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发展史有哪些(微生物你真的了解吗)
微生物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通常我们讲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少数藻类等。
微生物由于体型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这也是五个共性中最基本的共性,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的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也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合成能力超强,呼吸速率也比高等动植物强数十倍至数百倍,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也因此称之为自然界中超小型的"活的化工厂";
3、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是呈几何级数分裂繁殖的,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细胞分裂一次仅需12.5-20分钟,按20分钟计算,一小时3次,一天72次,这样一天的时间就会产生大量的后代,事实上由于营养、空间和代谢产物等条件的限制,微生物的几何级数分裂速度只能维持数小时。因为这个共性,微生物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如果是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病害发生严重;
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和代谢调节机制,对高温、高酸、高盐、低温、高碱等"极端环境"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出大量变异的后代,有益的变异可以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则是人类的大敌,比如各种致病菌的耐药性使已经得到控制的病害变得无药可医,各种优良菌种生产性状的退化使生产无法正常维持等;
5、分布广,种类多:主要体现在物种、生理代谢类型、代谢产物、遗传基因、生态类型等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也是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微生物必须的六类营养有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等。同等条件下,微生物的营养越丰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会越旺盛。因此,在使用微生物产品进行生防时,田间的水分越多,或者是以糖类为主的碳源越多,效果会越显著。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除了前面说的营养条件外,还有许多物理因素,比如温度、氧气和PH等。任何微生物的生长都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也就是常说的生长温度三基点。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我们将微生物粗分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生长的PH范围比较广,但是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PH都在5到9之间,与生长温度的三基点相似,不同微生物的生长PH也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数值。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要素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我们实验室内培养菌落提供依据,比如用什么样的培养基、培养温度、PH,也能为我们田间进行生防提供理论基础,比如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什么情况下使用生物菌剂最佳。
微生物中细菌和真菌的不同以及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差别: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细菌的形态极其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少数的是丝状、三角状等其他形状。细菌有糖被、鞭毛、菌毛、芽孢等几个特殊构造,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每一营养细胞内只能形成一个芽孢,因此芽苞没有繁殖功能。芽孢是抗逆性最强的一种构造,在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等方面十分突出。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它没有叶绿素,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有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的无性或者是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特别强。
像人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一样,微生物也有好和坏之分,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分能致病。通常好的我们称之为有益微生物,坏的称之为有害微生物,引起人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菌。
因致病的病原菌种类不同,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是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菌脓、恶臭味、溃疡或疮痂、根部青枯等是细菌性病害的四个典型特征;
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在潮湿的条件下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正确分辨病害类型,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太抗®微生物菌制剂的定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