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空间艺术最典型的形式(二维世界的艺术在多维空间里如何生长)

未来的人们,怎样看见未来?

我们从哪个空间来,又要去往哪个空间?

二维世界的艺术,在多维空间里如何生长?

正在M50创意园区“创 空间”展出的《未来观》VR艺术展,正与观众一起探索。观众可以自主穿戴VR装备,穿梭于六部VR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六个风格迥异的艺术世界之中。

视觉空间艺术最典型的形式(二维世界的艺术在多维空间里如何生长)(1)

图说:《未来观》VR艺术展 官方图

展览有三条观赏线索。第一条线索中,观众可以获得体验当代艺术的全新视角。来自英国金史密斯学院的计算机教授William(威廉)作为有机计算机艺术的开创者,几十年来一直勇立艺术表达和技术结合的潮头。他的作品《Mutator Art(变异艺术)》将鹦鹉螺化石、动植物等有机体结构作为空间绘画的形式呈现,并在观众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基因,既是游戏又是艺术。另一件作品《Interstellar(星际穿越)》则是学生Melody Mou(麦勒蒂)进入当代艺术领域的初次尝试,观赏者可以置换进油画中世界,成为画中人。

第二条线索中,作者们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引擎,呈现人类拥有的两种空间:母体的子宫和人生的回忆宫殿。《The Womb of Lilith(母体空间)》带领观众回到生命最初形成存在的场所,进行母体空间畅游的幻想。《记忆结构体》则将虚拟空间建筑学与医疗科学跨界,为阿茨海默症患者构筑记忆回廊,使其能穿越时空和疾病的屏障,对抗遗忘。

视觉空间艺术最典型的形式(二维世界的艺术在多维空间里如何生长)(2)

图说:《未来观》VR艺术展 官方图

展览的第三条线索则是探索了虚拟现实(VR)的影像叙事。曾在长三角文博会作为小型独立展览展出的《Open Studio(户外播音室)》,M50艺术园区发展20年过程中的水岸艺术家们通过VR重塑的空间,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谈,带领观众走进作品背后艺术家们的创作空间和精神空间,同时也在5G时代打造了一个全新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云聚空间。而舞蹈影像作品《眼眶》则跳出原有的剧场坐席视角,将镜头伸到舞台内部,近距离具像化表现舞蹈的艺术,同时也表达了舞蹈表演挣脱现有空间束缚的情绪。

这场带有鲜明实验性和学术性的VR(虚拟现实)艺术展,由上海市教委文创产教融合引领项目资助,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要看文创、乐杉信息技术等联合发起。VR技术不仅重构空间维度,也正在重构人的认知感官。在这个颠覆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实验个体,都可以参与到创作和探索中来。

视觉空间艺术最典型的形式(二维世界的艺术在多维空间里如何生长)(3)

图说:《未来观》VR艺术展 官方图

本次展览的作品均来自高校师生,策展人珍珠老师任教于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学院关注前沿创意科技引发的内容创制教学变革,也致力于推动扩展现实(XR)技术的创意科技产业内容发展。共同发起展览的企业中有资深VR内容制作机构,也有创意科技媒体的咨询机构和面向大众的创意科技推广机构。大家一致认为,未来虚拟现实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在当前5G技术不断完善且虚拟现实装备不断轻量化、个人化的趋势下,内容创新和体验升级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关键。

《未来观》不仅是VR艺术展,也是VR创作形态和叙事方式的探索,今后将以常态展示、常态征集的方式,邀请更多高校师生和业界同道的作品和创作人参与和交流。(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