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有必要查吗(宫颈癌筛查你做对了吗)
提起宫颈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目前宫颈癌被认为是第一种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已有证据显示,通过子宫颈癌的筛查、管理,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癌前病变,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信大家对于宫颈癌筛查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平时是否能做到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进行筛查?是不是存在一些疑惑,比如“我做过一次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做了?”“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是不是后续就不需要再做了?”“我已经绝经了,或者很久没有性生活了,还需要做吗?”“注射过宫颈癌疫苗了,是否还要进行宫颈癌筛查?”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看完这篇文章,相信自然就会明白了。
宫颈癌是怎样发生的?
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患宫颈癌的风险。在宫颈癌早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早期需要通过宫颈癌筛查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性交后阴道出血或者不规则出血等症状,晚期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或异常排液。很多患者都是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去医院就诊,这就可能导致病情的延误。目前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90%的宫颈癌与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大多是通过性行为传播,多数性活跃人群一生中某个时段可能感染HPV,但很多患者可能是一过性的感染,HPV能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但有部分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或者持续的外来感染,使机体处于HPV病毒的持续感染状态,这部分患者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目前临床常用哪些宫颈癌筛查方法?
1.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包括传统细胞学制片(巴氏涂片)及液基细胞学制片(常见的有TCT、LCT等),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下的细胞异常,通过积极治疗,预防宫颈癌前病变进一步向宫颈癌进展。该检查还能早期发现宫颈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推荐21-65岁女性进行此项检查。
2.HPV检测:用于发现HPV感染,因为高危HPV病毒的感染有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的发生。
3.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可以发现宫颈细胞在形态发生变化前的异常,理论上可以先于细胞学检查发现宫颈病变,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4.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直接用5%醋酸涂抹在宫颈上,肉眼评估病变,为简易、立即评价的筛查方法,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匮乏地区,但因为准确率的原因,目前较少使用。
若以上检查出现结果阳性,则需要及时就诊,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用阴道镜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按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建议,有组织的、基于人群的高覆盖率的子宫颈癌筛查计划,可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中认为,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参与筛查,推荐的筛检间隔时间因年龄而异,23-50岁建议每三年一次筛查,51-60岁建议每五年一次筛查。我国不推荐25岁以下妇女进行筛查,这是基于大样本人群来讲。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讲,也发现存在25岁以下的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的患者,因此对于25岁以下、有性生活史超过一年的女性,我们还是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
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用于30岁及以上者的宫颈癌筛查,HPV检测还可用于21岁及以上者宫颈细胞学结果不明确时的辅助检查。对于30岁或以上的女性,可选择HPV检查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结果正常,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罹患宫颈癌的概率极低,这部分联合检测结果正常者,可在五年后进行下一次联合筛查。既往有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病史的女性应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至少20年;对于子宫及宫颈已切除的女性,既往没有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病史,可以不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高危人群(比如持续高危HPV感染,或者持续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等)应更加频繁地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考虑每年一次);对于65岁以上的妇女,如果连续三次筛查结果正常,在过去10年内连续两次HPV和细胞学检查阴性,且最近的一次检查在过去5年内进行,可以停止宫颈癌筛查。
目前HPV疫苗还不能取代常规的宫颈癌筛查,所以目前我国筛查暂时不考虑是否接种过宫颈癌疫苗,接种HPV疫苗者与未接种者的筛查建议相同。
■文 董小童 杨永彬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代启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