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让绿水变金山银山(林西县绿色种养循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循环农业让绿水变金山银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循环农业让绿水变金山银山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打造绿色种养循环体系是推动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林西县统部镇作为典型的农牧结合区,近年来,紧跟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思路,一手抓特色主导产业做精做优,一手抓循环体系构建完善,在打造种养循环、三产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擦亮了绿色发展底色。
实施背景,瓶颈制约蕴含无限潜力
统部镇位于林西县北部,北邻锡林郭勒大草原,总面积5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万亩,常住人口1.2万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种养殖基础,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肉牛产业。
截至2021年底,全镇肉牛存栏11万头,人均养殖肉牛9.5头,2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小区6个,养殖户3300余户,其中10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00余户,龙头企业4个,运转良好的种植养殖合作社71个,玉米青贮种植面积9万余亩。镇内有中国北方最具知名度的交易市场之一——林西县北方活畜交易市场,2021年交易肉牛30万头,交易额突破35亿元,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镇。
肉牛产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惠民产业,但随着全镇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难以支撑养殖数量、粪污过量影响人居环境、种养衔接不够紧密且成本较高等问题愈发突出,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瓶颈制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1吨干秸秆养分含量相当于50—60公斤化肥,饲料化可以替代0.25吨粮食,1吨粪便养分含量相当于20—30公斤化肥,放错了位置就是污染物,利用好了就是资源。因此,实施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发展转变。
实施路径,体系支撑破解循环难题
作为农牧结合区,2022年,统部镇在中国中化的支持下,利用定点帮扶资金4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000万元,示范推行了以“五大体系”为基础的种养循环新模式。
全面覆盖的粪污收集体系。一是在镇区建立收集点。镇区养殖户多数无种植土地,无粪污还田需求,通过在镇区合理布局设置10处粪污收集点,由环卫公司负责将粪污清运至福玲生物有机肥厂,按照粪污量每年向政府交付相应费用。二是有机肥企业上门收集。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养殖户可将粪污直接出售给有机肥企业。三是农户自行运送,适用于散户养殖户。配套实施粪肥置换机制,分为自主清运和工厂清运两种模式,自主清运20方牛粪置换1吨有机肥,工厂清运35方牛粪置换1吨有机肥。通过以上举措,逐步解决粪污乱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有机肥企业需求量大却无原料来源的两难问题。
持续提升的肥料加工体系。一是投资1000万元,用于福玲生物有机肥厂厂区基础设施提升和设备采购,提升后,年可生产有机肥25万吨、处理废弃物70万立。二是利用中国中化援建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和成熟生产技术,生产多种有机肥。收集的粪污经过生物菌高温发酵、腐熟,形成半成品有机肥,根据土地特征添加不同辅料配比成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根据不同作物调节辅料的配比和配方,比如,添加腐殖酸以提高有机质,添加不同菌种以增加活性菌,添加无机肥以提高土壤养分等。将不符合标准的生产成燃料块,用于生产生活。目前生产的有机肥在大田、设施农业均可使用,适用于瓜果蔬菜、花卉、中草药等各种经济作物。三是加强示范种植和技术指导,利用优质有机肥打造双季白菜和巨菌草种植示范基地,让更多农户认可有机肥产品。
引领示范的规模种植体系。有机肥还田在种植端共分三部分,一是大田种植双茬白菜。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智能化“五化”要求,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农机服务、无人机植保、水肥一体化和智慧农业系统的全方位服务,规模化示范种植双茬白菜2600亩,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二是暖棚种植巨菌草。巨菌草被誉为“饲草之王”,是新型优质刈割型牧草,具有产量高、抗逆能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晾晒或烘干的巨菌草,粗蛋白高达18.46%,高出玉米2—3倍,高出其他草料40%。含糖8.3%,粗纤维30%,各种微量元素齐全。三是种植全株玉米。全株玉米主要作为牲畜饲草,体现的是为养而种,2022年全镇种植面积3万余亩,长势良好。同时,通过中国中化援建的MAP中心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业托管服务,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综合利用的秸秆回收体系。传统人工秸秆回收率30%左右,而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回收后,回收率可达90%以上,回收的秸秆以青黄贮的形式作为牲畜饲草,借助粮改饲、青贮窖等补贴,通过提升贮藏技术的方式,确保秸秆贮藏效果,实现秸秆最大程度饲料化。同时,饲喂过程中掺杂到粪便里的饲草秸秆残渣又和粪便一同转变为有机肥,实现了秸秆可利用部分全回收“零消损”。
就地转化的饲料加工体系。镇内八七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和牧源草业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20余万吨,以当地优质苜蓿草、玉米等为原料,配以豆粕、玉米酒糟粕、各种微量元素,就地转化为精饲料,既降低了成本,又可生产全价饲料,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结果,种养循环激发多重效益
发展种养循环模式,打通了种植养殖各个环节,通过提质扩能补齐了肉牛产业各环节的短板,推动形成了肉牛全产业链,为本地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双季白菜和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实现了有机肥增能、化肥减量、地力提升,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双茬白菜方面。以镇内双赢农机合作社为载体,以500亩为一个单元,通过育苗工厂“缩短”无霜期,利用有机肥提升地力,可实现白菜双季种植,在提高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同时,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白菜。施用化肥的白菜种植成本1500元,亩产7000公斤,每亩毛收益3500元,净收益2000元,两季净收益4000元;使用地力提升材料的白菜亩均成本1800元,亩产9200公斤,每亩毛收益5520元,净收益3720元,两季净收益7440元,差距达到3440元。施用地力提升材料后,白菜成熟期能够提前7天左右,且抱心紧凑,通过提前上市能够提高白菜售卖价格以增加菜农收益。
巨菌草种植方面。利用本地闲置设施农业暖棚(每个暖棚面积为1亩左右)种植巨菌草,每棚每茬种植约1800棵,按照每茬每棵4.5kg重量计算,每棚毛利润4860元(目前采收市场价格为每吨600元),种植成本为每亩1300元(包括种苗、机械作业、化肥、水电、移栽费、人工费、滴灌带、冲施肥、使用三次地力提升材料等),每棚净收益3560元。正常情况下一年可收获5茬,每棚净收益约为17800元。如用于饲喂,每棚巨菌草可为8头成年牛提供优质鲜草。
青贮玉米种植方面。作为牲畜饲草主要原料,全镇大面积种植。每亩青贮玉米成本约600元(种子、化肥、水电、机械等),亩产5吨,出售价格约2000元,亩均净收益1400元左右。如用于饲喂,则这部分费用属于节约成本。
肉牛养殖方面。依托优质牧草种植和饲料加工企业就地加工优势,在饲草料交易市场建成后,每吨饲草料可节约运输成本200余元,节省经销商业务员提成费用300余元,统部镇周边养殖户每购买一吨饲草料可节约550元,以每年消费饲草料3万吨计算,年可节约养殖成本1650万元。在种养循环体系建设下,可确保群众在各个环节实现增收。
同时,村集体可通过有偿清运粪污获得收益,利用粪污收集转运收益反补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费用。企业与合作社通过帮扶援建和科技手段,既提高了产能,又提升了产品质量,实现了粪污利用有出口、耕地地力有提升、产业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实施目标,点上示范带动全面发展
下一步,重点在强环节、扩基地、优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循环效率、扩大循环覆盖面、提高循环效益,为全县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一是强链条提产能。紧盯种养殖各个环节,在饲草种植、饲草料加工、粪污处理、种植养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打造全流程、全链条、循环式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到2025年,全镇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是扩基地提规模。种植基地方面,以500亩为单元,力争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种植基地30个,辐射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打造更多饲草基地和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方面,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和精养精育示范户培育,力争到2025建成2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小区8个,万头养殖小区1个,培育100头以上精养精育示范户300户。
三是优服务提质量。借助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和种养循环模式,加大延链强链补链项目谋划推进力度,围绕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紧紧吸附在产业链和利益链上,享受更加多元的服务。通过种养循环模式,达到优势主导产业循环发展、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有力、人居环境整治显著提升的预期效果,实现村集体有收益、群众增收有支点、产业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本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