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1)

《黄帝内经》一书几乎家喻户晓,在养生治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部分人都是从医书的角度去认识、解读它。

但在全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张其成教授看来,《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那么简单,它是集哲学、医学、养生为一体的生命百科全书。如果仅仅把《黄帝内经》作为医书,在学习的时候,就极有可能陷入养生治病都只关注病,而非关注人的误区

养生“干货”适合你吗

然而,许多人学习《黄帝内经》,总是希望讲课的老师只讲所谓的“干货”,诸如养阳需要吃什么呀、感冒该怎么办呀、肾阳虚该怎么办呀......不可否认,这是学习《黄帝内经》的一种方法,听完后好像收获满满,知道吃什么对身体好,该做一些什么运动......问题是你所掌握的这些“干货”适合你吗

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2)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技艺精湛的渔夫在河边钓了许多鱼,一小孩观看很久后,跑来问渔夫:“您可以把鱼竿送给我吗?”

渔夫微笑问道:“你要鱼竿做什么呢?”

“您用您的鱼竿钓了许多鱼,我也可以做到。”

一旁观人说:“这小孩很聪明,知道要鱼竿而不是鱼。”

渔夫摇摇头:“他并不聪明!他不问我钓鱼的技术而是要走了鱼竿,有何意义呢?”

现在无论是讲授《黄帝内经》的老师,还是学习《黄帝内经》的学员,大多都执着于故事中的“鱼竿”,实践时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只是一味地关注于外在的表征,并没有从人这个独特的个体出发,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3)

阴阳是生命的根本

“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病养生之前我们就要先了解根本在哪里。《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阴阳有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读懂了阴阳,就读懂了天地人生,也就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养生治病之法。

阴阳囊括万物,如果没有易学功底,要去讲授或理解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出生中医世家的张其成教授幼承庭训,其父国医大师李济仁“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必须要先学习《易经》”让他铭记于心。

1977年恢复高考后,张其成选择了中文系,先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之后,考入泰斗王洪图教授博士后的张其成,在王洪图教授的指导下,张其成更专注于从《易经》出发研究《黄帝内经》,研究《黄帝内经》的五行生命观。

博士后出站后,张其成教授便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

在北中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上过张其成的课,等于没有读过北中医”,学生和喜马拉雅听友们纷纷感叹“张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通俗易懂”“听完张老师讲的易经,再来听黄帝内经,对于阴阳的概念理解起来简单多了”。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阴阳,这个阴阳是与外在阴阳的感应,明白了阴阳也就能了解自身,也就能更好地从人本身出发,从而对症下药。

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4)

张其成给国学班的学生讲课时,有一位40多岁的女老总说她自己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腹泻,也不用吃药,过几天就好。

张其成问她:“你上次腹泻前都干了什么?”女老总说:“饮食上应该没有问题,而且第二天有重要会议,晚上基本都没吃。”

张其成又问:“你为开会做了什么准备?”“我会准备要讲的内容,有时候要想到半夜才睡,晚上就开始腹泻,过了第二天就好了。”

听后,张其成给她开了一道“方子”——下次开会的时候你试试把材料准备好后就不要重复考虑,晚饭一个小时后运动运动,看看电视,聊聊天,就不会腹泻了。

女老总半信半疑,第二次上课时她很高兴,一直说这太神奇了,居然不用吃药就可以治好腹泻。

在询问和观察中,张其成教授发现女老总是那种心思细腻又好操劳的人,她腹泻的原因在于思虑太过,伤到了脾脏。脾在情志主思,思则伤脾,心情调节好了,她的腹泻自然就好了。

内求才能安放身心

《黄帝内经》反复强调要内求,去关注我们生命自身的对话,但我们总是置若罔闻,有时只有到最后迫不得已了才会去内观。

黄帝内经的修养方法(你离安放身心只差黄帝内经)(5)

《黄帝内经》中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斗而铸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临去打仗的时候才铸造兵器,到渴了的时候,才去挖井打水,这样也就太晚了,治未病才是《黄帝内经》的高明之处

如何才能治未病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就会想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就是要早睡早起、少吃肉、少喝酒这些吗?但我们现在根本就做不到呀,那听《黄帝内经》还有什么意义呢?

实则不然,在对大量的百岁老人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有的每天都要吃肉,有的热爱喝酒,有的是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心态很好

佛家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我们的苦恼和疾病,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出现了问题,管理好了心,许多疾病自然就远离我们了。

修心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安放我们的内心?辞掉工作到寺庙或深山老林闭关吗?陶渊明早就告诉过我们“心远地自偏”,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安放我们的内心。禅宗说“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张其成讲黄帝内经》的哲学维度正是打通《易经》、老庄、孔孟、诸子百家学说的底层逻辑关系,以儒道佛的思想跨界解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养生观、处世观,帮助你安放身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