14亿人的居住需求了。

于是搬出经济学知识:任何商品一旦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

如果你也这么想,不好意思,你也理解错了。

首先,这样的估算没啥意义,数据微调一下,结果就大相径庭;其次,所有的商品都适用这套逻辑,但唯独房子不行。我们在聊房价时,千万不能用总体的住房供求关系,来衡量某一个城市的房价涨跌,这毫无意义。

铁锤不否定,我国住房整体严重过剩的事实,但我们同时也要认清一个事实,我国的住房分布极度不平衡。全国1700多个三四线城市的住房,确实可以容纳全国14亿人居住,而且这些地方的房子价格较便宜,但这丝毫不影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高企不下,因为大家对房子的需求不是机械的平均。

黑龙江鹤岗、威海乳山、甘肃玉门等都有大量的空置房子,甚至有些白送都没人要,但影响不到其它城市,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增购房需求。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4)

在铁锤看来,住建部摸底全国房屋建筑,确实释放了非同寻常的信号——住建部真正想做的事情应该是为征税做准备,而不是降房价。国家的意图非常明显,摸清家底、探明虚实,掌握主动权,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数据基础、技术手段等准备工作,如有必要,随时出击。

第二件事是: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中介们,大呼利好,再一次颅内高潮了。

铁锤想说的是,这件事很多人不仅被带节奏了,而且可能也理解错了。

必须承认,现在的调控大基调确实变了,以前是明令禁止机构参与投资房地产,2017年,基金业协会曾发布4号规范对私募基金投资房地产进行了限制,现在确实又开启了这一通道。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5)

但在引进房地产私募投资目的上,很多人明显理解有误。

以前,私募基金主要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为房企提供前融。这一次试点,从文件内容来看,不动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框架下的新类别,换言之,这一次私募基金为房地产所用,不是走前融的老路,而是有明确流向的政策纠偏。

投资范围目前仅限于特定居住用房(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接下来说两点个人分析: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6)

1、存量商品住宅,具体指的是已取得5证,已实现销售或主体工程已开工的普通住宅、公寓。这个规定明显阻断了前融这条路,准确地说,是为了给房企纾困和完成保交付的作用。毫无疑问,能够受益的基本都是优质房企。

有人说,自然人也被允许投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这为有钱人投资房产增加了新的投资渠道。铁锤觉得,这是单纯的臆想,现在的市场语境下,还需要多此一举吗?个人只要有钱,基本上可以随便买。有钱人不买房,不是因为限购,而是因为没价值、没预期。搞出一个如此麻烦的私募出来,压根也改变不了市场投资环境差的现状。

2、私募基金是最聪明的钱,它投资的唯一信条就是盈利,简单来说就是赚钱。怎么赚钱?靠投资保障房和收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虽然投资范围涉及保障房、租赁房,个人觉得,私募资金真正肯去投资的少之又少。

基于上述分析,铁锤觉得,这个模式真的很难行得通。我不知道,很多人高兴和兴奋的点到底在哪?为什么很多人,还大喊大叫“房地产的救兵来了”、“你不买房自然有人买房”?

重磅楼市释放的新信号你get到了吗(释放非同寻常的信号)(7)

铁锤觉得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人并非不知道该政策的真实效果,他们之所以这么说,都是故意为之,要么是为了博流量,要么就是屁股坐歪了。

当然,如果说一点利好都没有,也不对,这确实印证了那句话,地产不起,刺激不停。

总结,当下的楼市风云诡谲,尤其是各种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夹杂着满天飞,稍不留意就会被带节奏,这是房地产一贯的作风,利用信息差,来迷蒙大家的眼睛。

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呢?铁锤之前就说过,这时候信谁都不如信自己,判断楼市是否回暖,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双脚丈量你所在城市的每一个楼盘,用双眼盯紧土地拍卖的结果。对于亲历市场的人来说,谎言说得再多,也无法变成真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