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

文/麦穗小鱼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

题记:

人生如戏,有的人活成了主角,有的人一生都在跑龙套;有的人把它演成了喜剧,有的人把它演成了悲剧。

不免想起东北“小品王”赵本山那句经典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正文之前,闲叙两句。

立足娱乐圈有的靠长相,有的靠能力。而贵圈内的那些大光头们,若想出人头地就只有靠才华。因为,颜值已经离他们远去。

先来说说娱乐圈里有哪些混得比较好的“光头强”,公认的有:孟非、葛优、徐峥、张卫健、乐嘉、郭冬临、陈佩斯、徐锦江、计春华。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2)

如果要你给这九位“光头强”们排个序,选出你心目中的前三位,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麦穗小鱼先给出自己心目中排名前三位的“光头强”——徐峥、葛优、孟非。(若有不同意见,可于文章后面探讨。)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位“光头强”说起。

01/徐峥的“囧”,葛优的“忧”,孟非的“懵”

如今,这三位早已是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人物,说他们是领域里的老大,可能为过。若是说排名前三,应该没有多少人有意见。

先说徐峥,徐峥现已成为导演界的中流砥柱,甚至说是标杆。这些年,他导演和主演的电影部部上座。从《人在囧途》系列到《我不是药神》,每一部电影票房收入都让很多人望其颈背,更让他收获了满满的人气。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7-2018)》中,徐峥妥妥的第一名;就连上个月发布的《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徐峥都排到第4位。足见其影响力有多大,同时也说明了观众对他的喜爱程度。

因为,徐峥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而且相比他的演戏,导演才华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再加上他是个大光头,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响亮的雅号——“争(峥)光”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3)

再来说说葛优,葛大爷的名号早已打响多年,现已成为喜剧界的头牌。早在1992年,他就凭借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李冬宝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接着是《大撒把》、《活着》、《手机》、《甲方乙方》、《天下无贼》、《赵氏孤儿》等等,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让他斩获奖项。其中,凭借电影《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他一生拿奖无数,但是在拍摄完《私人订制》后,葛大爷消失了好几年。不过,今年似乎又焕发了“第二春”,登上了狗年的春晚,表演小品《“儿子”来了》 。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是他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葛优的喜剧天赋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他不用说话,往那儿一站,就足以引得人捧腹大笑,这就是天赋。人们也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喜剧光头,起了一个外号——“聚(剧)光”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4)

说完了徐峥和葛优,最后说说孟非。标签很多——江苏卫视的一哥、全国人们心中的月老、“孟非小面”的老板、黄磊的密友,连续三年获得《新周刊》最佳主持人称号。无论是早期的《南京零距离》,还是这些年主持的《非诚勿扰》、《四大名助》都广受群众喜爱。特别是《非诚勿扰》,让他收获了“全国第一月老”的美誉。

当然,因为孟非的风趣幽默,成就了很多桩美事,让很多人找到了真爱。人们也为这位一笑便嘴歪的“光头月老”起了一个比较文艺的外号——“月光”。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5)

明眼的观众不难发现,“争光”、“聚光”、“月光”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长得都不咋地。于是,有好事者就把他们各自的长相用一个字概括。即,徐峥“囧”,葛优“忧”,孟非“懵”,意思不言而喻

其实,徐峥的“囧”,葛优的“忧”,孟非的“懵”不仅仅是在形容他们的长相。“囧”、“忧”、“懵”,更是向人们道出了他们成名之前的生活状态。对于事业,对于人生道路,他们都有过迷茫期,都徘徊和挣扎过。

徐峥中学时,就是个“翘课男”,经常旷课跑到上海人艺去看戏。为此,被老师通告家长,也没少挨过父母的揍;孟非高考落榜,怀着发财的梦南下,做过装卸工,干过小报记者,做过印刷厂工人,客串过电台摄影师;葛优也好不到哪里去,小时候他不喜欢表演,在幼儿园里经常因为表演的事把老师气得吐血。76年,葛优被安排到兴寿公社插队,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谁能想到当年养猪的葛优会成为喜剧界的葛大爷,真是造化弄人。

可见,他们三个人早期的经历,就像他们的长相一样,一个“囧”,一个“忧”,一个“懵”。简单的说,都不如意。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6)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的人一辈子在这“八九”里没出来,有的人为了那十分之一的“如意”,拼尽了全力,最终一飞冲天。

他们的成功靠得不是命,也不是运,靠得是“人活一口气”的决绝和不服输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口气,才让他们爬出了泥潭,见到了彩虹。

因篇幅有限,本文就带大家看看孟非是如何经过自己的不断打拼,一步步地成为全国人们心目中的“月老”的。其他两位“光头强”,有兴趣者可以去翻看他们的阅历。从中大家一定会发现他们身上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厚积薄发,披荆斩棘,成就非凡人生。

02/“孟爷爷”的从前,很“懵”

如今孟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做父母的,都把他视为自己心目中的“男神”,被他在《非诚勿扰》舞台的风趣幽默搞得神魂颠倒。

也正是因为他的风趣幽默、抛砖引玉,让很多单身男女喜结连理。为此,人们便亲切地称呼他为“孟爷爷”,上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下至刚学会说话的小娃娃。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7)

在很多人看来,孟非的“江苏卫视一哥”地位似乎来得很突然,甚至不明所以。江苏卫视人才济济,怎么就偏偏轮到了他坐上了“一哥”位置?

其实,孟非之所以被奉为“江苏卫视一哥”,论的不是资历,而是他的才华和能力。

众所周知,孟非是“厚积薄发”的典型代表。当别人在为“跑龙套”而怨天尤人时,他却在心里默念“为别人打工,为自己积累经验”。所以,即使在“跑龙套”的路上,他也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披荆斩棘”地学技能。

孟非12岁时,便跟随父母举家搬迁到了南京。那时候,他正在上初中。文科成绩非常优异,几乎每次考试都会进入前三甲。但是,数理化是他的老大难。据说,每次考试数理化三门成绩加起来都不如语文一科的分数多。

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但是孟非好像是个反例。为此,孟非的爸爸还被数学老师委婉地暗示说:“多给孩子补补脑子,现在学习任务重,大脑需要发育。”他的爸妈很是苦恼。

孟非喜欢看书是出了名的,从他的嘴上功夫便可知晓。记得,2012年孟非和崔永元同时获得了金鹰节最佳主持人奖。于是,在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了一场名嘴对决。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8)

崔永元说:“我和汪涵都是嗜书如命,他是知音,我是故事会,你喜欢读哪类书?”

孟非答到:“今天的主持人都不怎么喜欢读书,就爱写书。”

当然,这是他的自嘲。我们在节目上经常听到孟非时不时蹦出一段金句,很多典故都是如数家珍,这和他上学时爱看各种杂书是分不开的。他经常会把一些杂志和小人书带到课堂,放在书本底下偷偷地看,这个“坏习惯”让他慢慢筑牢了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

1990年,孟非高考,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当年的文科状元,但数理化却惨不忍睹。于是,落榜了。他父母不甘心,总觉得不念书会荒废了人生,便托人给他报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大专自考班。

但是,那时的孟非心已完全不在学习上。就想走出去,到外面干一番大事业。于是,那个好不容易托关系才有机会上的大专自考班,孟非仅仅念了一学期,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03/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孔雀东南飞”,那时候的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到处充满商机,遍地是黄金。当时有几个朋友恰好要去深圳“发财”,孟非蠢蠢欲动,也跟着去了。

到了深圳孟非才发现,无亲无故,两眼一抹黑的日子真的很难,非但发不了财,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由于自己没有学历,又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是四处碰壁。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9)

没办法,活人还能被饿死不成。犯了倔脾气的孟非,丢下面子,一咬牙干起了装卸工。他那时18岁的小身板远没有现在壮实,每天扛大包累的脑酸背痛,眼冒金星。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孟非实在忍不住了,开始无比怀念自己上学的时候,开始反思人生,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有句话说:“总有一场眼泪,会让你彻底清晰。”

这次的南下经历,让孟非彻底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彻底看清了社会的薄凉。

随后,他便收拾行囊,打道回府,再次回到了南京。此时恰好江苏电视报的印刷厂正在招临时工,孟非就报了名。在孟非心里到印刷厂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能不用花钱便可以了解社会,知晓新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当时的印刷厂是流水线作业,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孟非觉得很值。在这里,他可以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23块钱后,孟非什么都没舍得买,只是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成人高考的学习资料。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0)

或许是深圳的残酷遭遇让他觉醒了,亦或是印刷厂的辛苦让他看清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孟非开始不断的提升自己。那时,拿个大学文凭是他最迫切的愿望。于是,也就有了前文讲到的,他拿着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买了两本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备考。

“命运总爱捉弄人”,1992年下半年,孟非的左手不小心被卷到了作业机器的滚筒里,手虽然保住了,但是中指和食指的指甲却硬生生被拔掉了。那种钻心的疼,孟非说他到现在还记得。

印刷厂的活是没法干了,他再次成为了无业游民。但是,他没有在家啃老,而是找一些零零散散的活儿养活自己。父母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孟爸爸便托人把他安排到了江苏广电,干起了临时工。

江苏广电的临时工,是孟非人生的真正起点,为他的人生大戏拉开了帷幕。在这里,他一步步地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蜕变。

刚进电视台,他完全是小萌新,啥活都干。倒水、扫地、送传单、接电话,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儿他一样没落的全都干过。后来,他自我调侃说:“当时我就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不错,挺能干。而且经过印刷厂的几年历练,孟非不仅说话办事有了长进,身体也练得结实了许多。于是,很多摄影师出去拍外景时,都愿意带着他。帮师傅们扛相机,背三脚架,孟非干的乐此不彼。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1)

年轻时的孟非一头茂密的头发

时间长了,孟非对拍摄开始产生了兴趣。每次跟师傅们出去拍外景,他就有意无意地请教摄像师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选角度、怎么样调焦,包括后期的曝光,他就像个初见世面的孩子一样,啥啥都问。师傅们也乐意教他,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盘。他们想:“教会孟非以后,一些小的拍摄任务就可以由他来做,而自己便能稍微偷偷懒。”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是没事找事干。但是,孟非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所以,孟非不但十分乐意帮着师傅们完成一些小的拍摄任务,还买来了几本厚厚的关于摄像方面的书,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用他后来的话说,这是理论联系实际。

没出半年,他拍的片子便得到很多摄像师傅的夸赞,台里也渐渐开始知道了孟非的名字。后来,孟非不满足于摄像,又跟着人家学起了视频剪辑。再后来,写通稿、做编导。最后,从摄像到剪辑、写稿子、做配音,孟非已把整套流程熟记于心。最终,这一整套流程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利利索索地搞定。而从拿起摄像机,到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编导,孟非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他就像是一个羽翼逐渐丰满的小鸟,等待着自己腾飞的那天。而,运命绝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2)

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当你走过那段泥泞的道路,再回首时,会对自己深一步浅一步的脚印充满自豪。也会庆幸自己没有被泥泞的道路裹住前行的脚步,而是卷起裤管,奋力前行。

04/当努力成为了习惯,成功也会变得自然而然

此时的孟非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茫然的少年。南下的不堪、印刷厂的境遇、编辑岗位上的历练,让他看清了现实,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人一旦有了目标,做起事来便会毫不畏惧。

1994年是孟非迎来人生转折的一年,也是他最艰辛的一年。这一年,他参与了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的摄制,担任摄像。那时候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很多地方人迹罕至,车子根本开不进去。孟非就背着重重的摄像机,趟过泥泞的草地,爬过陡峭的山路。但是他从不喊累,更不会抱怨。据说,这部纪录片,总共行程三万公里,比两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片子出来后,参加了当年的国际交流,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后来,孟非在回忆时说:“《西域风情》的拍摄,让他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也真切体会到了努力后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3)

他还说:“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一次‘两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会让你成长很多。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值得庆幸的,但起起伏伏的人生更值得留恋和回味。”

紧接着,孟非又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参与了《奔向亚特兰大》大型纪录片的摄制。并自己撰写了稿子,还自告奋勇地做起了这次的总摄像和编导。此部纪录片获得了全国体育电视类节目二等奖,也让孟非一战成名。

其实,哪有什么一战成名。

在此之前,谁不是在人生的擂台上被困难、被挫折击倒过很多次。只不过,有的人挺了过去;有的人再也不愿意爬起来。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4)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句话——成功,永远属于笃行和勇毅的人。

一如孟非,他的笃行和勇毅让自己的运命迎来了转机。

此后,只要台里有什么重大题材的栏目,主任几乎都会让孟非去制作完成;他为《飞向亚特兰大》写的稿子,时至今日依然是很多年轻人学习的范本。

由于,他的认真勤奋、低调谦虚、踏实肯干,这个在江苏电台干了“八年临时工”的孟非终于转为了正式工,获得了“台里分带鱼的资格”。

1998年,孟非已经是台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了。台里领导给他分配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孟非自知身上的担子很重,马虎不得。便经常熬夜,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的掉,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他干脆剃了个光头。

“孟爷爷”的称呼也是从那时开始的,踢了光头之后,办公室有个年轻的女编导觉得他像个小老头,就开玩笑喊他孟爷爷。慢慢的“孟爷爷”这个称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非诚勿扰》走红之后,这一称号更是响遍全国。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5)

而,孟非操起话筒这个行业实属偶然。

2002年,台里准备要上一档民生类的栏目。一方面,台里缺人手;另一方面,领导不想要那种太“正经”的主持人,希望节目轻松一些。能说会道的孟非便成为了最佳人选,当然领导看重的还是他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就这样,喜欢“侃大山”的孟非被领导“赶鸭子上架”,当上了《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6)

从此之后,孟非便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并一发不可收拾。由于这个节目是一档专门关注民生的节目,哪里有需求,他便要到哪里去采访。“爱耍嘴皮子”的孟非每到一处,便能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渐渐的便有了自己的受众群体。

这个节目,他一主持就是九年多,主持的稿子都是自己加班加点写的。九年的主持经历让他的文字功底越来越厚实,台风越来越稳健。当然,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这都为他日后主持《非诚勿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7)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前面所有的铺垫和厚积,都是为了后面勃发时的绚丽,孟非深谙其道。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

命运给予我的每一个低估,都是未来走向成功的跳板,我相信命运终有一天会看到我的努力,为我降下一场甘雨,滋润我干涸已久的人心。”

运命绝不会辜负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只不过或早或晚。

大器晚成的孟非,终于在2010年1月正式开始主持《非常勿扰》,真正走上了“名主持”之路。于是,在电视屏幕上,全国人们都看到了那个风趣幽默,口出金言,博才多学的“孟爷爷”。这个笑起来就嘴歪的“全国第一月老”,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从高考落榜到成为万众瞩目的,身价最高的名主持,孟非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人生如戏”,残忍的是:这场大戏,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孟非是怎么保持光头的(我这光头照亮了自己)(18)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一定会......。”

可是,这种种“如果”既说服不了别人,更说服不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迷茫无助时麻痹和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任何成长都需要用时间来见证,任何成功都需要用努力去实现。

在我们的世界里,“努力”和“更努力”从来都是两条路。一条路让我们勉强成为“基本款”,另一条路才能让我们成为“优秀款”。

毕竟,“不蹉跎、不将就”,努力活成自己人生大戏里的主角,把自己变成“优秀款”,才是对未来最大的慷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