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

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1)

山西方言在北方话里,较之于燕赵、齐鲁、关中等地算是省内方言派系最为复杂的。我生长在忻州地区与朔州、大同地区之交界处,工作足迹又久驻运城、临汾地区,刚来晋南工作,往往因为听不懂方言而苦恼,因三尺讲台的缘故,我自身磨练出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比较顽固的方言发音还把不准,如晋中晋北方言将前鼻音一律读作后鼻音,“人们”读作“仍梦”),对晋南方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最近阅读陕西师范大学郭芹纳教授所著《训诂散论》一书,受益匪浅,知道晋南方言之临汾话,有许多方言词及其发音与古汉语有很大渊源,亦与陕西方言有诸多关联。作为一个外乡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就我所知的临汾部分方言词语及其发音,搜集在一起,猜度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2)

1、 让、嚷(rǎng):责备,责骂。书例:“三年,二世使人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方言例:叫人家了一顿(即被别人责骂)。

2、 日决 、日诀ríjuè)(juè):都指谩骂、责骂。方言例:咋?不敢日诀你?(意即反问对方:怎么着,我不敢骂你吗?

3、 打侵起(dǎqíqǐ):意即打清早起来。“侵”音转为qí,如侵早、侵黑。书例:吕胥与太后,侵晚至于未央宫。《前汉书平话·下卷》。方言例:路儿远,明儿个打侵(qí)起走。(意即为赶路比平时早起床。)也有说成“打个侵(qí)起”的。

4、 晌午、连接晌午(shǎng wú、liānjiéshǎngwú):前者指中午,后者指接近中午。方言例:连接晌午来,不算迟。(意即将近中午来到不算迟)

5、 杌子wúzi):各类辞书都解释为小矮凳,郭芹纳教授认为与方言实际所指有出入。当解释为:坐具,大小、高矮与椅子相当但无靠背。《红楼梦》、“三言二拍”等书中使用该词处很多,词意和临汾方言所指大致相同。

6、 瞎咧hālie):“瞎”在晋陕方言中读音hā,“瞎咧”、“瞎事”表示事情办坏了、坏事。临汾方言中“瞎咧”一词在句子中常单独使用,表示感叹。方言例:瞎咧hālie)!你看这事情闹得。(意即感叹事情没有办好)

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3)

7、柏子、柏儿(bózi、 bòr):有音无字,暂取“柏”字借代(或由“棒”字音转而来),指树木。如松树、柳树可说成“松、柳”,一棵树可说成“一苗柏儿”。

8、 圪星(gēxiè 音“圪谢”):“星”音转为“xiè”,“圪星(xiè)”指正式下雨前的零星小雨。“圪”在晋陕方言中常作为前缀词素构词,如“疙瘩、圪蹴、圪节、圪栳、圪针”等。“圪星(xiè)”的构词方式同上。方言例:问:外面下雨吗?答:圪星(xiè)哩(意即回答问话说,天正在下零星小雨)。

9、 脚地(qué qì音“鹊起”):“脚”音转为“jué”,再转为“qué”,“地”音转为“tì”,再转为“qì”。脚地(qué qì):指建筑物内的空地或野外环境中人脚下周围的地方。方言例:把脚地(qué qì)扫干净(意即打扫卫生、扫地。)(“净”在临汾方言中读“qiè”)。

10、 即刻(jíge音“急个”):“刻”音转为“ge”,在词中读轻声。表示立刻、马上。方言例:即刻(jíge)就到咧。(意即马上就到。“就”在临汾方言中读“qiù”。)

11、 那个(nuò kuài 音“诺快”):“那”音转为“nuò”,“个”音转为“guài”,再转为“kuài”。无定代词,代指一时无法指明的名词。方言例:村长在电影散场时用麦克风提醒村民观众先不要急着走,支书有话讲——“社员同志们,电影到此‘煞阁’(shá guo结束的意思),大家先不要‘那个’(nuò kuài),支书(zhífū方言中‘书’音fū)要讲话。” “那个”(nuò kuài)一词在句中指代的意思是,电影散场了,大家急着要走

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4)

12、 技捷儿(jí jiér):有音无字,“捷”或为“戏”之音转,“技戏儿”指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幼儿对人类生存技能的本能模仿,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故称“技戏儿”,音转为“技捷儿(jí jiér)”。方言例:(指使小孩)到院里技捷儿(jí jiér)去呀!(意即要求小孩子到院落中去玩耍)

13、 架格(dià gue音“嗲过”):动词,开始动作的意思。方言例:赶紧儿架格吧!(dià gue音“嗲过”),(意即赶快行动起来)。

14、 (jìu 音“就”):也读“皳qìu”,意为由伸展而收缩或由平平展展而皱皱巴巴。方言例:人老啦,筋儿(jìu 音“就”)住啦!(意即老年人筋骨萎缩了)

15、 (ǎn 发音部位与普通话有差别,提前至舌根与软腭阻塞发音):动词,泛指一切动手操作,或有“弄、搞、拾掇”等意思。方言例:她弄不了,你帮她按一下。(意即帮助女士干活儿。“下”在方言中读“hà”)方言故事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汾一位小学民办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问小学生:还有不懂的生词吗?小学生:没—有—啦— 老师:我就不信都懂啦,我来提个生词考考你们,课文中有个“弄”,“弄”是啥意思?小学生:……?(心里明白,但没法表达)老师:考住了吧!告诉你们,“弄”就是……就是……(老师也发现这个“弄”字很难用书面语言描述清楚)眼看要当堂出丑,情急之下,老师突然想到了方言土语:啊呀,“弄”就是“按”的意思嘛!(ǎn 发音部位与普通话有差别,提前至舌根与软腭阻塞发音)如此解释词语,引得听课老师和同学们哄堂大笑,一时传为笑柄。

16、 (guái 有音无字,以“乖”代之):指疲乏、劳累或者瞌睡等。“乖”字可组成“乖张”、“时乖运蹇”等词,约或与晋南方言词“乖”指疲乏、劳累或者瞌睡等有关联?方言例:要是乖了你就歇歇再干。(意即干活累了,休息一会儿再干)

临汾方言特点(文化考据临汾方言探究)(5)

17、 杂烂(cá là音“擦啦”):临汾地方风味小吃,又名羊汤、杂(方言发音cá)和菜,主料是羊头、蹄肉,羊的心肝肺等内脏,羊血块等,汤料是炖羊骨架的原汁原汤。太原一带称“羊杂割”,大同一带称“羊杂碎”。

18肮脏(aózáo音“懊糟” “懊”之发音与普通话有别,应将发音部位提前至舌根与软腭,然后阻塞发音):指不卫生,肮脏。有时也指讨厌、厌恶。《水浒》等近代白话小说中用作“腌臜”。方言例1:衣裳穿了好几天,都肮脏(aózáo)了。方言例2: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肮脏!(取其“讨厌、厌恶”义)

以上18例是笔者下河东数十年渐听渐熟者,聊作剖析不外乎抛砖引玉耳。此18例也仅就词义、发音、来源略作推断,尚不及构词方式、词义演变等,更何况音韵的演变。如果从音韵学的角度去研究临汾方言,也不失为一种语言学探究。比如“斜、爷、蛇”等字的读音,临汾话中一律归“家麻”韵。“地”读如“替”,“吹”读如“飞”(辅音p发音部位是上门齿与下嘴唇),临汾话中这是辅音有变化。“门”读如“梅”,“谈”读如“台”,这是元音有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规律是什么?做语言学问的都可拿来做些研究。可惜“我老人家”生不逢时,少年求学的黄金时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没有真正在学堂里读过书,至今也谈不上“做学问”,不过生性喜欢搜古寻论、咬文嚼字,尽做些“不当饭吃的营生”(老母、拙荆如是说),本篇文章虽不成气候,却也费了不少时日,为的是求教于方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