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李永泉 西行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蒲县境内有蒲子山,“相传尧师伊蒲子隐处,汉以此山名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关旧石器文化遗址。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1)

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禽褐马鸡和我国特有树种白皮松。辽东栎林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优势种,也是本区的地带性、标志性植物。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2)

区内共有动物409种,濒危动物种有:金钱豹、黑鹳、游隼、灰背隼等。分布于五鹿山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大天鹅、猎隼、褐马鸡、原麝等30余种。在植被类型中有5大植被类型组,8种主要植被型、41个群系,是山西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梅洞山亦称石头山,俗称老虎圪洞,主峰海拔1740米,峻岭横峙于南,方圆百里,天然人工林相间,针叶阔叶树混交,乔木、灌木、草类、藻类叠生,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被誉为“高山生物园”。这里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风光迷人。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3)

梅洞山主峰有国务院所立吉县、大宁、蒲县三县分界石碑,界碑处一步跨三县,意趣盎然。主峰处有真武庙遗址。

真武祠

位于蒲县城内昕水河南岩翠屏山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祠堂建筑工地为砖雕仿林结构,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正殿面阔一间,进深9.45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施砖雕斗拱,五铺作,转角斗拱一攒,后部紧靠黄土山,故大部埋在土中。殿前斗拱下有莲花垂柱四根,普拍枋下为砖雕莲花栏额,垂柱之间砖雕雀替相连。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4)

外观整体建筑工地浑厚精巧,庄严宏伟,正殿采用无梁殿结构图,平面图为八角形制,上部为八卦攒角顶,志士墙体高约4米,每角补间铺作一攒,二层无角拱,施补间铺作现攒,三层角拱下有莲花垂柱,补间铺作一攒,一至三层斗拱五铺作,四层至五层均施角拱,四铺作,顶部为八卦藻井。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5)

整个建筑结构设计院独具匠心,别有特色。正殿两边各有不同一小窑洞相连,深不足两米,看似应为配殿,下面观看与正殿呈“山”字形,衬托的正殿愈加壮丽、威严。

蒲县柏山东岳庙

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来到东岳庙所在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蒲县胜景”四个大字。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长虹磴道,经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莲云厅”,便可远远望见山门。穿山门往上望,可见登仙桥,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楼的唯一通道。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6)

凌霄殿的神龛塑像是黄滚夫妇,即黄飞虎的父母双亲。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它是蒲县的一个知县写的,上联是“伐吾山林吾勿语”,下联是“伤汝性命汝难逃”。大概是因为有这幅对联的原因,柏山的树木保护得很好。从乐楼下到看亭里,南望是正面乐楼,再看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乐楼。显然这里过去可以同时演出三台戏,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正面乐楼横楣有精致的木雕,其内容为人物故事,左为“渔樵”,右为“耕读”,中间是“八仙庆寿”,并有花卉穿插陪衬。工艺细致精巧,深受游人赞赏。

薛关遗址

位于蒲县薛关镇西约1公里的昕水河左岸。1964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制品4777件及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C14测定为距今13550±15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7)

薛关遗址的石制品包括细石器和粗大石器两类,以细石器为主。原料有燧石、石英岩、角页岩等。细石器的类型达30余种,有楔状、船底形、半锥状、似锥状、漏斗状等各种类型的典型细石核达30余种,有细石叶和各种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锥钻等。刮削器占石器的83%。尖状器是薛关遗址的代表性器物。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8)

薛关石制品以小型者居多,打片技术兼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石制品中的一些大型石器,如似石斧、半月形刮削器和石锤等,与整个石器的加工方法、风格一致,是薛关文化遗存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薛关遗址是一处以楔状石核为特征的典型细石器技术传统的文化遗址。

腰东汉墓群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9)

位于蒲县西坪垣乡腰东村村北,墓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0.5平方公里。五、六十年代曾先后发现过几十座墓葬。发掘过墓葬一座,清理出石棺1副,石棺为红砂石,经过打磨拼砌而成,做工较粗糙。墓内随葬品主要有陶罐、陶鼎、铜镜等。根据采集的陶鼎、陶器残片纹饰、陶质、器形分析,该墓当属汉代。

四醮朝山

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诞辰之日,每到此日,蒲县都要全民动员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历代沿裘,形成传统古庙会。据明正德八年(1513)《重修东岳庙记》载:“每岁三月二十八日一会,合晋地遐迩之人,相诚祈报者,肩之摩,踵之接,有如云集而雾翕;途之填,道之塞,有如蚁聚而蜂拥。”有全县乡民的狂欢节之称。2014年蒲县朝山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10)

蒲县朝山会东岳大帝祭祀活动,自农历三月二十日之后,拉开祭祀庆典活动序幕,到三月二十九日结束,历时十天。以三月二十八日的“四醮朝山”为活动高潮。“四醮朝山”是蒲县东岳庙行宫独有的民间朝山祭祀活动。全县按东南西北分建四醮,各醮都供奉有镇醮神,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各醮要将自己所供之神送还行宫,让其归位,以享大祭。东岳行宫“四醮朝山”起自何时尚无记载可考。现有资料记载,“四醮朝山”在清顺治十四年(1567)已是“四方香客云集”。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11)

准备朝醮献神供品十分讲究,人员挑选近乎苛刻。如磨献面,不准使用牲口,只能人工推磨,严禁女人参于操作。推磨、罗面者均由醮会纠首承担。参加磨面人员一律赤脚,挽裤腿,用黄纸封口,严禁磨面时讲话;磨道打扫干净,清水洒地,黄土垫道。三月二十日清早请神,请神时需锣鼓33面,焚香五株,将神迎至村庙正殿。凡参加朝醮人员三餐禁忌腥荤,禁忌污秽行为;禁忌亵渎语言。三月二十七为“迎菜”日,这天,12节锣鼓(每节40——70人不等)在前开道,后随神楼,三桌献菜,每桌12碗,敲锣打鼓在村中转游,路过家户,其全家老少都要在门前烧香磕头,迎接神驾。迎菜事毕,将神楼送归村庙,献菜奉献神前。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12)

朝醮之始,先在庙前组成序列,长管喇叭在前开道,三眼炮仗示声威。一人高捧令箭引导着唢呐班、八音班组成的乐队和五彩旌旗、金瓜、铖、斧、罗伞、扇、华盖等组成的仪仗队,抬着“神楼”进入山门,直上正殿朝拜,三拜九叩之后,便挽驾殿侧。相随的威风锣鼓队(少者八班,多者几十班,每班十几人),则在东偏门入院,敲打着本醮的锣鼓点,金鼓喧天,震耳欲聋。接着进行各种表演,舞狮子、耍龙灯、打竹马,跑旱船、踩高跷、扛挠搁……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幸福、全县平安。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 尧师伊蒲子隐居地(13)

蒲县东岳四醮朝山,世代承袭,形成传统规约,一直延续到民国27年(1938)日本入侵蒲县后停止。抗战胜利后,四醮朝山重新起醮。民国27年(1948),蒲县解放后,四醮朝山活动停止。2011再度恢复。至今东岳庙中仍保存有当年朝山用过的“神楼”“伞盖”“朝山令箭”等祭祀文物。保留了中华民族扬善惩恶的价值观、传承了敬畏自然(神山、神树)的观念,有利于增强民众呵护自然、珍爱树木、天人合一的意识,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学、民俗学的活化石。

西行首席主编:李欣荣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