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小纪陈家疃村孙氏家谱(海阳县玉清庄程氏东山程氏族谱序)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程姓先祖程彦忠、程彦平、程彦方、程彦高兄弟四人, 自河南洛邑携眷避乱迁居此地。因村西有条河叫玉清河,故命村名玉清庄。

清光绪年 间(1875-1908年),庠生程光辉在程姓祠堂门上写了一副对联:祠临溪水家声远,门 对东山世泽长。由此改名东山村。

另一说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建村于鹏化庄东的山坡上而得名。

海阳小纪陈家疃村孙氏家谱(海阳县玉清庄程氏东山程氏族谱序)(1)

东山程氏康熙二十三年(1684)谱序

我族程氏祖居玉清莊,来自传系程夫子苗裔也。鹏化庄东有阖门夥茔碑志可據。元末明初始归兹土,后有隨洪武为军者,其名文君,至今德州四女祠是也。本莊西南有伊始祖茔,传至皇清,无如其音信杳然矣。噫!德州与本族分固疏远,而情實親厚。其在德州者,能详其在本族者,乌可不序支序派以永世哉!故订书宗簿,以序长幼尊卑之倫,上以继於有稽,下以开来於无窮。萬祀而后,有能以诗书振家聲者,上也;农工商贾经营道中者,次也;至於奴盗刑類,斯其至下也。倘一犯此,何可滥入簿内?遞及奕世,枝叶难分,源本猶一,勿得信异姓而戕同宗。代传既久,名分自在,何敢以卑幼而凌尊长!假若事起不平,当禀及族长,议及阖门,即百世一骨肉也。萬勿易为损伤。宗簿既成,源流皎然,后之览者须竭诚致敬,捧於盤,正於几,焚香旁观,不可轻藐视亵,越祖父先靈,鹵莽執滯,紊亂支派良法也。謹此以序。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正月甲寅既望穀旦

庠生程慎同侄周桢

东山同治四年(1865)程氏谱序

同治甲子春,我族会於祖廟,议及於族册之修。夫族册之修豈易事哉?上以继往有稽,下以开来於无穷,非有精明之识、沉静之心,未易肩其任也。然在我族则更有不易言者。在昔九世祖德慎公、十世祖周桢公始其事於康熙甲子之年。其时支派甚清,昭穆不混,诚我族之厚幸也。自二公以往,迄今三甲子矣。一百八十年间,曾无人焉起而继之。年所多历,枝叶愈分,其中之不宜考稽者,所在多有。我三叔云鹏公有志修明,而享寿不永,其事遂止,良可慨叹。堂弟广暉,其继嗣也,年难少,而更甚遠,恐愈久而愈失其传也,毅然以重修为己任。不以年遠而难其事,不以族繁而辞其责,出之以慎,将之以敬。族中之父老无不周谘,族中之册籍无不详察。终歲之勤,然后得其梗概,悉其源委,笔之於前,垂之於后,而使一十九世之支派復清,四百余年之昭穆不紊。后之览者,知支难分而本则一。睦族敦宗之情有不油然而兴耶?是册也,於我族之长幼卑昭然可考,即於亲戚之家,亦必详其姓氏及其里居,无何敢遗后之子孙。或能踵而行之,是前路之先道也。则我族之支派可长流於奕祀而不爽矣。

乙丑正月既望程广运序

东山光绪十八年(1892)程氏谱序

凡人之有谱,猶水之有源。故有人必有谱,有谱必有书。我族自前宋明道、伊川二公之后,诗书继世,忠厚传家。二百年后值元末之乱,我先祖彦忠公及弟三人,於至正十三年,自河南洛邑挚眷避乱,卜居此土,其后遂惟农是務。数传而后,本源即无所考焉。又二百余年,德慎公起始修其大略,然已失考数世矣。又百余年,我先君子有志修明,惜浅见薄識,不足以当此任。然又恐世遠年湮,更无所考,於是不揣固陋,询之父老,考之旧册,于同治乙丑之春,粗定其略,又二十余年而始告成。虽未敢谓本清源溯,为一定之规,然后有起而继者,庶可以备采览焉。时光绪壬辰既望序。

十七世孙程广熙、程广业、程广晖同订

十八世孙程循义、程习义重订

东山民国十年(1921)程氏谱序

晓峰公者,敦宗睦族者也。其於吾程氏族谱最关心焉。蓋吾氏自居是乡,五百余年,至清康熙年间,德慎公与周桢公始起而修谱系。惜继者无人,是以一百八十年来,生齿日繁,支派日多,皆有志而未不逮。独晓峰公热心族谊,不惮勤劳,踵成前人之志,始修之於同治四年,继修之於光绪十八年。及暮年精神日疲,而心志不衰。庚申冬公疾劇,命庭与庭堂叔遠彰细加考核。庭等陋而年又少,奚足以肩此重任?又恐由庭等而失其传,有负晓峰公之至意。於是近访族属,远询戚家,补苴录漏,以期无贻前哲羞;且欲及晓峰公之一息尚存,得目睹此书之成以为快。奈日短事烦,未獲告竣而寅律已转,公即於是月而溘然长逝矣。呜呼!如公之热心族谊者,忍使其賫志以没乎?爰於是冬踵而成之,书成为之序,以示来者皆宜公心焉。

时民国十年歲次辛酉季冬谷旦

十九世孙程遠彰、二十世孙程绍庭考订

二○○三年(歲次癸未)修订东山程氏世谱序(一)

尝闻人生立世,首要孝亲尊祖,敦宗睦族,其事至善,其典至巨者也。礼记云:“祀其先祖,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是故上有大泽而惠必及下。”余少年时,家父先辈诲教辄嘱曰:吾程氏家族乃二程夫子苗裔,尔辈当奋力强学,英负祖荫。时年幼识浅,语义未之甚明也。及长,嘆哉!逢丙午嬗变,破四旧,人文传统毁及殆尽。族统血脉,倫理四德,皆视为封建残余,不只弃之无传,且辱毁罹仇甚于兵燹,实为可惜可叹。步于世,余志于读书立业。国家幸有拨乱返正,兴国富民改革之举,而人文传统亦徐有可復也。

礼记云: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根其親,不敢弗尽也。谱书历久必续修,理也,情也,亦人世间所共识之为也。谱者,所以示一本也。盖定亲疏,维远近,敦孝敬,莫近于诸;识五服之亲,辨同宗无服之戚,认同源而别派之族,更是唯藉以谱牒也。故立世之生非续谱则不知先祖为谁,非续谱则不知族亲为何支。蓋天下万物众生道出一也。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木发千枝,其本生于一木;水流万派,其源出于一脉,礼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之心者也。”故谱牒一书乃我流源木本所系,为人子者当慎终追遠,不可一毫或忽也。

考吾海阳东山程族支,系二程夫子苗裔,子海公之后。彦祖昆季四公自河南治邑,携眷避乱,转徙卜居此土,惟农是務。数而传后,与故里难聊,即无所考。又历经二百余载,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有九世祖庠生德慎公,十世周桢起始修谱,记其大略,然已失考数世矣。嗣后,履一百八十年间无人续修谱事。幸于光绪十八年,有十七世广运公少年遠忧,恐年愈久而愈失其传,毅然克成先志,询之父老,考之舊册,自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始,历时二十余年始千雅成。惜乎哉,其寿不永,虽历辛嘔苦而猶未敢谓本清源溯为一定这规也。其后亦无奋起而续成者。东山程氏家谱考订之末记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八十年来,不只族谱未能修订,更加遭丙午之浩劫,氏族祠堂,祭器,谱牒,砸焚尽毁,有族亲耆老暗藏民零散家谱,冀为后用,可谓其善大焉。

数百年来,我东山程氏族裔生禄两旺,繁衍日盛,文武政商,代不乏人,奈何克承先志者少,畏难不逮者多,更加世事不宜,故使吾族支派上承宗脉有序而未连,下衍世系支末而未续。上未承始祖之命本源连宗,下难明血脉之情见面难识,更有视亲族如途人之弊,甚可叹也。世人同识修谱为一族之大事,人倫之至善,有心而无力者难为也。吾今得同宗合族父老长幼之衷心响应,诚心赞襄,鼎力相助,集合力,持恒心,克萬难,以考证之,究本求源,修正補缺,修订程氏世谱海阳东山谱系,计三卷,以彰吾族支派上承先祖之脉,以连祖考之系,下顺后世之支派,以明昭穆这序,实敦宗睦族之幸事也,愧吾不文,是以为记。

尹川系三十四世显品

时在公元二○○三年岁次癸未榖旦

二○○三年(歲次癸未)修订东山程氏世谱序(二)

自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族支十九世遠彰公,二十世绍庭公笔续吾程氏家谱,迄今八十余年。期间历经人事沧桑,更遭丙午之劫,谱牒不只失睡,更遭亵渎毁弃之灾。有同宗族亲遠宁公明纲常,崇倫理,于劫乱中潜心謢藏家谱一帙,使吾东山程族支系沿革得以传承,实我东山阖族一大幸也。凡三十年来,吾等瞻仰先谱,感慨万千。先祖辈虽有承祖连宗、问根归本之願,但终因年久史遠,人财力薄,难有任此大事者。幸有吾族廿一世孙显品,出类拔萃,儒商之士,立志于尊祖敬宗,归本求源,欲续谱于萬系之根,传后世于百代之源。不以年久而懼其艰难,不以支繁而忧其难辨,身劳神疲数千里奔波。寸草春晖,刻铭并付梓。履艰辛,出劳资,弗辞其责。此等大义善举,我支族数百年一见也。斯举大振吾东山程族支派之名节,復吾族荣耀于乡里也。吾等不才,虽年近古稀,亦热心敦宗,耿于怀久矣。为能协显品义举之力,为后来者传宗接代之续,而精心尽力,扪心自慰矣。

二十世孙绍礼二十一世孙显谟谨述

公元二○○三年岁癸未秋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