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

传媒内参导读: 近几年来,国产影视作品纷纷在台词上拼起了方言。从东北话到闽南话,多远的距离都阻止不了这些方言在电视剧中的蔓延,观众也开始在南腔北调中听懂中国。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2)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大眼

作者:潘凉凉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境内,每一种地方语言都是独特的地方文化符号。而对于影视创作来说,对方言的成功使用,不仅有助于还原其纪实的、“原生态”的真实特色,也能够让人物更传神更鲜活。

6月,《爱国者》和《脱身》两部谍战大剧同台对垒,超强的制作班底再加上张鲁一、陈坤两位演技派男神的正面battle,剧荒了近大半年的观众可有得看了。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3)

当然,在同题材电视剧、同级别制作班底、同量级演员配置的情况下,观众也少不了对两部作品进行一番对比。就男主角而言,张鲁一饰演的宋烟桥以溜到飞起的十级山东方言加了不少分,可谓圈粉无数。

剧中,张鲁一饰演的角色深刻阐释了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不仅要思维严谨、冷静果敢,还得适应各类型的乔装,方言武装必须信手拈来。尤其在监狱里的一口山东方言、泼皮耍无赖,活脱脱一副乞丐的落魄形象,他还给自己土到掉渣的方言找个土到掉渣的归属地,山东黄县古磨镇张家村村口那三棵老榆树后边的土房。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4)

话说要不要这么具体呀?别怀疑,更具体的还在后面。从闯关东到被抓的心理历程,张鲁一描绘得那叫一个深刻——“俺这也真是欠的,非要闯关东闯关东,闯啥关东啊?撒泡尿都挨顿打,还被抓起来了,真是的,招谁惹谁了我?”山东话溜到审问他的岸古雄一也头疼不已:“我一个日本人听普通话都费劲,咱能不说方言么?”

不难看出,本土化载体——山东方言的加入,显然为紧张的剧情增加了不少笑点。而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也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去打好方言这张牌。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5)

南腔北调土味方言,

正掀起别样的流行

近几年来,国产影视作品纷纷在台词上拼起了方言。从东北话到闽南话,多远的距离都阻止不了这些方言在电视剧中的蔓延,观众也开始在南腔北调中听懂中国。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6)

还记得天天喊着“翠花上酸菜”,成天吃“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一家人》么?李琦、金珠、巩汉林等演员的频繁出镜,无疑为东北话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三句不离“旮旯”“俺们”“咋地了”,还有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洗脑神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请跟我一起唱起来:“俺们那嘎都是东北银~~~”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7)

作为各地方言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天津话借助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该剧主要讲述了天津市民杨光与他的朋友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点滴小事,剧中杨光也是三句不离恁(něn)么、哎、嚯、嗨等语气词。干净利落,活泼俏皮,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率真豪爽、亲切包容、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

随着方言在热播剧中的频繁出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得以全面彰显。《春风十里不如你》推出了“hin实在”的山东方言;《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女士那麻酥酥的上海方言;《平凡的世界》里演员全是清一色的陕北方言,看得人总想ně个不停。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8)

要说各地方言的集大成者,还得是《我的兄弟叫顺溜》。“陈大雷”说的是东北话,自带剽悍和霸气风格;“三营长”说的是湖北话,那一口浓浓的湖北腔流畅自如,连导演都不得不承认这位“三营长”方言给该剧增加了一个精彩的看点,顺便还带火了“我信了你的邪”“你吓(he)我”“你搞么事煞”;而“文书”说的是西北话也同样制造了不少的笑果。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9)

方言界三大扛把子,

每一种都有一群拥护者

在广袤的中华土地上,确实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方言。能在影视作品中听到家乡话,总会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经典的对话。虽说我国有56个民族,方言更是数不胜数,但也不可能完全应用在影视作品中,毕竟有很多种方言还是很难听懂的,而在流传度很广的方言中,这几大方言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当之无愧的TOP1——东北话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0)

来自白山黑土的东北话,天生自带一股子干净利落的劲儿,不用攒包袱就笑点满满。抗日谍战剧《和平饭店》中,雷佳音饰演的东北最有文化土匪头子王大顶,其十级东北话霸气十足,怼人都不带喘气的感觉,让观众在紧张的谍战剧中还能笑出腹肌。而原滋原味的东北味儿,在《乡村爱情》《二炮手》《关东大先生》里也都是随处可见。

长盛不衰——陕北话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1)

自《武林外传》播出后,“饿滴神啊”就成了网络流行语,这一切全归功于《武林外传》中的老板娘佟湘玉。调调正宗的陕北话,让老板娘的角色特质异常鲜明,也顺带着让观众记住了陕北话。陕北话一直活跃在荧屏上,当中自然少不了陕北籍演员的推广,张嘉译、郭涛、郭达、苗圃等艺人常在作品中说陕北话,方言的加持也让《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延安颂》等以陕北为背景的影视剧更显地方文化特色,激起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晋网红——四川话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2)

今年热播的《北京女子图鉴》,讲述了没有“主角光环”的女主角一路逆袭一路“开挂”的全过程,展现了一个普通的四川姑娘在北漂中一步一脚印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主演戚薇的爽利个性,以及她极具特色的四川方言,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普通人也能飚出类似“脑壳有包所”这样地道的四川话。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3)

方言不是收视法宝,

一旦滥用极易造成走味和做作之感

在影视作品中,方言正在成为气氛渲染的又一“道具”。《没事偷着乐》中运用大量天津方言,将张大民这个人物塑造得生动形象;《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手机》中费老的四川话也成为电影的又一亮点。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新闻社区做过一项调查显示,52.2%的人认为方言契合了普通人的故乡情怀;也有33.0%的人感觉影视剧中的方言只是“调味品”,赢得观众的首要标准还是影视剧的质量,不能为了玩噱头,把方言生硬地植入作品中。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5)

而缺乏口音塑造意识和背景依据的生硬模仿,只会造成口音一片混乱的怪象。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观众就对泛滥的方言表示不满。甚至有观众指出,五花八门的方言杂糅在一起,让人听了很容易出戏,且这些主角说的方言也不正宗。

比如男主角段奕宏的十几种方言就给人“四不像”的感觉。还有电影《桃花运》中也使用了大量方言,但因为这些人物缺少必要的环境背景和情节依据,给人一种勉强为之的做作感。

其实,方言得以在影视作品中大放光芒,也是由其内在的魅力所决定的。一方面,方言轻松调侃的风格更容易达到搞笑夸张的效果;另一方面,每种方言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文化符号,方言有助于还原其纪实的、“原生态”的真实特色,使人物更传神,更鲜活。

一部影视作品中,方言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法,只是提供了一种更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而已。用得好可以让人回味无穷,也能达到吸睛的效果。可“佐料”就是“佐料”,不能成为一部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决定要素,更不可以被单纯作为收视的法宝来滥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地道山东话 爱国者把山东话玩到飞起(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