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老雷庙简介(话说老钦州三十四)
六峰山北帝庙位于灵山县城六峰社区,坐落在六峰山半山腰,上下左右悬崖峭壁,而龙头峰、芙蓉(冲霄)峰、鹤立(凌云)峰环抱,锦屏(保障)峰、龟(龟背)峰、鹤立(凌云)峰环峙,东北不远处即县城老城区,环城西南有婀娜如玉带的鸣珂江。北帝庙这座500余年历史的古刹,原建筑占地总面积约260平方米,主体建筑二座三楹两廊,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斗口式头门,竖墙代挑,间立两柱,合力支撑大檐,既节省造价,又为信众、香客和游人提供遮阳挡雨的地方。内部也一概是高柱大梁,天井中央安置1座斗型香炉,倒朝屋、廊屋均不设房间,宽敞明亮,可容纳数百人礼拜和供大型法事做道场。右廊边墙的小门叫二门,外出小院有住持道士居所、知客房和厨房。正殿后壁即山崖,居中高2米许有原石精雕细琢的真武像,正襟端坐、赤足分踏龟蛇,肩后两侧是大写意手法雕刻的狮象,也是就山崖突出巨石依势造型。左右偏殿真人般大小俩俩相对的马、赵、温、关“四帅”站像,另用花岗岩石材制作。
真武,“传说中北方的神,即‘玄武’,道家奉之为大帝”。(见台湾三民书局《大辞典》“真武”条)宋朝“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见宋朝赵彦卫《云麓漫钞》九)。因此北帝庙有真武庙、镇武庙、祖师庙、北帝宫、玄天宫等诸多别称,由于六峰山北帝庙踞高傲险,环境僻静优美,明朝嘉靖年间起,常年借寓此间研究学问,逐渐成为灵山学子追求“终南捷径”的时尚,万历年间广西浔州举人,时任灵山知县,后升知州的吴启愚,在龙头峰崖壁显眼处题刻《崖上禅庵》诗慨叹:“山高壁立势巍然,谁结孤庵向山眠?法士真成丹灶冷,幽坛尘净白云连。金生月殿藏龙虎,玉液叶池觅朱铅。一窍玄关岂易破,原非道骨莫入禅。”现存有关六峰山北帝庙的碑刻很多,其中《重修祖师庙记》提供了明朝期间始建、重修的事宜。
民国期间的碑刻,其中镶嵌在庙前廊北壁的那一幅《新建庙前后墙、头门及厨房、二门碑记》,内容有灵山县城1940年3月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北帝庙所犯下罪行:
民国廿九年,岁在庚辰仲春之望日,贼入寇灵垣,群跻六峰宝山,占据北帝庙宇,大肆淫威,杀戮任性,凶残暴恶,种种野心莫可具状。斯时也,鸡犬畏缩,僧众奔避,财物固被损失,地方难免蹂躏。所赖北帝英灵,庙宇幸免烽烟,由是山门毁折,园篱疏漏然。而日既去,狗盗乘兵燹之余,旋遭鼠窃。纳子林居、觉明师徒归,而刹内一空,何其惨惨然。余慰吾师曰:“我佛四大皆空,此为身外之物,有有无无,可恨之有?”吾师云:“虽然财物固然不足惜,所可虑者,佛地无庄严耳。况斯山为灵邑名胜,各界游览之所,庙宇难无增加建设,地方任其颓败?”余悚然而悟……
随着社会的变迁,六峰山北帝庙不但建筑物道、佛色彩兼容,而且宗教仪式也不断掺进时代的气息。其中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农历四月中旬记录祷雨求神活动的一块碑刻,就寄托抵御自然灾害“人力首当先尽”,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愿望。
1982年8月27日,灵山县人民政府公布北帝庙和六峰山的摩崖石刻与其他的古建筑一起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定为自治区级管理,列入滨海旅游区范围,六峰公园管理部门为配合开发六峰山风景名胜区,集资重建北帝庙,将原庙宇危房改为钢混结构建筑,保持原来的式样和规模,增建牌坊式山门、碑廊、巨型龟蛇雕刻池、九龙壁以及三个活动平台,增设观光小景,扩大旅游活动范围,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
作者:陈秀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