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亩的面积(古代农耕社会地亩的由来)

中国是农耕社会,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的祖辈们,对地亩的概念是相当敏感的,然而在中国的地亩丈量及称呼方面,可以说名称太多了。那么地亩的由来究竟是怎么样呢?

古代亩的面积(古代农耕社会地亩的由来)(1)

土地

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便是垄作的出现。垄作的出现,可能与解决排涝和灌溉的问题有关。垄,时称为“亩”,而凹陷的则称为畎。

“亩”字来源于中国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现在的29.07市亩。

据说黄帝时步天下,六尺为步(今民间仍以复步为六尺),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里五为邑,邑十为丘,丘十为都,都十为帅,帅十为州。以总人心,以详民数。

注:百亩约合今29.07亩,一家为一夫,所耕之田为一田。

黄帝步天下其实为司马法的六尺为步,步百为亩;还有秦孝公制的二百四十步为亩。宋程颐曰:古者百亩,止当今之四十亩。今之百亩,当古之二百五十亩。《书·盤庚》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诗·小雅》南东其亩。《朱注》亩,垄也。

可见先有以黍为度量的单位,后来才有尺、丈。而一丈等于十尺,一米约等于三尺,后来为了与国际统一,就定为一米等于三尺。传统的亩=60平方丈,一公顷=15亩=10000平方米。

近代根据传统习惯在靠近国际惯例而得的近似数据。现在基本上都用平方米做单位了。由于传统观念,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仍用亩这个单位比较直观。

以上就是地亩的由来。

古代亩的面积(古代农耕社会地亩的由来)(2)

丈量土地

古代亩的面积(古代农耕社会地亩的由来)(3)

丈量土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