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子女(熊向晖为何早早公开身份)
下过棋的人应该都知道,每次落子之前,都应该深思熟虑;每走一步,都得往后多想几步。
有时候,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一个闲棋,对当下全盘局势似乎影响不大,但是,经过对弈者的一番精心谋划,很有可能会变成让人意想不到的杀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熊向晖就是这样一枚“闲棋”。
熊向晖
11937年6月,正在清华读书的熊向晖回武昌老家过暑假,结果,暑假才刚开始,七七事变爆发,11月,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学校组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于是,熊向晖便前往长沙,并在那里参加了青年战地服务团。
战地服务团由进步青年组成,有来自南京医院的医生、护士,有来自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还有像熊向晖这样的大学生。
胡宗南希望从中挑选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加以培养,以便日后为己所用。
而在服务团成员中,胡宗南最欣赏的就是熊向晖。
熊向晖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曾经担任县长和湖北高等法院庭长,家境优越、仪表不俗、气质纯粹。
胡宗南约熊向晖单独谈话,说:“你是一棵幼松,我要把你培养成材......”
在胡宗南的安排下,熊向晖先是前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结业之后,迅速被胡宗南调到身边,很快成了他的左右手。
胡宗南对熊向晖十分器重,蒋介石发来的密令都是由熊向晖签收,胡宗南下达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
只是,胡宗南并不知道,熊向晖在清华读书时,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连参加青年战地服务团,也是受党中央的指派。
1937年1月于清华园,左二为熊向晖
当初,国共合作形势良好,毛主席和周总理力主加强和国民党的合作,但是,蒋介石和胡宗南会不会在抗战中反共,谁也说不好。
周总理经验丰富,主张未雨绸缪、尽早着手布置“闲棋冷子”。
针对胡宗南的性格,周总理特别提出,挑选打入胡宗南部的秘密党员时,应该找一些出身官宦的青年子弟。
不得不说,周总理看人的眼光的确相当独到、预判能力极强。
有一次,胡宗南想去南五台山祭奠父亲三周年忌辰,他把这件事交代给熊向晖时,只说了一句:用老礼节的仪式祭奠。
熊向晖把这件事料理得妥妥当当,从布置灵堂、檀香炉、供桌,到准备冷盘、热菜、水果,尤其是热菜中要有一只鸡,鸡头鸡尾还得各留一撮毛等等,熊向晖安排得一丝不差,胡宗南特别满意。
要办好这种事,光凭勤快和机智不行,必须要懂得这些旧礼节,不是出身官宦人家、没有长期生活积累的人,是很难做到位的。
熊向晖和家人合影,后排右二为熊向晖
抗日战争期间,胡宗南积极主张抗日,没有将过多精力放在“剿灭”中共上面,所以,熊向晖这枚“闲棋”一直“闲着”。
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逐渐明朗,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同年6月初,蒋介石向胡宗南发密电,让他对延安进行闪电式攻击,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
胡宗南接到命令后,立即秘密进行准备工作,7月2日,他正式确定了发起攻击的时间:7月9日。
谁知,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发来的电报,朱德指责胡宗南破坏团结局面,陷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
原来,就在胡宗南确定进攻日期的第二天,熊向晖便将这个情报秘密传给了延安。
朱德的这封电报在发给胡宗南的同时,也公开发表在报纸上,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消息既然已经泄露,胡宗南的进攻计划自然也没法再实施。
胡宗南知道身边有人泄密,但是,他说什么也想不到竟然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
熊向晖
抗日战争结束后,胡宗南晋升为上将,他高兴之余,决定选几个人赴美深造,多几个留美的博士、硕士,对他今后的事业有帮助。
熊向晖也是其中之一。
1947年3月,正当熊向晖做好出国准备时,胡宗南突然改变主意,让熊向晖延期赴美,再回到自己身边工作一阵子。
原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于3月10日发起对延安的攻击。
胡宗南将此事告诉熊向晖,还给了他一个文件包,让熊向晖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给他。
这件事极其机密,胡宗南叮嘱熊向晖,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
熊向晖打开文件包一看,发现是两份绝密文件: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共产党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内心波涛凶猛,面上丝毫不显。
他将这份文件内容默记在心,然后,迅速将情报悄悄送了出去。
此时,连胡宗南的军长和师长都还不知道这一计划。
正是因为有了熊向晖的情报,虽然两方兵力悬殊,但是毛主席等人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能时不时地狠狠抽打敌人一番。
蒋介石和胡宗南偷鸡不成蚀把米,“闪击延安”的计划很快便破产。
毛主席大力称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周总理几年前布下的这枚“闲棋”不动则已,一动就致敌人于死地。
而周总理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
2
这年5月份,熊向晖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进入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并于1948年9月获得硕士学位。
1949年11月5日,刚回国没多久的熊向晖收到一份请柬,周总理邀请他次日中午12点到中南海勤政殿参加午宴。
由于熊向晖和司机都不认识路,俩人到勤政殿的时候晚了几分钟。
熊向晖正想向周总理解释,周总理已经指着在座的客人们,说道:“都认识吧?”
熊向晖一看,还真都是些老熟人。
有张治中、邵力子、刘裴等,这些都是之前国民党派来的和谈代表,刘裴还是国民党原国防部次长。
张治中惊讶道:“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
周总理笑着替熊向晖回答道:“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客人们一脸茫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席间,周总理向大家公开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和潜伏经历。
“熊向晖是1936年入党的共产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
“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说清楚,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是要他帮助胡宗南抗日,不是要他搞情报。当时,我们诚心诚意想同国民党合作抗日......可是蒋介石硬要反共,我们不能不自卫。”
在场众人听得瞠目结舌,张治中倒抽了一口冷气。
周总理紧接着又说了一句:
“今天公开这个秘密,还有一层意思:以后熊向晖要在外交方面做些事情,大家都是熟人,先跟你们打个招呼,免得误会。”
熊向晖全家福
“周总理当着张治中等人的面公开熊向晖的秘密身份”这件往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有一个问题应该很少有人会想:
周总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公开这个秘密?又为何非要将熊向晖的身份告知给这几位国民党要员呢?
要知道,这个时候,熊向晖的身份还没有完全暴露。
之所以说没有完全暴露,是因为在熊向晖出国留学期间,之前负责和他联络的一名地下党员王石坚被捕,来往信件也被搜走,国民党保密局和胡宗南已经得知熊向晖的真实身份。
不过,周总理并不担心,他分析道:
即便是王石坚招供,胡宗南也会让保密局保他的驾。他不是爱护谁,是为了他自己。共产党员在他身边这么多年,还带着打延安、保荐去美国。这件事捅出来,蒋介石饶不了他,同他有矛盾的陈诚这些人更会落井下石......胡宗南也不会把这件事捅到蒋介石那里,他必定会压着顶着,坚决不肯承认。
周总理分析得一点没错。
胡宗南和戴笠关系很铁,胡宗南的妻子还是戴笠介绍的,两人好得跟亲兄弟一样。
戴笠去世后,继任者毛人凤也对胡宗南毕恭毕敬。
多年后,军统特务沈醉曾在回忆录中详细讲述这件事:
“保密局行动处处长发现胡宗南的秘书和他的西北通讯社的负责人中有中共党员,已经活动了多年......第二天,毛人凤复电指示,说涉及胡部下的问题,应先向胡详细报告......胡宗南对此大吃一惊,这个死要面子的人,听说自己的亲信中居然有共产党,脸都气得发青。他立刻决定......自行处理......千万不能让蒋介石知道。”
所以,尽管国民党方面已经证实了熊向晖是中共间谍,却在胡宗南的干预下,没有着力查办此事,最后,除了不再为熊向晖提供留学公费之外,再也没有采取其他的行动。
熊向晖是间谍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
也就是说,在国民党内部,知道熊向晖是中共间谍的人极少。
蒋介石不知道、张治中等人自然也不会知道,熊向晖完全可以像其他特工人员一样,继续隐藏身份。
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比如闫又文,他之前曾在傅作义手下做秘书,表面身份是国民党上将,实际上是共产党员。
北平和平解放后,闫又文没有暴露身份,而是以国民党起义将领的身份为党做统战工作。
闫又文到死都没有公开身份,直到逝世31年后的1993年,他的妻儿才知道这个秘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对于情报工作而言,一旦身份暴露,就成了一枚死棋,熊向晖如果不暴露身份,也可以做统战工作,为何要过早暴露出来?又为什么要在那样的场合当着国民党要员的面公布身份?有这个必要吗?
这些疑问,直到多年后,才被熊向晖之子熊钢和历史学者杨者圣悟了出来。
原来,公开身份,也是周总理下的一步棋!
3
熊钢曾分析过当时的局势:
1949年5月,胡宗南和宋希濂在汉中秘密会面,两人一致决定取道西昌,退往中缅边界,继续抵抗,万不得已时就退到缅甸。
当时,他们两个的兵力合起来有50多万,几乎占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
对此,历史学者杨者圣曾评价道:
胡宗南和宋希濂这两个手握重兵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对国民党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结局看得最清楚的人,他们提出的应变措施也是最为厉害的。
要知道,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只率领残部数千人窜到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三角地带,就成了独霸一方的大毒枭,可想而知,如果真让胡宗南他们带着50多万兵力退到缅甸,将会给我方带来多大的威胁。
所以,党中央极力想把国民党军队全部消灭在大陆,以绝后患。
毛主席的部署是由二野、三野两大野战军并肩渡江,直插东南,二野掩护三野,防备美国武力干涉中国内战,等美军从上海、青岛等地撤走,美国武力干涉中国的可能性变小时,再把二野主力西调,以解放大西南。
换句话说,整个西南战役的关键就在于阻止胡宗南和宋希濂进军滇西、退到缅甸。
怎么阻止?
当时,胡宗南和宋希濂都不赞同蒋介石的坚守战略,千方百计想要往滇西撤。
如何才能让蒋介石不听他们的建议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离间蒋介石和胡宗南。
但是,胡宗南追随蒋介石多年,对其忠心耿耿,蒋介石也将其视为左膀右臂,对他十分信任。
要离间两人,就必须抓住过硬的把柄,让胡宗南无从反驳。
而周总理手中,正好握着这样的把柄。
只要把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捅到蒋介石面前,就足以动摇蒋介石对胡宗南的信任。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格外留神。
应该如何把这件事传达给蒋介石、而又不引起对方的疑心呢?
走秘密渠道肯定不行,因为国民党特务曾经在蒋介石面前替胡宗南隐瞒熊向晖的事儿。
公开宣扬也不行,那样会打草惊蛇、让蒋介石起疑。
周总理想到了一个妥当的办法:利用张治中、邵力子这些国民党前和谈代表去办成这件事。
这些人在国民党内地位不低、影响很大。
虽然当时他们已经脱离了蒋介石,但是通过自己在国民党的故交好友向蒋介石递封信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周总理便设下宴席,借着向张治中等人公开熊向晖真实身份的机会,对蒋介石使了一招离间计。
之所以选在11月6日设宴,是因为当天是周日,举行酒会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不至于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而且,假设酒会后张治中立即给蒋介石写信,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收到信应该在一两周之后,也就是说,蒋介石读信的时候大概是在11月13日至20日。
这个时间,正好是我军预定攻占贵阳、开始切断四川国民党军队主力逃往云南的通路的时候,是我军进军大西南真正的战略意图充分显露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蒋介石犯糊涂、听不进胡宗南建议的时候。
周总理对蒋介石发起的攻心战选得不早不晚,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果然,张治中当天参加完酒会后,当晚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意是:
“过去我只知道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我才知道,在情报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你靠特务起家,但你用的都是什么人?共产党用的又是些什么人?你有像熊向晖这样的人才吗?胡宗南怎么可能不打败仗......”
毫无疑问,蒋介石收到了这封信。
读了张治中的信,蒋介石才知道胡宗南竟然瞒了自己这么大一件事!
蒋介石怒了。
他把攻打陕北失败、甚至丢天下的原因都怪罪在胡宗南身上,他开始怀疑胡宗南的忠诚,开始觉得胡宗南所谓的“撤退滇西、进军缅甸”其实是另有图谋。
远方的胡宗南对此毫不知情,他连续四次恳请蒋介石放弃四川、进军滇西,但是,蒋介石如同疯魔了一般,从12月4日到12月16日,连续四次拒绝了胡宗南的请求。
那段时间,蒋介石好像存心要跟胡宗南过不去、要跟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过不去,硬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直到胡宗南兵团的所有外逃通道全部被切断,我军已经将他们团团包围时,蒋介石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立即批准胡宗南的第五次请求,命令他立即率领部队往西昌突围。
然而,为时已晚,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没过几天便土崩瓦解。
就像熊钢所说的那样:总理一顿饭,歼敌三十万,真是无比高明!
顺带一提,胡宗南在主力被歼灭后,率领残部1万多人据守西昌,蒋介石对他恼恨至极,甚至曾一度拒绝他前往台湾......
而熊向晖在身份被公开后,正式从“地下”转到了“地上”,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开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
日内瓦会议时,熊向晖是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厅主任,负责新闻招待会、回答各路记者提问;基辛格、尼克松访华时,他担任“总理助理”;中国加入联合国,他是中国代表团的代表......
很多重要的外交场合,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1972年,周恩来、叶剑英与尼克松一行合影。前排左一为熊向晖
4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那些最好的美德,都在周总理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周总理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人。
不管任何时代,不管面临何种处境,我们都应当向周总理学习,不被眼前的困难击败,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对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熊钢. 周总理的神机妙算[J]. 瞭望, 2006, 000(001):28-30.
[2]杨者圣. 胡宗南这个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书籍和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