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背不过怎么办(教育心理学十大易混淆概念)

教育心理学对许多人而言难度较大

主要是因为概念多且易混淆

收下这份易混概念整理

助你一臂之力

考点1:同化和顺应

(一)区分

1、概念不同

(1)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2)顺应: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2、本质不同

同化不改变原有的图式内容,发生的仅仅是量变;而顺应需要改变原来认知结构中概念的本质特征,发生的是质变。

(二)关系

(1)都属于皮亚杰提出的发展的实质;

(2)一般顺应在前,同化在后,经过顺应后的知识,后面再学习,主要会发生同化过程。

(三)考查

单选、多选、判断

【单选】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毛毛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判断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所以认为是自己见过的消防员,这个过程是同化,如果想正确认知,需要重新界定原有消防员的概念,即后面需要顺应。

考点2: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一)区分

1.参考标准不同:场依存型是外部信息做参照;场独立型是自身内部做参考;

2.加工信息方式不同:场依存型是整体性加工;场独立型是细节性加工;

3.擅长领域不同:场依存型擅长社会学科;场独立型擅长自然学科;

(二)关系

两者都是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的分类。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好坏之分

(三)考查

单选、判断

【单选】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有偏爱自然科学关键词,属于场独立型。

考点3:泛化与分化

(一)区分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是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关系

1.两者都是巴甫洛夫的学习规律。

2.学生的学习一般先泛化后分化

(三)考查

单选、判断

【单选】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不能很好区分“在”和“再”,“末”和“未”。按照条件反射的有关理论,这属于()。

A.效果扩散

B.分化

C.泛化

D.习得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不能很好区分相类似的词,属于泛化。

考点4: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区分

正强化:是指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概率。

负强化:是指取消厌恶性刺激,提高反应概率。

(二)关系

两者都属于强化类型,作用相同,都能提高反应概率,可以配合使用。

(三)考查

单选、判断

【多选】下面属于负强化例子的是( )。

A.通过减少批评和消除冷漠来提高学习效率

B.通过没收小说来改掉课堂不认真听讲的习惯

C.员工因为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玩游戏被领导发现,结果扣了他的钱后来员工再也不敢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了

D.妈妈为了鼓励小明提高学习成绩,提出如果他期末进了全班前十名,就免去他每周洗碗的任务

答案:AD

解析:题干中A和D都属于取消厌恶刺激,BC都属于惩罚。

考点5: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一)区分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二)关系

1.两者都属于负强化,都是增加了相同行为发生概率。

2.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考查

单选、判断

【单选】小红看到有人摔倒绕道开走,教室杂乱会暂时离开,这种行为属于()。

A.消退

B.回避条件作用

C.逃避条件作用

D.强化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看到”关键词,说明厌恶刺激已经出现,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背不过怎么办(教育心理学十大易混淆概念)(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