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

导语

有句俗话说得好!正月十三上灯日,正月十四,试灯日,正月十五,正灯日。意思是说,到了十三开始上灯,十四的时候开始试灯,到了十五就元宵灯节了,人们观灯赏灯,还要闹花灯。

那到了正月十七日,又是什么日子呢?可别说,这一天也与灯有关。我是养花绿植,咱们一起看看吧,正月十七到底有哪些传统习俗。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1)

1、正月十七,落灯收灯日

俗话说:正月十七落灯。也就是说,到了这一天,元宵灯节就要结束了,整个中国年也要告一段落了,人们要投入到新的工作生活当中去。

落灯,也就意味着灯会结束了,繁华热闹的闹元宵过去了。年结束了,人们自然要将悬挂的各种各样的灯笼,重新摘下来,以备来年再使用,这就是落灯。

收灯,是指把已经落下的灯笼,全部收藏起来,统一保管好,防止丢失或者损坏,影响明年使用。

通常,正月十七是落灯和收灯的日子。当然,有的地方也有正月十八进行落灯,时间差不多。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2)

2、正月十七,中年人气日

说到“人气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古老的传说。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不仅流传着女娲补天的故事,而且女娲还创造了六畜和五谷杂粮,更创造了人类。

在大年初七的时候,我们谈到,这一天是人日。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

到了正月十七,也是人气日。据说,也能通过天气占卜人类情况。正月初七的时候,主要是占卜的小孩子。但是,到了正月十七这天,是占卜中年人,而到了二十七,是看老人的情况。

那怎么占卜呢?如果正月十七这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就表示今年中年人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3)

3、正月十七,老鼠嫁妮日

了解民俗的朋友都知道,正月里老鼠娶亲嫁娶的节日,实在是多。可以说,正月是老鼠娶亲月。

从大年三十开始,到正月初三、正月初十、正月十二,接着又到了正月十六,都是老鼠们大喜的日子。

这不,正月十七又到了。有句俗话叫“正月十七,老鼠嫁妮儿”,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主要与选拔十二属相的传说有关,大概是这样的。

传说,玉帝要挑选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本来猫和老鼠商量好,一起同行。但是,老鼠没有叫醒猫,自己提前出发了,被封为十二生肖之首。而猫睡过了头,延误了时间,而名落孙山。

从此,猫怀恨在心,见了老鼠就咬。为了安抚花猫,老鼠在正月十七这晚,就把女儿嫁给猫,以求和平相处。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4)

4、正月十七,送蚰蜒蝎子

过去,人们生活在农村,扎根在农村,多与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等等打交道。既有有利的动物昆虫,也有害虫一类。

为了防止害虫的侵害,人们想了很多方法,去除虫害。这不,有句老话:“正月十七和十八,送蚰蜒蝎子”。

蚰蜒蝎子是什么?

蚰蜒,大家可能陌生一点,我们也叫草鞋底,有很多脚,是百足虫,行动十分迅速。关键是蚰蜒有毒,毒颚大,能分泌毒液 。咬人后,能起疱疹,痒痒难受。

蝎子,大家比较熟悉,可能还吃过油炸蝎子,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蝎子是“五毒”之一,它与蜈蚣、蛇、壁虎,还有蟾蜍,合称五毒,毒性可见不一般。

为了防止蚰蜒蝎子的伤害,在这天晚上,人们在家里点上一堆篝火。等待烧尽,将余灰端走,寓意把蚰蜒蝎子全部清理出家,不再受到侵害。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5)

5、正月十七,落灯吃面

从春节以来,每天都有传统的美食。到了正月十七这天,正好是落灯日,哪有什么美食呢?

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什么意思呢?是说在上灯的时候要吃汤圆。上灯也就是挂灯的时候,通常是正月十三上灯,这时候,一般要吃汤圆或者吃元宵。

但是,到了正月十七的时候,就到了落灯日,传统美食是面条啊!过去的时候,这些面条,是手工制作,劲道有味。而且吃完了面条以后,也就是代表年过完了。再过元宵节就等下一年了。

正月十七落灯时,传统习俗吃面条。寓意身体健康长寿,好事绵绵不断,万事如意,顺顺利利。

正月十六各地习俗(正月十七落灯日)(6)

【小结】

正月十七,虽然已经过完春节,但是这天仍有很多传统风俗,不仅仅包括我们刚刚介绍的风俗。

还有一些地区,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如针刺日、拉死鬼、白虎启齿日、芒哥节、珍珠娘娘朝等风俗。虽然传统不一样,但是寓意都十分美好,吉祥如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