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

总有一些广告让人莫名其妙,总有一些海报让人摸不着头脑。

和“沙雕广告”不同的是,这些“无厘头广告”可能从来就没让你看懂过,其中不少也许还成为了你童年阴影的一部分……

比如说早期大名鼎鼎的急支糖浆广告,一只豹子在追一位美女,而那位美女最后却喝上了急支糖浆???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1)

广告中有太多谜团,剧情看上去似乎蕴涵着一场大阴谋,以至于产生了多个分析流派: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黑帮谋杀案”,广告中的美女是黑帮老大的情妇;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拟人手法,豹子象征着咳嗽或病毒感染;还有人认为广告只是想传递一种凉爽的感觉,草原上的大风就像喝了急支糖浆一样畅快;最“靠谱”的分析是,豹子得了支气管炎,所以追着美女要急支糖浆……总而言之,急支糖浆广告让众多广告人都看不懂,已经成为了广告界的未解之谜。

再比如旺仔广告,除了三年六班的李子明同学喝旺仔牛奶,还有“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等一系列趣味广告,播出时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前两年旺仔再拍续集广告,三年六班的李子明同学长大成为了三年六班的李子明老师,他的妈妈依然在校门口送来旺仔牛奶……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2)

虽然旺仔的广告让人看不太懂,但旺仔毕竟是个儿童食品品牌,广告片风格充满童趣,也帮旺仔吸粉无数,今天更是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网红品牌”。

还有前几年曾引发热议的百岁山矿泉水广告,连拍三部广告片,广告内容大概是贵族公主与路边老人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3)

有人说百岁山广告片是以数学家笛卡尔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解出的方程式是著名的“心形线”方程,百岁山一系列广告是这个浪漫故事的隐喻……听起来好有道理,反正我是信了。

除了国内的广告,国外的众多广告也常常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尤其是许多“艺术范”的海报(和一些飞机稿)。

比如下面这张广告海报,如果不看右下方文案,你可能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事实上这是一家美国旅游公司的广告,想要带游客“看到美国的另一面”,不解释的话你多半看不太懂,但解释过后,可能你会觉得创意还挺巧妙。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4)

再比如下面这张推广海报,问题来了,你能看出它是什么产品的广告吗?这个广告想表达什么意思?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5)

事实上这是一个纸业品牌的广告,广告想表达的是,纸的质量太好了,把上课的学生给砸晕了……

所谓无厘头的创意广告远不止这些,广告是吸引用户关注、刺激消费需求的手段,那么为什么这些品牌总要做些让人看不懂的广告呢?时趣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五点:

1、筛选用户

广告需要给有产品需求的用户观看,若投放给不精准的用户,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正是因此,不少广告的内容并不需要所有人都看懂,只需要有购买需求的潜在用户看懂即可,内容天然就是一种用户筛选手段。这种筛选用户的广告常常出现在高端产品、亚文化产品、垂直兴趣产品中。

比如在豆瓣刚出“我的精神角落”品牌广告时,许多大众网友便直呼看不懂,但事实上广告内容挺符合豆瓣一贯的文艺风格,这种“看不懂”更强化了用户圈层中的认同感。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6)

2、拔高调性

对品牌而言,广告内容有拔高品牌调性的功能,因此在创意创作上未必会完全“接地气”,这就产生了用户认知和品牌调性之间的审美落差,从这个点上说,广告也未必能让所有潜在用户看得懂。

对大众消费品而言,广告常常需要传达用户对“完美生活”的向往,而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让用户“不明觉厉”的效果,虽然从逻辑上来说看不太懂,但却能在情感上获得认同和体验。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7)

3、引发讨论

在社会化传播、整合传播过程中,广告的“看不懂”可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为后续的话题讨论做铺垫,从而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这种手法最初出现在传统的户外、报纸等媒体上,以悬念广告来包装,如今悬念广告的方式已经常常被用在新媒体中,而且也并不稀奇,因此悬念广告都以一种更原生的方式出现,通过话题推动来达到大众讨论的效果。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8)

4、品牌洗脑

广告并非一定要有叙事逻辑才能达到用户认知、认同的效果,在极端情况下,广告甚至可以通过纯粹而粗暴的喊口号方式呈现,当然这往往也会带来不少非议,对长期品牌建设未必是一件好事。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广告,近期还有boss直聘、铂爵旅拍等一些列引发大众争议的广告。

吐槽那些年你没看过的沙雕广告(这几支看不懂的无厘头广告)(9)

5、真的失败

还有一类广告让人看不懂是因为广告是真的失败了,创作者没有让用户准确了解广告想表达的意思,这类失败的广告其实是大多数。

其实绝大多数这类“失败广告”是被淹没的,即无法产生用户关注、也无法实现品牌目标,只有少部分品牌通过大规模投放,才会引发大众的话题讨论,最后成为网友口中看不懂的“沙雕广告”。

本文文章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谢绝商用

时趣让连接更有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